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UTP2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张子涵郑士蒙张栋孙广永...
    844-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UTP23在肝细胞癌中的预后价值及内在机制.方法 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和肿瘤免疫评估资源数据库(Tumor Immune Evaluation Resource,TIM ER)等公共数据库,分析肝细胞癌中UTP23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UTP23的预后价值;使用Spearman法评估UTP23与肝细胞癌增殖、迁移相关因子表达的相关性.通过划痕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研究敲低UTP23对HepG2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TCGA和GSE76427数据集中,肝细胞癌组织UTP23表达量相较于正常组织上调;TCGA中,UTP23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较短(P=0.0056、0.011).UTP23与肿瘤增殖和迁移分子的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UTP23敲低明显降低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敲低UTP23明显降低HepG2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论 UTP23高表达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以及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UTP23肝细胞癌相关性预后

    缺氧环境下miR-210调控HDAC2对肝癌VEC细胞血管通透性、血管形成及放疗耐药性的影响

    易琼杨燕光王锋钱霞...
    849-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缺氧环境下miR-210调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对肝癌VEC细胞血管通透性、血管形成及放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缺氧环境和正常环境下培养VEC细胞,以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种培养环境下VEC细胞miR-210和HDAC2表达.其中在缺氧环境下培养VEC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210 inhibitor组、HDAC2敲低组、miR-210 inhibitor+HDAC2过表达组,采用MTT法和Edu染色检测缺氧环境下各组VEC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小管形成实验分别检测各组VEC细胞血管通透性和血管形成;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各组VEC细胞血管VEGF表达释放;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并检测其放疗耐药指数.结果 与正常环境下培养的VEC细胞相比,缺氧环境下VEC细胞miR-210表达、HDAC2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210 inhibitor组、HDAC2敲低组细胞HDAC2 mRNA及蛋白表达、细胞活力、增殖率、通透性强度、成管长度、VEGF蛋白表达、细胞培养基中VEGF水平、放疗耐药指数降低(P<0.05),阴性对照组细胞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210 inhibitor组相比,miR-210 inhibitor+HDAC2过表达组细胞HDAC2 mRNA及蛋白表达、细胞活力、增殖率、通透性强度、成管长度、VEGF蛋白表达、细胞培养基中VEGF水平、放疗耐药指数升高(P<0.05).结论 缺氧环境下下调miR-210可通过降低HDAC2表达而抑制肝癌VEC细胞增殖、血管通透性、血管形成及放疗耐药性.

    缺氧环境miR-210HDAC2肝癌VEC细胞血管形成放疗耐药性

    肠道清洁图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的个体化方案研究

    王盈盈刘晓冰桑素娟王俊雅...
    856-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肠道清洁图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2月至2023年3月的4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3 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方案清肠.2023年4月至2023年5月409例作为观察组,应用肠道清洁图方法判断聚乙二醇服用剂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口服液体量,肠道清洁情况,结肠镜检查时长及粪水吸引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再次服药意愿等,探讨最佳用药剂量.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口服液体量分别为(2 737.80±352.72)mL、(2 844.10±336.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5.07%的患者口服液体量少于2 750 mL,19.90%患者口服液体量少于2 250 mL,且肠道准备合格.两组的肠道准备BB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进镜时长、检查总时长、粪水吸引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观察组、对照组出现呕吐的人数分别为34例(8.31%)、60例(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次服药意愿总体无差异,但观察组出现不适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肠道清洁图指导患者服用不同剂量的聚乙二醇可保证肠道准备效果,减少患者口服液体量,缩短结肠镜检查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肠道准备肠道清洁图不同剂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血清胆红素预测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愈合的相关性研究

    崔家玮李秀娟高鸿亮张志强...
    861-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胆红素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相关性及对黏膜愈合(mucosal healing,MH)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6例UC患者,比较不同程度UC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根据所有研究对象的数据分布,对血清胆红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构建ROC曲线来确定胆红素水平对UC的预测值.结果 UC患者血清TBIL和IBIL水平在内镜及临床各亚组之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IBIL升高与MH独立正相关(OR=6.379,95%CI:2.478~16.423,趋势 P<0.001),也与临床缓解(clinical remission,CR)独立正相关(OR=7.395,95%CI:1.830~29.892,趋势P=0.001).ROC曲线表明,预测MH时IBIL临界值为5.530 p.mol/L(AUC=0.736,敏感度77.1%,特异度61.6%),TBIL临界值为8.705 μmol/L(AUC=0.710,敏感度 80.0%,特异度 56.6%);预测 CR 时 IBIL 临界值为 7.305 μmol/L(AUC=0.744,敏感度 66.7%,特异度73.6%),TBIL 临界值为 8.705 μmol/L(AUC=0.694,敏感度 84.4%,特异度 50.7%).IBIL+hs-CRP 联合预测 MH的AUC为0.883(敏感度84.0%,特异度81.9%),预测CR的AUC为0.865(敏感度76.0%,特异度88.9%).结论 IBIL与UC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强于TBIL,高水平的IBIL可能预示着黏膜缓解.较高IBIL水平对MH有中等预测价值,联合IBIL可提升hs-CRP预测MH及CR的诊断效能,IBIL可作为区分UC疾病严重度的补充评估指标.

    溃疡性结肠炎胆红素黏膜愈合临床缓解

    circMAN1A2调节miR-212-3p/DDIT4轴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曹博威贾腾飞宋钉町赵昱清...
    868-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circMAN1A2靶向miR-212-3p/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NDA damage-inducible transcript 4,DDIT4)轴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qRT-PCR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中circMAN1A2、miR-212-3p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检测circMAN1A2 与 miR-212-3p、DDIT4 和 miR-212-3p 的靶向关系.在胃癌细胞 SGC-7901、HGC-27 中转染 si-NC、si-circMAN1A2、si-circMAN1A2+anti-NC、si-circMAN1A2+anti-miR-212-3p、miR-NC、miR-212-3p mimics,将未转染的 SGC-7901、HGC-27 细胞设为对照.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迁移及侵袭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circMAN1A2高表达,miR-212-3p低表达;下调circMAN1A2可以靶向上调miR-212-3p表达,且下调DDIT4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抑制miR-212-3p表达可部分逆转抑制circMAN1A2表达对胃癌细胞恶性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在胃癌细胞中抑制circMAN1A2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其与调节miR-212-3p/DDIT4 信号轴有关.

    环状RNAMAN1A2微小RNA-212-3p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胃癌增殖侵袭迁移

    基于DLL4/Notch1信号通路探讨人参皂苷Rg-3对AOM/DSS诱导的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血管形成机制

    史登辉席作武喻江凡刘云蓉...
    875-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Delta样配体4(delta-like ligand 4,DLL4)/Notch1信号通路探究人参皂苷Rg-3对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azoxymethane/dextran sulphate sodium,AOM/DSS)诱导的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血管形成机制.方法 48只C57BL/6J APCMi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3组(10 mg/kg),每组16只.建立AOM/DSS诱导的结直肠癌模型,采集腹主动脉血与完整结直肠组织,检测血常规与炎症指标,HE染色观察肠组织形态,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肠组织DLL4、Notch 1表达.肿瘤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分为对照组、人参皂苷Rg-3组、人参皂苷Rg-3+DLL4组,通过MTT、克隆形成、划痕、Transwell与血管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DLL4/Notch信号通路、血管形成相关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人参皂苷Rg-3组RBC、Hct、Hb水平降低(P<0.05),IL-1β、IL-6、TNF-α、DLL4、Notch1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3组RBC、Hct、Hb水平提高(P<0.05),IL-1β、IL-6、TNF-α、DLL4、Notch1 表达水平下降(P<0.05),肿瘤数量、2~3.5 mm 及>3.5 mm 的肿瘤数量减少(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Rg-3组肿瘤细胞、HUVECs增殖、克隆形成、迁移、血管形成能力下降(P<0.05),DLL4、Notch1、VEGF、VEGFR2、转录因子重组信号结合蛋白 Jκ(recombination signal binding protein-Jκ,RBP-Jκ)、Hes1 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人参皂苷Rg-3通过抑制DLLA/Notch1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形成,抑制AOM/DSS诱导结直肠癌进展.

    Delta样配体4/Notch信号通路人参皂苷Rg-3炎症结直肠癌血管形成

    辅酶Q10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和肝酶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陈禹茜周本刚丁岩冰陈欣然...
    883-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辅酶Q10(coenzyme Q10,CoQ10)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脂和肝酶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roquest、Scopus、CNKI、SinoMed、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CoQ10对NAFLD患者血脂和肝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含3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不使用CoQ10的安慰治疗组相比,接受CoQ10治疗的NAFLD患者的血脂指标TC、LDL-C、HDL-C以及肝酶指标ALT和GGT总体上无明显下降,TG和AST下降明显.进行敏感性分析,在排除部分研究后,GGT显著降低.亚组分析显示,基于CoQ10剂量的TC、TG和ALT差异显著,基于干预时间的TG和ALT也显著降低.各研究间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 NAFLD患者TG和AST水平显著降低,其他血脂和肝酶指标降低并不明显;但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显示在某些条件下CoQ10对TC、TG、ALT有显著作用.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的影响,仍需更为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辅酶Q10Meta分析系统评价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预防建议

    黄双花徐玉华陈文雪汤爱洁...
    891-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预防.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依据术后消化道出血情况将其分为出血组(n=47)、未出血组(n=53),对比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TACE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基于列线图模型对出血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结果 100例肝癌患者中TACE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47例,未出血53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BMI、病理分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浸透肝被膜、手术切缘、术中腹腔积液、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插管位置、肝门总阻断时间、肿瘤数量、肠音增强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浸透肝被膜、术中腹腔积液、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插管位置、肿瘤数量及肠音增强均是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列线图模型构建结果发现AUC为0.863(95%CI:0.808~0.929),灵敏度为69.58%,特异度为85.45%;消化道出血患者2年内生存率为61.70%(29/47);消化道未出血患者2年内生存率为84.91%(4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57,P=0.007).结论 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预测及预后评估上均具有重要价值.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上消化道出血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

    ERCP联合SpyGlass DS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胆管困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高霞王林恒肖强赵炜...
    897-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ERCP联合SpyGlass DS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胆管困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联合SpyGlass DS直视系统行激光碎石治疗的难治性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记录并统计分析病例临床特征、操作情况、总体取石成功率、一次取石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纳入的31例病例中,操作时间为(56.1±19.4)min,一次取石成功率为83.9%(26/31),总体取石成功率为90.3%(28/31).1例(3.2%)患者出现术中出血,1例(3.2%)患者发生术后急性胰腺炎,9例(29.0%)患者出现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例(3.2%)患者发生术后出血,9例(29.0%)患者取尽结石后又出现结石复发.结论 我院ERCP联合SpyGlass DS直视下激光碎石有较高的取石成功率,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且样本量较小,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SpyGlassDS胆管困难结石激光碎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Nrf2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研究进展

    彭帅沈磊王文娟罗和生...
    901-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累及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作为调节抗氧化应激的关键转录因子,在诱导机体的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证实,Nrf2通路参与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UC的发生发展及与UC相关的肠道纤维化和癌变;同时,以Nrf2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治疗药物被广泛研究.本文就Nrf2信号通路在U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Nrf2溃疡性结肠炎氧化应激肠道纤维化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