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博
文博

徐进

双月刊

1000-7954

zhongxinwenbo@126.com

029-85238907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193号陕西省文物局办公楼

文博/Journal Relics and Museology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历史专业学术性刊物。刊登文物考古与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刊登文物考古与博物馆事业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专题研究、田野考古调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馆藏一级品的介绍与研究和文物的科学保护与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墓地发掘简报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吉仁台沟口墓地清理的86座墓葬包括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竖穴石棺墓、竖穴土坑二层台墓和地面葬,墓葬年代为青铜时代早期至清代中期,其中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是该墓地的主要使用时期.吉仁台沟口墓地墓葬形制变化明显、遗存丰富,为伊犁河上游该时段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提供了重要资料.

    新疆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

    新疆额敏县也迷里故城遗址2013A区试掘简报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额敏县文物管理所
    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也迷里故城遗址位于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此次对遗址北部一处土台试掘,收获颇丰,发现遗迹有房址、火炕式建筑、窑址、灰坑等,出土遗物有陶器、铁器、铜器、石器、木器、骨器等.依据灰坑内出土的未烧制的陶器碎片,初步推断此处土台是制陶作坊区.本次发掘对深入认识该遗址、研究遗址分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研究宋元时期新疆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新资料.

    也迷里故城遗址宋元时期制陶作坊

    陕西兴平清梵寺塔基地宫新出土舍利容器

    权敏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梵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北宋诸佛舍利宝塔、鎏金银阿育王塔、小口琉璃瓶等舍利容器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诸佛舍利宝塔是宋代新出现的多层八角形塔的代表,鎏金银阿育王塔是在唐代亭阁式舍利塔的基础上结合五代以来流行的阿育王塔形制的创新.结合舍利瘗埋的形式,"佛金骨及舍利"是置于琉璃瓶之中,琉璃瓶置于鎏金银阿育王塔内,阿育王塔再置于舍利宝塔中.地宫的发现对研究北宋时期的舍利瘗埋制度、舍利容器的发展变化和组合有重要意义.

    塔基地宫诸佛舍利宝塔鎏金银阿育王塔舍利瘗埋

    炳灵寺石窟发现唐代佛舍利塔

    赵雪芬刘洪丽张黎琼庄生文...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炳灵寺第3窟中心有一座唐代石塔,现存塔基、塔身.通过对石塔构造、塔身凿孔遗迹梳理,结合对文献、图像及炳灵寺佛教活动情况的考证,发现石塔是一座佛舍利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石塔上的凿孔和凹槽是失佚构件的遗迹,失佚构件主要有塔刹组件、索铎组件、勾栏组件、塔心室组件等.该塔是已知中国唐代最早的仿木结构单层石塔,对研究中国唐代早期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唐代石塔佛舍利塔面貌特征

    跨湖桥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李永宁李冰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湖桥文化是一支分布在钱塘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通过对萧山跨湖桥、浦江上山等遗址出土典型陶器作类型学分析,跨湖桥文化可分为三期.参考碳十四年代测定数据及其与周边相关文化年代关系,跨湖桥文化的绝对年代大致在公元前6000-前4900年.

    跨湖桥文化跨湖桥遗址分期年代

    郑州商城铭功路制陶作坊分区研究

    郭士嘉雷兴山方铭璐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郑州商城铭功路制陶作坊为研究对象,以遗迹组合为核心进行作坊分区,将其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共八个小区,各区由数个遗迹组合集聚而成,相互独立且同步进行.通过全面系统地对铭功路制陶作坊进行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分区不仅是一个较为独立的生产单元,均采取"全面式"的生产方式,各区还是社会组织单元,符合"居葬合一"的居葬形态.

    郑州商城铭功路制陶作坊分区生产方式社会组织

    提梁盉、鐎与鐎斗的定名及功用考辨

    王睿童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提梁盉、鐎、鐎斗等器的定名问题,认为提梁盉应属盉类,是铜盉形制演变的最后阶段;鐎的形制来源于提梁盉,鐎斗则是鐎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制.结合文献、铭文、出土情境等因素,进一步分析三者功用的变迁,认为提梁盉处在铜盉水器功能弱化的阶段,鐎应为酒器,鐎斗还兼有炊食的作用.

    提梁盉鐎斗定名功用

    大连营城子汉墓壁画的再认识

    路懿菡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连营城子汉代壁画墓为一座新莽至东汉前期的砖砌多室墓,墓室壁画主要分布于墓门内外、主室北壁、东壁及南壁之上.其中最重要的升仙图像位于主室北壁,可分为上、下两半部分.壁画图像既蕴含着汉人对灵魂飞升的渴望,亦表现出新莽至东汉前期墓室壁画图像的明显转变,即不再将对灵魂升仙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虚幻的神灵之上,而是开始关注现世生活,将墓主人的生前功业与德行视作其灵魂升仙之路最终顺畅的根本保证.

    营城子汉墓壁画升仙图像

    新见唐《独孤奉先墓志》考释

    梁雨昕辛龙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见唐《独孤奉先墓志》为增补独孤信后裔世系、研究北朝隋唐时期的独孤信家族史事增添了新的材料.志文中关于独孤信三女为后的描述在独孤信后裔墓志中并非孤例,证明"一门三后"的荣耀成为家族长久的集体记忆.独孤奉先的仕宦履历证明武周时期的内外官问题已经显现,但文武官职之间的互相迁转途径较为畅通.

    独孤信家族独孤奉先墓志集体记忆

    从数字资源到数字资产:基于数字版权构建博物馆数字新生态

    庞雅妮李博雅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数字资产的管理与保值增值,数字资产管理与保值增值的核心则在于数字版权的确权与授权.随着数字技术在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普及运用,博物馆也开始积极实现数字化转型,将大量的"实物"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而数字版权的确权与授权,不仅能积累海量的数字资产,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数字产品,还能逐步构建起博物馆的数字新生态.

    数字资源数字资产数字版权数字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