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肖明胜(兼)

双月刊

1009-2080

wfjyxyxb@sina.com

0536-3276195

262500

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南路8979号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eifa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色新闻资源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路径创新

    李凌燕丁浩洋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仍部分存在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与应用等问题。将可视、可感的红色新闻资源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推动其由情感融入→知识吸收→理论建构→实践转化,可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温度和厚度,增强其教育效果。具体来说,有三条路径:一是叙事性融入,通过教师口头叙事与影像资料叙事,将枯燥的说理变成具有画面感的情境,帮助学生生成红色记忆,提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力;二是探索性融入,通过问题式探索与体验式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并建构知识结构体系,巩固红色记忆,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解释力;三是创作类融入,通过纪录性作品和述评类作品创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转化能力,活化红色记忆,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传播力。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红色新闻资源新闻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动态述评

    刘自英
    10-1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发展都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有利于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趋势。着眼当下,在不断借鉴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理论依据挖掘层层深入,在建构整合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基础理论研究体系得到初步勾勒,在探悉拓深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探讨渐渐明朗。延展反思,面向未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还应在专门性、系统性、整体性、时代感等方面多点着力,推动其纵深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述评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特征、热点与趋势探赜

    唐彦章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衍生的新形态,已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应用文献计量方法和工具,以2000-2023 年的598 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献为分析样本,构建本领域研究的知识图谱,直观系统地展现其特征、热点与趋势等内容。研究发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历了萌芽探索、初步扩展、稳定拓展和繁荣完善等四个重要时期,相关研究从认识论、本体论与实践论等角度出发围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特征要素、实践进路等多维度展开。展望未来,国内学界可在本领域研究的体系建设、科研力量、实践探索和内容方法等方面提升拓展,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可视化分析

    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探析

    熊妍茜冯朝军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数学课程作为理工科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丰富,对学生后续课程及终身学习影响深远,故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高职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实施现状及困境,提出了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模式,并探索了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包括四个方面:建设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促进职教"教师、课程、课堂"协同发展;加强"三师"课内外联动,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目标;依托数学建模和专业服务,赋能"数学素养、职业素养"同步提升;数字化辅助增值画像形成,增强高职学生学习"获得感"。

    高职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沉浸传播视域下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机论

    丰大双徐一卯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浸传播"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它将所有互为连接的媒介进行有机串联,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播,也使得人与信息的关系如同自然万物对空气的依赖一样变得越发密切,为人们重新审视与思考如何在"沉浸式"的信息共享中,继续以人为中心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是信息与文化的互动传播实践,理应强调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更应将学生视作教育过程中活生生的个体,这也是以过程哲学为基础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机教育论者业已达成的现代教育共识,更是当代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与改革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起点。同样,在沉浸传播时代,深度反思以学生为中心,将对话、合作与认同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应用至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全面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沉浸传播思政课有机论

    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孙艳婷张永美
    38-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院校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体现。实施英语课程思政有利于挖掘英语课程的育人元素,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推动中国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发扬,促进中外文化的良性交融发展;形成英语课程思政育人范式,赋能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发展。目前,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思政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层面,实施课程思政的意识薄弱;内容层面,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不足;教法层面,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落后;评价层面,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对此,提出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思政的策略:把握"切入点",提升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找准"契合点",增强中外文化的交融发展;抓住"关键点",创新英语思政的教学手段;明确"发力点",完善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思政教育

    消费主义视域下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消解与重塑

    戴双月宫晓虹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升华,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方式的体现。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既具有精神生活的普遍性,又具有大学生的独特性,主要聚焦于理想信仰、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层次。消费主义是消费手段与消费目的不一致的反映,是消费异化的一种现象,潜移默化中消解了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人际交往,要扬弃虚假消费、符号消费和攀比消费等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引导大学生增强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树立科学理性的价值追求和形成健康合理的精神交往,推动大学生精神生活向有序、高质量方向发展。

    消费主义大学生精神生活路径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理路

    赵鹏燕
    51-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数据和数字技术主导下的必然趋势,国家顶层设计和制度规划为职业教育数字化提供方向指引,人才支撑和教育创新为职业教育数字化提供有效保障,使得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可能。同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适应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产业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教育扩大服务对象、扩展服务边界、拓宽服务内容的必然选择。因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应当顺应数字化浪潮,培养师生数字思维,赋能职业教育理念;营造数字环境,构建职业教育数字生态;提高师生数字能力,最终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逻辑理路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Y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思政现状研究

    高宇赵银琴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特殊地域性和民族性,在课程思政方面同样呈现出独特性,从"三全育人"的角度落实思政教育,通过专业课程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对云南Y校学前教育专业166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思政观念认知程度较高、满意度一般、评教结果有待提高;从教学内容来看,思政内容融入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教师认知不到位、讲授水平有限。据此,提出加强思政理论学习、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落实课程思政目标、加强课程思政考核等建议,以期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课程思政发展提供参考。

    边疆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思政

    元宇宙视域下职业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动因、价值与路径

    王晴阚中华
    64-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智技术的赋能下,职业教育步入元宇宙时代渐成客观趋势,依托元宇宙技术的数智化应用助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数智化是教育媒介不断演进的当代语境,也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驱力,更是职业教育场域重塑的技术集成。元宇宙视域下职业教育的数智化转型表现出深刻的价值意蕴,需要从认识论层面解构其价值旨归,探索其场景化应用价值。在路径选择上,应着力推进职教专业数智化改造升级,加强职教智能化数字教材建设,培育职教师资智能化数字素养,构建职教智能化数字治理体系。

    职业教育数智化转型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