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徐广文

季刊

1009-4881

whgyxyxb@126.com

027-83956210

430023

武汉常青花园中环西路特1号武汉工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文稿,其宗旨是报告科研活动、推动和促进学术交流。读者对象为高校师生,相关学科专业、行业的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药联用对黑斑蛙源"歪头病"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黄美平汪鑫梅凯华袁庆云...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常用抗生素和中草药对黑斑蛙源"歪头病"病原菌米尔伊丽莎白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米尔伊丽莎白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9种常用抗生素和6种中草药的敏感性,棋盘法测定两联药方的部分抑菌浓度(FIC).结果显示,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和环丙沙星对米尔伊丽莎白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 µg/mL、5-10 μg/mL和10 µg/mL;五倍子、金诃子和金银花抑菌效果较好,MIC分别为31.25 mg/mL、125 mg/mL和500 mg/mL;这三种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之间两两联用未发生拮抗作用.中西两联药方中,五倍子和多粘菌素B对米尔伊丽莎白菌的抑菌效果较好,FIC为1,表现为相加作用,可作为黑斑蛙"歪头病"抑菌药物的参考配伍组合.

    黑斑蛙歪头病米尔伊丽莎白菌肺炎克雷伯菌复方抑菌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裂解酶LysF23s2和LysH256D1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石甜史聪聪衡冰冰夏海...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副溶血弧菌对食品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噬菌体及其裂解酶能够迅速、高效杀灭细菌,不易导致细菌耐药性,成为可替代抗生素的新型抑菌剂.该文将两种副溶血弧菌噬菌体裂解酶通过BL21和T7表达体系在16 ℃、37 ℃下进行表达,成功表达并纯化裂解酶后,分析了裂解酶对副溶血弧菌的裂解能力、酶的热稳定性以及金属离子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ysF23s2和LysH256D1在BL21中低温诱导时,有更高浓度的表达.LysF23s2和LysH256D1在浓度为10 μmol/L时对宿主细菌的裂解率分别达到了75.24%和71.00%.在90 ℃处理30 min后,LysF23s2和LysH256D1的裂解率降至10.00%和 8.82%,仍保持了一定活性.Na2+、Ca2+和 Zn2+对 LysF23s2 和 LysH256D1 的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该研究通过大肠杆菌体系表达能够裂解副溶血弧菌的噬菌体裂解酶LysF23s2和LysH256D1,得到了两种具有较好的裂解活性和耐热性的裂解酶.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裂解酶酶学表征

    40种中草药及其复方对弗氏柠檬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朱能斌陈毅凌岳华梅刘洪明...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防治因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引发的水产疾病,测定了40种单方中草药及其复方中草药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运用平板打孔法测定40种单方中草药的抑菌圈大小,然后测定4种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对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并对这4种中草药进行复方作用评价.实验结果表明,12种中草药具有抑菌作用,其中乌梅的(Fructus mume)抑菌圈直径为23.33±0.33 mm,最小抑菌浓度为31.25 mg/mL,抑菌等级为极度敏感.五倍子的抑菌圈直径为18.00±4.00 mm,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mg/mL,为高度敏感.复方中草药中乌梅+五倍子组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大小为16.50±0.41 mm,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31.25 mg/mL和62.5 mg/mL.这一研究表明,单方中草药乌梅和复方中草药乌梅+五倍子对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水产养殖中克氏原螯虾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防治.

    中草药弗氏柠檬酸杆菌体外抑菌效果克氏原螯虾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硒化物对肺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游如梦徐杰闵金瑛张阳...
    25-3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硒化物对肺炎的作用靶点及机制.运用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筛选常见硒化物及其靶点,再通过GeneCards、TTD数据库获取肺炎相关靶点,两者交集获得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得到各靶点相互作用关系并获得关键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运用Cytoscape作互作网络图;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筛选出常见硒化物所得常见硒化物32个,硒化物与肺炎共同靶点79个;经拓扑学分析以及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筛选得到2-甲氧基-2-苯基丙基(苯基)硒、(4-乙酰氨基苯基)二羟基硒和硒-丙基硒代半胱氨酸(PSC)三个关键硒化物和STAT3、SRC、PTGS2、MAPK3四个核心靶点,并揭示其通过抑制STAT3、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来作用于肺炎.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结合效果良好,说明硒化物具有一定治疗肺炎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硒化物治疗肺炎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网络药理学硒化物肺炎靶点富集分析作用机制

    液氮冷冻粉碎辣椒粉对卤制小龙虾品质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

    王聃乔陈季旺汪超王柳清...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液氮冷冻粉碎的辣椒粉对卤制小龙虾品质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液氮冷冻粉碎的辣椒粉和整颗辣椒(对照)卤制小龙虾,测定卤制小龙虾的色泽、辣度、VOCs、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剪切力、蒸煮损失率,分析二种卤制小龙虾的品质差异.结果显示,液氮冷冻粉碎的辣椒粉显著影响了卤制小龙虾的品质和V O C s.随着液氮冷冻粉碎温度的降低,卤制小龙虾L*值无显著变化;a*值、辣度、部分VOCs(β-蒎烯、α-蒎烯、双戊烯、柠檬烯等)先上升后下降,b*值呈逐渐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液氮冷冻粉碎时间的延长,卤制小龙虾L*值无显著变化;a*值、辣度、部分VOCs(β-蒎烯、α-蒎烯、双戊烯、柠檬烯等)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b*值显著上升.液氮冷冻粉碎的辣椒粉制作的卤制小龙虾品质和VOCs显著优于整个辣椒制作的卤制小龙虾,但对卤制小龙虾的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剪切力和蒸煮损失率无显著影响.

    辣椒粉液氮冷冻粉碎卤制小龙虾VOCsGC-IMS

    辣椒油树脂乳液在卤鸭脖中的应用研究

    曾昱陈季旺王欣欣王柳清...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制备的辣椒油树脂乳液和公司提供的卤水卤制鸭脖,以及HPLC、GC-IMS等测定pH值、折光率、色度、辣度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辣椒油树脂乳液与公司卤水的差异.通过测定色度、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辣度、质构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辣椒油树脂乳液卤鸭脖和公司卤水卤鸭脖的品质差异,探究循环卤制对辣椒油树脂乳液及卤鸭脖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辣椒油树脂乳液与公司卤水的pH值无明显差异,折光率、色度和辣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公司卤水(p<0.05);辣椒油树脂乳液卤鸭脖的色度、硬度、咀嚼性、辣度和感官评分均显著高于公司卤鸭脖(p<0.05);辣椒油树脂乳液卤鸭脖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弹性跟公司卤鸭脖无显著差异.随着卤制次数的增多,辣椒油树脂乳液的pH值、折光率、色度、辣椒素含量和感官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卤鸭脖的色度、硬度、咀嚼性和辣度均显著降低(p<0.05),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弹性无显著变化.卤水及卤鸭脖中检测出的醛类、酮类、醇类、醚类、酸类、酯类、吡嗪类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共计41种,其中酯类16种、醇类4种、醛类4种、酚类2种、酮类5种、醚类2种、酸类3种和其他类5种.辣椒油树脂乳液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多于某公司卤水;辣椒油树脂乳液卤鸭脖中醛类物质多于某公司卤鸭脖,整体风味更佳;循环卤制后,辣椒油树脂乳液及卤鸭脖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类似.这些结果表明:辣椒油树脂乳液及其卤鸭脖整体品质优于公司卤水及公司卤鸭脖;循环卤制会降低辣椒油树脂乳液及其卤鸭脖的品质.

    辣椒油树脂乳液卤鸭脖品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多元营养调和油的配方设计及适用人群

    张远鹏董家合王澍殷娇娇...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油茶籽油作为基料油,针对三大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用超声混匀方式使各原料混合均匀,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相关文献报道,以及专用调和油的配方设计依据,利用Anaconda软件建立数学模型,优化营养调和油中的脂肪酸配比,得到以油茶籽油为基油的不同人群专用油配方并对配方产品的营养成分进行验证.研究可为不同人群的食用油使用提供指导依据.

    油茶籽油调和油不同人群脂肪酸配比

    百岁兰愈伤的诱导与悬浮细胞培养

    张洪峰李吉涛许韩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稳定高效的百岁兰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体系及其悬浮细胞培养方法,利用百岁兰叶片作为材料,采用正交法使用两种激素(NAA与6-BA)配置植物培养基,运用避光与昼夜节律两种处理诱导愈伤组织产生,并利用愈伤组织与其对应配比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悬浮细胞.结果表明,百岁兰叶片在0.5 mg/L 6-BA+1.0 mg/L NAA浓度下的诱导愈伤具有最好的稳定性与成功率,在昼夜节律条件下诱导与生长的效率很高,以此为基础培养的悬浮细胞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可为百岁兰的保护与稳定遗传提供技术参考.

    百岁兰植物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诱导悬浮细胞培养

    吡虫啉多代胁迫对麦二叉蚜抗性发展的影响

    谢佳燕骆李涵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和生化机理,在室内经吡虫啉多代胁迫后,分析室内麦二叉蚜种群对吡虫啉的耐受性水平及其体内酯酶对杀虫剂的响应.结果表明,经致死中浓度吡虫啉连续胁迫麦二叉蚜10代后,麦二叉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显著降低,其LC50值为室内对照种群的5.29倍.方差分析表明吡虫啉对麦二叉蚜连续处理后其酯酶比活力与对照种群无显著差异,但其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且不同处理种群对吡虫啉的LC50值与其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经致死中浓度吡虫啉的连续多代胁迫,麦二叉蚜种群对吡虫啉的耐受性水平逐渐升高,其酯酶活性无明显变化,但可诱导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结果表明麦二叉蚜对吡虫啉抗性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在田间防控过程中要科学安排使用间隔时间,交替用药或轮换用药,避免或延缓害虫对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麦二叉蚜吡虫啉胁迫抗性风险

    生鲜农产品数字化超短链的渠道风险识别与治理机制

    张阐军胡越萌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理解和发挥现代生鲜农产品数字化超短链的渠道优势,需要加强超短链的渠道风险识别与治理防控.基于供应链渠道风险及其治理问题,系统识别由直销和分销渠道组成的超短链渠道系统结构与业务风险因素,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时效、质量和数量风险角度探讨渠道系统核心业务的风险及其影响,得出相关治理机制.研究表明,超短链渠道系统具有典型的时间敏感性特征,当前阶段直销渠道抵抗质量风险的能力较分销渠道强,需要考虑渠道系统的辐射范围.研究结果深化了对生鲜农产品数字化超短链渠道风险内涵的认知,提供了超短链渠道系统安全、高效运营的路径和方法,对推动超短链渠道系统高质量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渠道风险识别与治理数字化超短链生鲜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