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流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

王卫民

月刊

1005-152X

wljs@vip.163.com

0710-3227039 3210579

441002

湖北省襄樊市长虹路7号

物流技术/Journal Logistics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1年创刊,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备案的中国第一本专业物流刊物,目前由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管,中国物资流通技术经济委员会、中国物资流通技术开发协会、物流技术研究所主办。刊物旨在推广先进物流技术与装备,开展物流理论研究,交流国内成功经验,传递国际物流信息,促进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主要受众为物流及其相关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TOE框架的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组态路径研究

    胡姜吴蓬勃殷旅江鄢曹政...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正处于关键发展转型期,经济循环不畅问题突出,物流作为畅通区域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现代化强国之路的重要支撑,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案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组态视角深入探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实现路径.结果表明,研发投入、经营管理水平、政府支持、网络基础环境是提升我国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存在4条高水平组态路径,即政府支持力度较高且具有良好网络基础环境的政府-网络型;政府支持和区域高标准物流企业较多的政府-企业型;由政府、网络环境和区域经济环境综合作用的均衡型以及研发力度较大的技术-研发型;同时存在3条非高水平组态路径,即缺少政府支持,单一的高标准企业并不能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企业-组织制约型、单一的网络基础环境也不足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网络-环境制约型;物流运输技术与网络基础环境相互作用下仍无法构成高质量发展的组织-环境制约型路径.

    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数据包络分析TOE框架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组态路径

    宁波都市圈物流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

    任慧王拓超刘俊华
    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流空间结构的完善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驱动作用.以2017-2022年宁波都市圈23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与CRITIC权重法、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宁波都市圈物流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及特征,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其关联因素.结果表明:在2017-2022年内,宁波都市圈物流空间结构的变化不明显;大部分城市间的物流联系强度较低,但总体呈微弱增长趋势,在空间分布中,物流空间联系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特征;宁波市主城区是信息或资源的汇聚地,其他大部分城市是信息或资源的提供地;在城市物流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对生产总值的提升,其次是出口额、全社会用电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宁波都市圈物流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

    双循环视角下东北地区物流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屈莉莉翟家瑞洪楠侯梅清...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构想和"东北海陆大通道"的政策实施,物流业与经济的发展对于区域自身及与外部环境联动的影响尤为重要.鉴于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的交往十分密切,从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两个维度出发,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对东北三省一区的区域经济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态势进行分析,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国家之间经济与物流业的引力强度.结果表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与物流业呈现出较好的协调发展态势.其中,辽宁省的表现尤为突出,其外向型经济与物流的联动强度大幅领先,与东北亚国家的交往也更为紧密.因此,建议将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一区的核心区域,并发挥其在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区域经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东北三省一区双循环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多元路径研究

    何波欧阳彩虹杜玮卉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流业肩负着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使命,迫切需要加快绿色物流发展进程.为加快绿色物流发展进程,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在采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测算2018-2022年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基础上,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维度出发,探究受教育程度、基础设施、数字化发展、科技创新、绿色环保、产业结构6个影响因素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必要性检验表明绿色物流发展效率并非由单一条件变量导致;(2)高绿色物流发展组态路径表明存在四条高水平发展路径.

    绿色物流新质生产力超效率SBM-Malmquist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多元组态路径

    农村末端物流中车辆与无人机协同配送路径优化

    赵建有陶旭秋李茜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农村末端物流配送问题,提出将车辆与无人机协同配送模式融入农村末端"乡-村-农村居民"三级配送体系,考虑无人机最大续航、最大载重等约束,以总配送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数学模型,采用蚁群算法求解,并以Solomon算例中三种不同的客户分布数据集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单车辆配送模式相比,车辆与无人机协同配送模式的农村末端配送总成本明显降低,更好地解决了农村末端物流配送问题.且在客户分布具有聚簇特点时,车辆与无人机协同配送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配送成本.

    农村末端物流无人机配送体系协同配送路径规划

    中国供应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魏际刚董艳华
    5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供应链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以1978年改革开放、2001年加入WTO以及2017年中美贸易战为时间节点,将中国供应链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从发展的时代背景、供需状况、供应链管理方式,以及在世界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等多个维度,分析不同阶段中国供应链发展的主要特征,在历史实践中把握供应链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中国供应链在2017年之后积极应对全球供应链重构,表现出对全球供应链的强大影响力,更加重视供应链安全,以及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趋势.

    供应链阶段性特征中国

    考虑公平关切和销售努力的绿色供应链决策

    郑明贵曾健鹏周佳文
    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单个生产绿色产品的制造商和单个进行销售努力的零售商组成的二级绿色供应链,考虑双方公平中性、零售商公平关切和制造商公平关切三种情形,构建相应的最优决策模型,探究公平关切行为和销售努力敏感系数对绿色供应链决策及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1)销售努力敏感系数与绿色供应链的最优决策、成员利润正相关,但公平关切会削弱这种促进作用;(2)零售商公平关切会降低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制造商公平关切会提高批发价格,但对零售价格的影响与产品绿色化效率有关;(3)零售商和制造商公平关切均会降低供应链成员的销售努力和绿色投入,且成员自身的公平关切对对方的抑制效果更显著;(4)零售商和制造商公平关切对供应链成员和系统利润是不利的,仅在产品绿色化效率较高时,零售商公平关切对自身利润有利;(5)高产品绿色化效率下的最优决策、零售商利润、制造商利润及供应链系统利润均高于低产品绿色化效率下的各项对应值.

    绿色供应链公平关切销售努力Stackelberg博弈

    供应链集中度对零售企业绩效的影响

    魏海蕊齐欣
    8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113家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回归分析模型,深入探讨供应链集中度对零售企业绩效的潜在影响机制,及其中的调节因素.考虑到企业规模越大,资源越多,其经营效率也就越高,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管理供应链;以及技术创新使用在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重要作用,能够帮助企业稳定其市场地位,重点考察了公司规模及企业自身技术使用这两个因素在供应链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机制中的调节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零售企业的供应链集中度与其业务表现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关联.即零售企业通过增强供应链的集中度,能够有效地提升其业务绩效.这一结果表明,在供应链管理中,集中资源和优化供应商及客户关系对于提高企业绩效具有积极作用.(2)企业自身技术使用与供应链集中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表现综合得分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意味着,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利用技术提升供应链效率和企业绩效.(3)公司规模对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扩大公司规模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据此,企业应合理规划规模扩张,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企业绩效及其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集中度企业绩效零售企业面板回归分析

    低碳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技术创新合作减排决策

    符瑛吴为闻一鸣王知舟...
    10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背景下,以原材料供应商、整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组成的三级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探讨供应链技术创新合作减排问题,考虑低碳水平和产品声誉的动态性,根据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合作情况,构建集中、分散和收益共享与成本分担契约微分博弈模型,并求解三种情形下的技术创新博弈策略,通过数值分析探讨契约对供应链的协调效果,从而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技术创新合作减排的动态协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技术创新集中博弈有效实现供应链各成员决策和利润最优;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收益共享与成本分担契约可以有效协调供应链技术创新合作减排,实现供应链成员和系统利润的帕累托改进.

    低碳环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技术创新合作减排微分博弈

    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

    王红春林彩凤
    11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供应链韧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数字化转型为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新的引擎.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索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内在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供应链抵抗力和恢复力,即数字化转型能够增强供应链韧性,且该结论经过替换核心变量、改变样本区间和更换固定效应的稳健性检验以及PSM和工具变量的内生性分析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动态能力在数字化转型增强供应链韧性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东部地区、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结论解释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供应链韧性的内在机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相关理论基础和对策建议.

    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韧性动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