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理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

袁运开

月刊

1002-0748

021-62232813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内

物理教学/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物理教育专业刊物。旨在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素质和物理教学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ER论证模型发展高中生科学论证能力

    丁丽娟
    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论证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其关键要素包含观点、证据、推理和反驳.通过教学实例——对"磁电式电表中存在电磁阻尼作用"的科学论证,展示以CER科学论证模型为支撑,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论证活动.建议在教学中从显化科学论证要素、强化证据意识、可视化推理链、鼓励反驳质疑入手发展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

    科学论证观点证据推理反驳

    妙用电场线解决中学物理静电场问题

    陈先建
    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电场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难点.此类问题可以用公式定量计算,也可以用电场线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几个中学物理静电问题实例,展示电场线在静电学问题中的巧妙应用,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场线概念,更深入地分析静电学问题,更好地建立静电学模型.

    电场线静电场妙用感应电荷

    物理类教育游戏及其教学应用

    丁蔚欣郝美惠肖文斐毛景涵...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化教学时代,以"寓教于乐"为目的的教育游戏受到教育界的关注.通过访问教育游戏网站、游戏平台、阅读文献等方式收集整理了 30个物理类教育游戏,按照对应的知识内容将其分为力学、光学和电学三类,归纳出物理类教育游戏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多样性的特点,总结出物理类教育游戏可以作为新课引入的催化剂、新课教学的助推器以及复习巩固的加固石,提出了将物理类教育游戏融入课堂的任务驱动、探究实践、有机融合策略.

    物理教育游戏教育应用融合

    用牛顿迭代法探讨悬索桥端点张力

    张玲张霆陈舞辉陈冰...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悬索计算难点在于垂度的非线性方程如何解,文章采用数值分析中的Newton迭代法进行计算.分别从传统人工、卡西欧计算器、Mathematica、GeoGebra等4种不同计算手段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出发,为提升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供可行性的办法.

    悬索桥张力牛顿迭代法卡西欧计算器MathematicaGeoGebra

    基于任务驱动的光电效应教学优化设计——兼谈光电效应实验的改进

    傅竹伟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常见"光电效应"教学模式局限性的分析,提出基于任务驱动的光电效应教学优化设计,并借助常见的DIS电流及电压传感器,对光电效应实验进行改进,从而达成光电效应相关规律的分层演示和可视化表达,引发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DIS光电效应实验改进任务驱动

    利用纸带求加速度的误差分析

    黄尚波
    22-2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纸带上计数点间距离存在着不同的测量方式,测量的段数也有不同(有奇数段和偶数段).针对不同测量方式和段数的纸带,根据误差理论探讨了不同方法求得的加速度的误差,得出用不同计算方法求得的加速度的误差不同,某些纸带并非利用的数据越多,求得的加速度就越准确.最后总结得到"两段法"是利用纸带求加速度较优的测量方法,具有测量误差相对较小、运算相对简单的优点.

    纸带加速度误差分析两段法

    基于智能平台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以"电容器与电容"教学为例

    刘佳袁杰
    25-2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容器与电容"教学为例,提出了三个基于智能平台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实验知识的有效建构策略、实验器材的择优策略和实验结论的定量化策略.通过PhET虚拟实验和Phyphox软件的开发利用,展示了这些工具如何帮助克服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还讨论了智能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教师、学生和学校在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时的建议.

    智能平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PhET虚拟实验Phyphox软件

    基于实验素养提升的误差分析与修正的实验教学探讨——以"利用DIS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教学为例

    罗振国王金钗
    29-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包含猜想、证据、解释、交流四个要素,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侧重理解实验原理与数据采集等基本程序,容易忽视探究的解释与交流环节,特别是探究误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文章主要以"利用DIS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的教学为例,深入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合理的修正方法,举一反三,着重探讨基于实验能力提升的误差分析与修正,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

    探究误差分析DIS教学策略

    基于多功能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自制"等离子体演示仪"教学实践为例

    阮享彬余茂竹唐杰
    33-3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等离子扬声器的D类功放和老式电视机上的高压包,搭配不同形状的电极,自制多功能"等离子体演示仪",可以在电学、声学和电磁学等教学中,培养以新颖性、创造性、实践性、安全意识为代表的创新思维品质,以期能在一物多用的创新教具开发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面提供参考.

    等离子体多功能教具创新思维

    基于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念——以"模拟海市蜃楼"实验为例

    张华郭宇婧张春国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改革强调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物理观念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念的培养与实践的推进有较为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观念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完善、迁移、提升.实践活动是核心素养生成的关键环节,在物理教学中,实践活动最直接的表达形式是物理实验.在学习科学理论视域下,思考以创新实验为载体的路径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选取"模拟海市蜃楼"实验为例,在巩固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加深科学实践对观念的检验与提升,达成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

    创新实验物理观念海市蜃楼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