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皖南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皖南医学院学报
皖南医学院学报

章尧

双月刊

1002-0217

wnyxyxb@yahoo.com.cn

0553-3932553

241002

安徽省芜湖市戈江区文昌西路22号

皖南医学院学报/Journ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anna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反映学院科研、教学、医疗的新成果和新经验,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教学、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为教学实习基地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研究

    何春玲吴涵程锦瀚赵咏莉...
    245-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症状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2 例2 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DPN1 组)和有症状组(DPN2 组),收集性别、年龄、病程、生化指标、血糖波动指标,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PN症状与血糖波动指标的关系.结果:DPN2 组TG水平低于DPN1 组、Cys-C水平高于DPN1 组(P<0.05),DPN2 组CV、SDBG、MAGE、TAR、TBR、MBG水平均高于DPN1 组,TIR水平低于DPN1 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CV升高是DPN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TIR下降是DPN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HbA1c等同情况下,血糖波动和Cys-C升高是DPN症状的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

    桃核承气汤联合针刺改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研究

    尚甲甲方运葵孙雪
    249-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桃核承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2020 年6 月~2022 年5 月收治的110 例气虚血瘀型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联合桃核承气汤治疗组)和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各55 例,疗程21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1 天及治疗结束第 90 天Fugl-Meyer评分(FMA)、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黏度相关指标,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4、52 例患者纳入研究.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第21 天和治疗结束第90 天FMA、FTHUE-HK和MBI评分升高,而中医证候总积分、HCT、FIB和D-Dimer水平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vs.1.9%,P>0.05).结论:针刺联合桃核承气汤内服可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AI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AIS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其主要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气虚血瘀脑卒中桃核承气汤针刺

    2型糖尿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Nomogram模型构建

    王为杨小华王姝琴席巍...
    254-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T2DM)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安市人民医院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治疗的193 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并发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并发组和未并发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R 3.5.3 软件构建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并评估模型区分度和预测效能.结果: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86%(75/193);年龄≥65 岁、病程≥10 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化血红蛋白(HbA1c)≥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0 mg/L均是T2DM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5 项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Bootstrap自抽样验证的一致性指数为 0.834,校准曲线图显示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2.67%、86.44%、0.859.结论:年龄≥65 岁、病程≥10 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bA1c≥8%、hs-CRP≥10 mg/L 均是T2DM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5 项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一致性和预测效能.

    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Nomogram模型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肝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

    杨洋陈学高韩士中郑宇...
    258-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发肝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20 年 1 月~2022 年 8 月临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7 例MPP并发肝损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的110 例MPP无肝损害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表现等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MPP患儿并发肝损害的高危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得到最佳截点值,获得儿童MPP并发肝损害的早期预测指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住院时间、热程、热峰≥39.0℃、激素应用时间、LYM、RDW、Hb、CRP、ALP、TP、ALB、LDH、CKMB、α-HBDH、发生肺实变、病变累及肺叶≥2 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热程长、热峰≥39.0℃、LYM高、RDW高、LDH高、病变累及肺叶≥2 个均是儿童MPP并发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临界值为LYM≥46.25%、热程≥5.50 d、RDW≥12.95%、LDH≥298.00 U/L、累及肺叶≥2 个及热峰≥39.0℃可作为MPP并发肝损害的预测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2、0.700、0.713、0.809、0.634、0.703,其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84.结论:MPP患儿出现热程≥5.50 d、RDW≥12.95%、LDH≥298.00 U/L时,其并发肝损害的可能性较大,儿科医生应关注上述指标和因素,提高对儿童MPP并发肝损害的警惕性,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肝损害高危因素

    超声联合外周血炎症指标列线图预测肾透明细胞癌WHO/ISUP分级

    许导靖张虎徐家军袁娜...
    262-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外周血炎症指标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的价值.方法:收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3 例ccRCC患者超声和临床资料,根据WHO/ISUP分级分为高级别组(25 例)和低级别组(68 例).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ccRCC WHO/ISUP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联合预测模型,以列线图展示,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5 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的稳定性,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最大径、血流丰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为预测ccRCC WHO/ISUP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的AUC为0.925(0.868~0.982),预测效能优于各单变量(P<0.05).5 折交叉验证AUC为0.941,与列线图基本符合,具有临床获益.结论:超声联合外周血炎症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ccRCC WHO/ISUP分级,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能将预测结果可视化.

    超声检查炎症指标列线图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

    基于CECT影像组学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脑转移风险

    杜婷婷张超张诗坤
    267-270,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ECT)影像组学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脑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方法:选取2018 年3 月~2021 年9 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就诊的252 例行新辅助化疗的NSCLC作为模型组,2021 年10 月~2022 年7 月就诊的110 例行新辅助化疗的NSCLC作为验证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利用LIFEx软件提取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的CECT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ASSO对CECT定量影像学指标的参数进行筛选.建立CECT影像组学、临床特征模型.通过整合优化的CE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模型,采用R软件建立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脑转移的列线图.结果:Log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Ⅳ期NSCLC、腺癌、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数目≥4 等均是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组和验证组的校正曲线均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一致性较好;模型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759(95%CI:0.701~0.811),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788(95%CI:0.747~0.829);模型组的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为7%~81%时,列线图预测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脑转移的净获益值较高,验证组的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为 4%~85%时,列线图预测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脑转移的净获益值较高.结论:基于CECT影像组学的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脑转移的列线图模型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较好,能够用于预测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脑转移的风险.

    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组学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脑转移列线图

    甲状旁腺激素预防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的动物实验研究

    万媛孙翼蒋宝鑫张诺...
    27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小鼠模型探究甲状旁腺激素(PTH)对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BRONJ)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腹腔注射唑来膦酸(ZOL)与地塞米松(DXMS)建立高危SD大鼠模型,采用有创拔牙的方式刺激颌骨,以有效地引发BRONJ样疾病的发展.拔牙后治疗组预防性皮下注射PTH,实验组及空白组不作处理.结果:在拔牙创面的刺激下,成功采用ZOL和DEX联合用药建立BRONJ模型.实验组骨小梁厚度、密度以及数量均较空白组降低(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上升(P<0.05);治疗组骨小梁厚度、密度以及数量均较实验组上升(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下降(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大鼠BRONJ模型,证实PTH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BRONJ的发生,对BRONJ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动物模型甲状旁腺激素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营养不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戴丽李志佳张凌娟张兰...
    275-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营养不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4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就诊的625 例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按照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 方案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良好组,分析其营养不良现状,并对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一般资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ES)得分进行对比分析,将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纳入慢性病共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625 例慢性病共病患者,营养不良患者 213 例(34.08%).营养不良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SSRS和MMES均低于营养良好组(P<0.05).营养不良患者年龄更大、BMI更低、无医疗保险、慢性病种类超过2 种、用药种类超过5 种、使用抗生素、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离婚/丧偶、不和子女居住占比更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70)、慢性病种类(≥3 种)、有焦虑、有抑郁、有认知障碍是慢性病共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SSRS评分高是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慢性病种类、心理状况、社会支持水平以及认知功能均是慢性病共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慢性病共病营养不良社会支持认知功能

    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调查及其与应对方式和健康素养的关系

    李亚妮刘斌王法凯王丹...
    279-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并分析其与患者应对方式、健康素养的关系.方法:选择 2020 年3 月~2023 年6 月接受介入治疗的脑卒中患者308 例,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健康素养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7.29±9.06)分,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MCMQ中面对评分(17.57±3.49)分、回避评分(16.81±3.15)分、屈服评分(12.07±2.82)分;健康素养总分(80.56±10.47)分;不同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对疾病了解程度情况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与MCMQ回避、屈服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MCMQ面对评分、健康素养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受教育水平、MCMQ面对评分、健康素养总分增高是疾病不确定感的负向影响因素(P<0.05),对疾病了解程度减少、MCMQ回避和MCMQ屈服评分增高是疾病不确定感的正向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且采取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和健康素养低的患者不确定感强,应引起临床重视.

    脑卒中介入治疗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健康素养

    大学生社会自我效能与自我调节疲劳:生命意义感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作用

    陈筠余亮章秋辞黄龙...
    283-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社会自我效能感对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探讨社会自我效能是否通过生命意义感影响自我调节疲劳及这一中介过程是否受到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安徽、江苏的两所高校共 988 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结果:①自我调节疲劳与社会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均呈负相关(r=-0.40、-0.39、-0.41,P<0.01),社会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均呈正相关(r=0.48、0.46,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呈正相关(r=0.52,P<0.01).②社会自我效能直接负向预测大学生自我调节疲劳(β=-0.27,P<0.01).③生命意义感在社会自我效能与大学生自我调节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70%.④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该中介模型的前路径,领悟社会支持程度较低时,社会自我效能越高,生命意义感呈上升趋势(γ=0.16,t=4.12,P<0.01);领悟社会支持程度较高时,社会自我效能越高,生命意义感上升趋势更强(γ=0.35,t=10.380,P<0.01).结论:社会自我效能通过提升生命意义感来抑制大学生自我调节疲劳,且领悟社会支持在社会自我效能与生命意义感间起显著调节作用.关注社会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和领悟社会支持有助于减少大学生自我调节疲劳.

    社会自我效能自我调节疲劳生命意义感领悟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