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山学院学报
文山学院学报

王光斌

双月刊

1674-9200

wsxyxb@163.com

0876-8886216

663000

云南文山县学府路66号

文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enshan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 《文山学院学报》刊号为CN 53-1216/Z,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文山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学校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的一个亮点,刊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学术论文。从2010年第1期起,原《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文山学院学报》,除名称、刊号变更外,学报的卷号、期号等续前不断。,《文山学院学报》从2011年起由季刊变为双月刊,其中第1、2、4、5期(即2月、4月、8月、10月)登载社科类稿件,第3、6期(即6月、12月)登载自科类稿件。 我们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我们共同打造“壮剧研究”、“地方•民族文化研究”和“生物资源开发研究”等特色栏目。此外,我刊继续设立“文学•语言研究”、“历史研究”、“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和其他自然科学方面的栏目,欢迎有意者赐稿。学报邮箱为wsxyxb@163.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矩阵块扩展垂直线性互补问题解的误差界

    蒋建新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B-矩阵块扩展垂直线性互补问题解的误差界,通过矩阵分裂及B-矩阵的性质,应用严格对角占优矩阵逆矩阵无穷范数的估计式,结合不等式的放缩,得到了B-矩阵块扩展垂直线性互补问题解的误差界的两个估计式.数值算例验证了估计式的有效性和优势.

    B-矩阵扩展垂直线性互补误差界

    Nekrasov矩阵的线性互补问题含参数的上界

    李艳艳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Nekrasov矩阵的线性互补问题进行研究,应用严格对角占优矩阵的线性互补问题的上界和正对角矩阵参数可调节的对角元,构造了Nekrasov矩阵的线性互补问题含参数的上界,使该问题更加灵活和多样.

    Nekrasov矩阵逆矩阵无穷范数上界

    大学生网络课程有效学习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

    吴保文刘勇王元亮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学习是指遵循学习活动的客观规律,承认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以"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达到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的学习.在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网络环境中,有效学习是学习者确立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有效运用学习策略及可选择交互方式,以最少的实践投入取得最期待的学习效果.研究者结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课程学习的特点,从网络学习素养、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环境的角度,探析了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调查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大学生网络课程有效学习行为的策略,为学习效果的预测分析和教学干预提供指导和参考.

    有效学习网络课程影响因素线性回归

    基于OBL理念的应用型地方高校基因组学课程改革与探索

    宋程何晓梅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基因组学"课程为例,积极探索应用型地方高校基因组学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基于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解决问题;实践教学基于结果导向,促进学生勇于创新,加强学生独立研究与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专业研究的兴趣,体现了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教学改革参考价值.

    基因组学学习结果导向混合式教学智慧教学创新创业训练

    课程理解范式视域下民族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尹卫江乔磊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建构是基于课程理解的价值创生实践,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领域.立足"课程理解范式"视角审视,民族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建构实践往往陷入多重困局之中,其具体表现在课程建构的立场不稳、要素不清和主体不明.为打破困局,首先要从目标、内容和主体层面形成民族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建构的特有认知;其次要从课程建构内部整合和外部协作的视角共同着力,以指明课程建构的实践路向;最后需建立多部门协同合作的课程建构督导制度,发挥课程督导的规范职能和服务职能来扩大课程建构的发展空间.

    课程理解范式民族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建构

    转化大学生思维习惯促进其英语学习的行动研究

    王家全文开艳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转化学习理论的观点,对琼台师范学院2019级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和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开展了以批判性反思为主要特点的行动研究,以期实现促进实验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价值、信心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转化,进而促进他们大学英语的学习.通过行动研究发现实验班比对照班在大学英语四级过级率、外语学位成绩达标率、平均分三个方面都实现了增长,由此证明本次转化学习的行动研究对实验班级的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转化学习是促进成人学习的有效方法.

    转化学习大学生英语学习行动研究

    基于TPACK理论的物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的关键能力研究

    李莉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化教学时代师范生教育信息化能力水平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信息化技术整合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物理师范生所应获得的技能知识,文章通过调查分析物理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信息化教学的能力现状,从TPACK理论视角,在分析TPACK理论基础上,结合物理师范生的实际需求,探索物理师范生应具备的信息化教学关键能力的组成内容、方法策略,如师范生在培养期间能创设技术学习环境、增加知识技能在教学中的实践机会,完善物理师范生与教师的双向评价制度、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等.因此创新符合中学物理课堂、学生实际需求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案例和物理师范生的培养途径,提升物理师范生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成为了高校师范生培养的重点工作.

    TPACK理论物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

    生物科学专业第二课堂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探讨

    胡展育周建松韦海仁
    96-10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文山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第二课堂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通过对2019-2022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动机、频率,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和内容,第二课堂与生物科学专业结合情况.结果表明:文山学院生物学专业存在第二课堂宣传不到位,活动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跟专业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切实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效提供依据.

    第二课堂生物科学专业素质培养

    以三七为主题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研究

    罗玉佳熊映波韩宁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探索彰显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三七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依托三七生长及栽培的实际情境,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小组合作尝试探究并解释三七生长现象和解决栽培中遇到的问题;基于三七为主题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特点,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教学评价结果显示:通过三七生长及栽培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能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解释三七生长的现象,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具有开展以三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

    三七高中生物科学思维校本课程

    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渗透生命教育中的应用

    王晓艺李云奇赵美荣冯鑫磊...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中的渗透路径,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将情境教学应用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分别从教材内容、生活情境、社会热点事件和实验情境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基于真实情境的素材来源,进而探析情景教学应用于生命教育的策略,通过案例设计展现具体的教学步骤和环节,力图为高中生物学教师提供参考.

    情境教学生命教育高中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