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电化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电化教学
外语电化教学

吴友富

双月刊

1001-5795

wydhjx204@163.com

021-35373318

200083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366信箱

外语电化教学/Journal Computer-Assiste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刊,是国内唯一一本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相整合的刊物。本刊期发行量达1万册左右,历年来分别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要目总览收录,是大、中、小学外语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图书情报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知识翻译能力探析——以文学掌故为例

    韩子满柴通达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文学掌故的翻译为例,参照69份学生译文,对8款通用大语言模型及8款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知识翻译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相较于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大语言模型在知识准确度和知识更新速度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错译知识、省略信息、语言质量不佳的问题仍然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大语言模型在知识和语言层面面临全备性、准确性、迁移性和一致性危机。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知识翻译质量评估

    18至21世纪《诗经》中"天"的德译探析——基于多译本语料的传播学研究

    谢建文孙萌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是《诗经》中的关键文化概念,其内涵在中德文化语境中既具共性又存在差异。该研究基于德汉平行多译本语料库,对比分析了18至21世纪五个《诗经》德译本中"天"的译文。马若瑟译本对"天"进行基督教化诠释,施特劳斯译本在基督教与汉学的双重影响下展现出"天"的多重内涵,韦伯-舍费尔译本摆脱基督教束缚展开自由翻译,德博译本依靠汉学优势进行简约翻译,西蒙译本基于汉学研究成果采用深度翻译。译者们的翻译立场从俯视中国文化的西方文明中心者逐渐转变为正视中国文化异质性的跨文化传播者。期望通过厘清"天"在德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路径,助推当下《诗经》的国际传播。

    《诗经》"天"德语译介文化传播多译本语料库

    我国应用翻译研究沿革探析

    吴苌弘
    17-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溯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发展历程,梳理其中蕴含的系统性脉络和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凸显我国新时期翻译研究在研究范式、理论深度等方面的独特性,而且有利于翻译研究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文章以"应用翻译"为检索主题词,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和文献计量方法,对应用翻译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应用翻译研究在研究视角和学科定位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以期能为进一步加强应用翻译研究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清晰的路径指引,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我国翻译研究的学科建设。

    应用翻译应用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

    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翻译智能体构建与应用研究

    赵军峰李翔
    22-2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翻译智能体因实现方式不同,可归纳为:基于提示工程的翻译智能体、基于检索增强生成的翻译智能体和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翻译智能体。文章在综述大语言模型、智能体和翻译智能体的基础上,尝试阐述三类翻译智能体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实现,以法律文本为例,评估智能体的译文质量和实践效果。结果表明,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翻译智能体可提升翻译质量,提高翻译效率,应对复杂任务。该研究为翻译实践和教学提供了新视角,为翻译技术创新发展和翻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大语言模型翻译智能体翻译技术机器翻译法律翻译

    基于主题集中度的新闻文本聚类研究

    高松董志成冯志伟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新闻文本聚类方法大多是基于统计和机器学习的方法。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算法计算量大、训练速度慢等问题,该研究从计量语言学角度,运用主题集中度方法对新闻文本聚类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1)通过计算多类目新闻文本的主题集中度、次级主题集中度和比例主题集中度等计量指标,可以提取出文本的主题量化特征;(2)对于不同的主题文本,文本间在主题集中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以主题集中度为文本特征,能较好地提高新闻文本聚类效果。该研究进一步证明,利用结合新闻文本属性和特征的计量研究方法,可以避免使用复杂的分类算法,优化特征提取,加深对分类特征的理解,聚类结果更易于从语言学角度进行解释。

    主题集中度特征提取文本聚类计量语言学

    基于语言模型的地区文化外宣新闻热点趋势分析——以福建为例

    林墨丞赵会军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区文化传播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闻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识别相关新闻中的热点主题,解析文化传播的状态、变化和趋势,已成为外宣工作的重要研究方向。该研究以2006-2023年间从Factiva数据库抽取的福建地区文化英语外宣新闻为样本,运用LDA主题模型,结合ARIMA算法对新闻主题进行分析,构建新闻主题识别与热点预测的最小可行性模型。模型分析显示,在国内新闻中,福建地区文化的热门外宣主题为文化节日与传统艺术、世界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福建茶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文化节日与传统艺术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热门主题;在国外新闻中,外媒更关注福建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互动,其中新加坡与福建文化间的交流互动最有可能成为未来主题热点。相较于现有的人工定性判读新闻主题发展趋势的方法,该研究提出的新闻主题解析及热点趋势预测方法更具客观性和严谨性。新闻热点主题与趋势预测模型可为地方开展地区文化活动和外宣提供有益参考。

    地区文化外宣新闻热点趋势语言模型

    大语言模型辅助的功能语篇分析:理论、方法与实践

    于晖宋金戈王乐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外语教学与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ChatGPT的出现更是将自然语言生成与处理的语言学理论探究推至新高度。但是,鲜有研究将ChatGPT的"预训练式深度学习能力"系统应用于功能语篇分析。鉴于此,该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尝试建构Chat-GPT辅助的功能语篇分析工作模型,并对《荒野的呼唤》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操作演示,旨在为大规模语料的功能分析与处理提供参考。

    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语篇分析语言功能生态话语

    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应用语言学期刊论文修辞渲染对比研究

    张一宁孟骞王欣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学术出版的激烈竞争,学术论文作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语言策略来推广其研究成果和价值。该研究通过自建两个中外应用语言学领域英文期刊语料库,依据Millar et al。(2019)和Hyland & Jiang(2021a)对于学术修辞渲染的理论框架,考察了近五年中外学者在学术语篇中修辞渲染的使用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应用语言学》中的修辞渲染标准频率最高的是引言部分,论文更侧重于使用修辞渲染构建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而Applied Linguistics中的摘要部分修辞渲染标准频率最高,论文则更注重推销研究发现。但是,两种期刊在修辞渲染的分布和目标对象上存在很大的共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由于学术国际化趋势的影响,国内期刊的论文写作标准逐渐与国际接轨。

    应用语言学期刊论文修辞渲染推销策略

    大学生混合式学术英语学习投入度发展轨迹研究

    黎明戚献张露蓓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为框架,采用回溯质性模型法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探究我国大学生混合式学术英语学习投入度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学习投入度分为三类原型;其发展轨迹分为"平稳运行式"和"剧烈变化式"两类,后者再分为"过山车式"和"前升后稳式"。(2)在教学环境、教学安排、重要他人及个体差异四类吸引子的相互作用下,学习投入度自组织形成七种吸态。三类原型的典型代表都经历了消极能动性主导投入吸态,呈现出周期性吸态和陌生吸态两种发展模式。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学术英语教学提供重要启示。

    混合式学术英语学习投入度发展轨迹复杂动态系统理论

    外语教学叙事型短视频评价量表的研制——以中国故事量表为例

    赵宏白可欣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是学、教、评一体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作为外语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和评价的有效抓手。该研究以外语人才国际传播能力为测量目标,依照测量学原理与程序,经量表构念、描述语生成与分级、信效度验证等环节,研制出用于外语人才培养的中国故事短视频表现性评价量表,同时分析了当前外语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该量表含有叙事能力、修辞能力、语言能力和技术能力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为后续开发中国故事短视频表现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外语人才国际传播能力表现性评价量表短视频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