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郝瑜

季刊

1673-9876

xuebao@xisu.edu.cn

029-85309400

710061

西安市长安南路437号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学报的高品位和学术性。本刊以外语为主,兼顾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服务对象为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的外语爱好者。2000年学报编辑部被评为全国优秀学会工作单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融合路径探析

    贺华艾小娟冯慧英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亟需进行改革和升级.在"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内容元素、平台方法融入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形式、搭载实践平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传播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外语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创业以学生为中心外语专业人才培养

    国际英语教材研究二十年:热点与启示

    周茂杰王雪梅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引发学界关注.为探究国际英语教材研究的现状与热点,本研究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2003年至2024年收录的英语教材相关文献,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VOS-viewer对其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国际英语教材研究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侧重宏观理论支持下的实证研究;研究主题主要包括英语教材文化内容分析研究、价值观研究和性别歧视研究等.最后,从理论框架、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未来教材研究进行展望.

    英语教材教材文化内容研究前沿

    国内外数字化外语教材二十年研究进路对比分析

    陈文婷曹妍妍杨鲁新
    69-7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教材是当前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材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对近二十年数字化外语教材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其研究进路逐渐开始从实体思维转向实践思维,具体表现为从最初以静态文本为主的、无主体及去情境化的研究视角及范式,转变为以师生为主体视角、以教材使用的教学实践为研究情境对教材的质和属性进行动态探寻.对当前以实践思维主导的研究范式变革的探索,是把握数字化教材研究特点与走向的关键.本文对上述两种进路的数字化外语教材研究进行综合述评,以期为未来数字化教材研究提供范式思路和方法路径参考.

    数字化外语教材研究进路研究趋势

    《庄子》多模态译本中视觉资源的意义建构

    林琳周桂君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关注语言符号系统在异域文化中的翻译转换,已无法完成对译本的全面解读,译者在先秦诸子典籍的译介过程中逐渐增加了漫画、绘本、视频等多种意义表现形式.文章试图分析漫画版《庄子》多模态英译本的视觉资源是如何建构意义并诠释庄学思想的.研究发现:译者通过调整聚焦系统下的多维视角和氛围系统下的颜色使用来构建文本人际意义;通过调整关涉页面结构的布局和作为图文边界形成手段的框架来构建语篇意义;通过调整译本所绘参与者、参与者行为动作和故事发生时间地点等构建概念意义.以上视觉资源的选用使得《庄子》漫画版英译本能够快速吸引异质文化语境下读者的注意力,减少读者认知负担,为英语世界了解中国古代典籍智慧打开快捷窗口.

    《庄子》漫画多模态翻译视觉语法

    敦煌爱情歌谣西方汉学家英译的描写研究

    梁亚卿桑仲刚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敦煌歌谣是唐五代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学体制,其中以爱情为主题的敦煌歌谣在许愿祈福、婚丧嫁娶、招魂祭祀等活动仪式中具有唱诵表演的民俗功能.20世纪早期,汉学家亚瑟·韦利率先开始敦煌歌谣的英译活动,对中国俗文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具有开拓意义,而对于韦利英译的敦煌爱情歌谣,一直未引起学界的关注.有鉴于此,有必要对韦利所译的《喜秋天》《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等以传统中国爱情故事为主题的歌谣进行探究,通过分析这些英译歌谣的诗性和叙事性特点,概括其英译策略规律,以期为文化歌谣的跨语言译介和传播提供参照.

    敦煌爱情歌谣《喜秋天》《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英译诗性和叙事技巧

    延安时期红色文化翻译的国际传播与当代启示

    张莹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经过战争洗礼,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表现,新时代延安红色文化翻译的国际传播具有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本文从翻译传播学视阈出发,探讨了延安时期红色文化的翻译传播主体特征和翻译传播过程中各环节的应用,得出适用于当代红色文化翻译的国际传播策略,即译者优选优培策略、受众研究策略和多模态传播媒介策略,为红色文化翻译的国际传播提供策略支持,助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翻译传播学延安时期红色文化翻译国际传播

    雪莱的柏拉图翻译研究

    宋玲玲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浪漫主义作家雪莱对柏拉图的翻译自成一家,在英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影响深远.雪莱的翻译因受到自身诗学观念的深刻影响而打上了新柏拉图主义和怀疑主义哲学的烙印,呈现出将柏拉图主观化的倾向,柏拉图的抽象理念在雪莱的翻译中浸润了主观想象和感觉经验.与此同时,雪莱对柏拉图的翻译为其诗学理论建构和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阐释和表述空间.柏拉图的哲学观念、伦理思想在雪莱的诗学中被复制和改写,柏拉图的语言、隐喻、韵律在雪莱的诗歌中被模仿和斧正.

    《会饮篇》新柏拉图怀疑主义主观性

    国内戏曲翻译研究动态和热点探究

    朱琳王努铱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翻译研究对提高翻译质量和推动中国戏曲文化对外传播意义重大.但目前缺乏对其研究概况的深入调研.因此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过去40多年间国内戏曲翻译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热点领域集中在元明清戏曲的译本、特定剧种翻译、跨文化译介策略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进行研究等方面,研究内容上总体反映出国内戏曲翻译研究存在重文学性而轻表演性、戏曲多模态特征研究薄弱、翻译策略缺乏实证调研、跨学科研究深度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拓展和深化该领域研究需要更新的观念和做法.

    中国戏曲戏曲文化翻译研究动态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新媒体黄河故事文本的绿色翻译探索

    黄瑞胡庚申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黄河流域生态文明故事传播给世界,展示地域审美特征和文化传承,塑造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的美好形象,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等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工作的重点内容.本研究以中国官方机构的推特(现名X)账号发布的黄河故事主题典型贴文为案例,将"绿色翻译"理念引入英译实践,运用生态翻译学"十化"译法①,对这些外宣英译文本进行分析和评判,并借鉴国外优质平行文本,旨在为提升我国国际新媒体账号外宣语篇英译质量提供参考,并为黄河故事的对外翻译传播提供新视角.从本研究对英译语篇的分析与评价可以看出,生态翻译学绿色翻译理念以及"十化"译法的基本原则、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对提升对外翻译质量、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可提供借鉴和启示.

    生态翻译学绿色翻译"十化"译法黄河故事国际新媒体

    科幻小说《火星纪事》的空间叙事

    刘义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被放置在编年史的叙事框架下,但是雷·布拉德伯里的《火星纪事》具有突出的空间叙事特征.首先,从形式上来看,《火星纪事》是一部以"火星"为背景的系列短篇小说拼接而成的长篇文学作品,"火星"这一异域空间是建造整座小说大厦的基石.其次,布拉德伯里充分发挥了科幻小说的超验叙事特色,对小说中的空间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操控.其中,艺术空间、田园空间和工业空间的并置体现了作家对现代社会发展方向的反思,而纯洁的火星人空间和腐败的地球人空间的重叠表达了作者对西方现代人宗教生活的不满以及对完美宗教理想的追求.空间叙事使得《火星纪事》不仅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和艺术性,更能反映出作家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忧思和焦虑之情.

    《火星纪事》空间叙事空间并置空间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