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医学
西部医学

李光明

月刊

1672-3511

xibu@chinajournal.net.cn

028-85570072

610041

成都市武候区浆洗街8号国嘉南苑10F-6号

西部医学/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West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西部医学》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是全国《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第一批合格期刊,是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51-1654/R;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3511;邮发代号为:62-243;月刊,大16开本,定价:15元/期•册。《西部医学》一直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刊原则,贯彻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重在临床、重在实践、重在提高,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接轨国际,及时报道国内外先进的医学科技成果及动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推动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努力促进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西部医学》的栏目设置科学,注重了专业属性,便于作者投稿与读者选阅;刊载论文的英文摘要标准、规范,医学统计科学准确,编辑规范,内容充实,刊发面广,可谓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与可读性为一体,已形成了期刊的风格与特色,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及国内、外众多高校、公共图书馆、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医院、企业、军队等所收录、订阅、下载,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代测序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及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钱克莉袁喆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准确检测、鉴定致病病原体对于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监测、防控及诊治至关重要.与传统方法相比,二代测序技术(NGS)具有显著的优势.一方面其检测速度更快更准确,缩短诊断时间;另一方面,二代测序技术不仅可以识别病原体,还可以进一步表征微生物组,识别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因此,其在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可能引起广泛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诊治防控领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NGS技术及其目前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治应用,以及展望其未来应用.

    二代测序感染性疾病测序技术病原微生物

    卷柏总黄酮通过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机制

    肖国素余洲陈丽娜吴玉婷...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卷柏总黄酮(TFST)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ALI)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仅对大鼠插管不进行机械通气;模型组采用潮气量30 mL/kg,通气频率60次/min,吸氧浓度FiO2 21%,吸呼比1∶2,通气时间4 h制备大鼠VALI模型;TFST组于造模前2周开始每天1次卷柏总黄酮混悬液800 mg/kg灌胃给药;ML385组,卷柏总黄酮预保护2周并在机械通气前1 h,将ML385(Nrf2抑制剂)30 mg/kg注射于大鼠腹腔.结束后处死大鼠并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使用ELISA法测定其中IL-6及TNF-α浓度;且收集大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后作肺损伤评分,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湿重干重比(W/D),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WST-8法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Nrf2及HO-1蛋白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肺组织 W/D值及MDA含量,肺损伤评分及BALF中IL-6、TNF-α升高,肺组织中SOD含量,Nrf2、HO-1蛋白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TFST组的肺组织 W/D值及MDA含量降低,肺损伤减轻及BALF中IL-6、TNF-α降低,SOD含量,Nrf2、HO-1蛋白水平增加(P<0.05);ML385组则较TFST组大鼠肺损伤加重,肺组织 W/D值及MDA含量,BALF中IL-6、TNF-α升高,SOD含量,Nrf2、HO-1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 卷柏总黄酮可通过调节Nrf2/HO-1通路激活抗氧化途径改善大鼠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

    机械通气肺损伤卷柏总黄酮HO-1Nrf2氧化应激

    良性肺部疾病患者SHOX2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意义

    张亚靖李昱立邱丽郑可...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良性肺部疾病患者石蜡样本中SHOX2和RASSF1A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选取了本院2018-2019年确诊为良性肺部疾病的44例患者存档样本,其中包括31例石蜡组织样本和13例细胞块样本.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SHOX2和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情况,并对阳性结果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3年,随访终点为临床确诊肺癌.结果 所选样本中SHOX2甲基化阳性率(29.27%)显著高于RASSF1A甲基化阳性率(4.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样本中SHOX2甲基化阳性率(32.26%)显著高于RASSF1A甲基化阳性率(3.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组织样本与细胞块样本中甲基化阳性率,发现前者甲基化阳性率(35.48%)略高于后者(20.00%).组织样本中未出现两基因同时阳性结果,细胞块样本中则有1例为两基因同时阳性.SHOX2和RASSF1A甲基化结果与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11例甲基化阳性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其中1例患者后经临床确诊为肺癌.结论 在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中有SHOX2和RASSF1A甲基化阳性的情况存在,且随访后发现有患者发展成肺癌.因此良性肺部疾病患者DNA甲基化检测结果为阳性时,结合临床特征,需进行随访,有利于对可能存在的肿瘤进展早发现、早治疗.

    甲基化SHOX2RASSF1良性肺部疾病肺癌

    miR-140-5p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缺氧状态中的表达及对其增殖侵袭迁移功能的影响

    罗义别俊张雪琳鲜童丞...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40-5p在低氧环境下对乳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进行常规培养和缺氧处理,qt-PCR检测miRNA-140-5p在细胞 MDA-MB-231低氧和常氧状态下的表达水平,WB实验检测miRNA-140-5p在细胞 MDA-MB-231低氧和常氧状态下的蛋白表达水平,转染miRNA-140-5p mimics,将细胞分组(常氧组、低氧组、低氧+Mock组、低氧+miRNA-140-5p mimics组),对各组细胞进行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检测;最后,检测各组细胞中NOX4的表达情况,评估miR-140-5p与NOX4的调控关系.结果 miRNA-140-5p在细胞 MDA-MB-231 缺氧状态中的表达降低(P<0.05),转染miRNA-140-5p mimics表达升高.miRNA-140-5p mimics能增强细胞在低氧环境中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miRNA-140-5p mimics也能增强NOX4在 MDA-MB-231中的表达影响.结论 miRNA-140-5p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缺氧状态中的表达减低,在转染Mimic之后表达升高,并且对细胞 MDA-MB-231 在低氧状态下的迁移、侵袭、增殖功能产生了影响,表明细胞低氧状态下miRNA-140-5p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 功能的影响可能导致了乳腺癌发生发展,并且这一机制可能是对MDA-MB-231中的NOX4诱导变化而形成的.

    miRNA-140-5p乳腺癌增殖迁移侵袭

    肺腺癌中PTEN和6KDMB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刘莹徐小艳闫琛刘佩萸...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PTEN和6KDMB在肺浸润性腺癌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多个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相关性,加深对肺腺癌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评估PTEN和6KDMB mRNA在肺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肺浸润性腺癌组织及相应的正常肺组织中PTEN和6KDMB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浸润性腺癌多个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用Spearman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PTEN和6KDMB mRNA在肺浸润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肺组织下调;59例配对肺腺癌及正常肺组织分析结果显示6KDMB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正常肺组织下调(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浸润性肺腺癌中PTEN蛋白表达率(33.78%,25/74)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54.05%,40/74),6KDMB蛋白的表达率(72.97%,54/74)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21.62%,16/74)(P<0.05).在74例浸润性肺腺癌中,PTEN在高分化、无气道播撒及TNM分期Ⅰ+Ⅱ表达率较高(均P<0.05).6KDMB在淋巴结有转移和TNM分期Ⅲ+Ⅳ表达率较高(P<0.05).74例肺浸润性腺癌中PTEN表达越低,6KDMB的表达越高,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s=-0.53,P<0.001).结论 肺浸润性腺癌中PTEN和6KDMB蛋白与侵袭和转移相关,两者呈显著负相关性,对PTEN和6KDMB在肺浸润性腺癌中的表达规律及相关性的研究,将为分子生物机制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浸润性肺腺癌PTEN6KDMB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

    防风通圣颗粒对慢性荨麻疹小鼠肠道菌群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孔婧闻韩惜惜陈煜韦禹岐...
    26-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防风通圣颗粒对慢性荨麻疹(CU)小鼠模型过敏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BALB/c雄性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左西替利嗪组、防风通圣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组,每组10只.构建CU小鼠模型,干预治疗21 d,进行小鼠过敏反应强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小鼠血清中IL-17、IFN-γ水平;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观察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过敏反应评分显著上升(P<0.01).模型组CU小鼠血清中IL-17、IFN-γ水平均升高,其中IFN-γ显著升高(P<0.01).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干预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变化;物种组成及LEfSe分析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防风通圣颗粒高剂量组无色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e变形菌纲、弯曲杆菌 目、螺旋杆菌科相对丰度降低;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显示,各组小鼠肠道菌群主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有关.结论 防风通圣颗粒可以显著降低CU小鼠过敏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17、IFN-γ表达、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并改善其代谢途径有关.

    慢性荨麻疹肠道菌群防风通圣颗粒IL-17IFN-γ

    乳腺癌患者中miR-181a与ATG5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MCF-7细胞系自噬的调控作用

    刘婷婷张志生刘进宇孔令霞...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81a与ATG5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深入研究其对MCF-7乳腺癌细胞系自噬的调控作用,以揭示其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临床意义和潜在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疾病组,以及5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qPCR检测血清和组织中miR-181a和ATG5的表达.CCK-8检测了 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 MCF-7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各组凋亡率.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显著增加,而ATG5表达显著降低(P<0.01).miR-181a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抑制miR-181a表达可以显著降低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自噬相关蛋白ATG5、LC3B和Beclin-1的表达,促进凋亡BAX/BCL-2蛋白比值的表达.结论 miR-181a的上调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相关,可能作为潜在的标志物用于病情评估.此外miR-181a可能通过调节自噬和凋亡来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有望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

    乳腺癌ATG5自噬凋亡MiR-181a

    ARL家族在胃腺癌中的表达谱及预后的系统分析

    庄翔吴和刚郭宇李天永...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ADP核糖基化因子样蛋白(ARL)家族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TCGA数据库、GTEx项目和MSK肿瘤基因检测等数据库中胃腺癌测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ARL家族在胃腺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计算ARL家族基因在胃腺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胃腺癌和正常组织中的mRNA差异表达情况;免疫组化(IHC)检测ARL家族成员ARL9和p53在胃腺癌中的蛋白水平;分析TCGA数据库和GTEx项 目中胃腺癌的临床分期数据,得出ARL家族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提取GEO、EGA和TCGA中总体生存率数据,分析胃腺癌中ARL家族的预后特征;在胃腺癌的数据集中,检测ARL家族基因突变情况;采用GO和KEGG富集分析ARL家族的共表达情况和基因通路.结果 在胃腺癌组织中ARL1、ARL4A、ARL4C、ARL5A、ARL5B、ARL8A、ARL9、ARL11、ARL13A、ARL13B、ARL15、ARL16 和 ARL18 mRNA 水平显著升高,而 ARL4D mRNA 表达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ARL9和p53蛋白在胃腺癌中呈阳性表达;统计结果显示ARL2和ARL14与胃癌患者的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ARL2、ARL3、ARL4D、ARL9、ARL13B、ARL16和ARL18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而ARL1、ARL4A、ARL14和ARL15 mRNA表达水平与总体生存率呈正相关(P<0.05);在胃腺癌中检测到ARL家族基因发生了错义突变、剪接突变、插入突变、扩增和缺失等基因突变;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ARL家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参与了多种信号通路.结论 ARL家族在胃腺癌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并且与胃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ADP核糖基化因子样蛋白胃腺癌预后系统分析

    急性肺栓塞患者外周血循环ACE2和Mas表达及其对内皮损伤的影响

    许东明刘昶周杰肖红丽...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凋亡数量及ACE2、Mas蛋白表达变化.方法 收集2023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急诊科接收的APE患者82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中高危组42例、低危组40例,另选取40例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取APE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健康受试者外周血.流式细胞术分析APE患者及健康受试者CECs数量、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CECs内凋亡蛋白Bax、Bcl2、caspase 3/9水平变化及蛋白ACE2、Mas表达变化.结果 入院时中高危组、低危组患者入院时外周血CECs数量及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中高危组CECs数量及凋亡率均显著高于低危组水平(P<0.05).出院时中高危组及低危组患者CECs数量及凋亡率均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入院时中高危组、低危组患者CECs中Bax/Bcl2蛋白比值、切割caspase 3/9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中高危组这些指标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同时出院时中高危组、低危组患者CECs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进一步发现入院时中高危组、低危组CECs中ACE2、Ma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中高危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结论 APE患者外周血CECs数量及凋亡率显著增加,治疗后CECs数量及凋亡率减少,提示CECs可能与APE发病及预后相关,同时ACE2-Mas轴可能参与调控CECs凋亡.

    急性肺栓塞循环内皮细胞凋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Mas

    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对气道廓清技术后重症人工气道患者气道重塑及肺损伤的保护机制

    苏棣邓火金陈择岐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对气道廓清技术后重症人工气道患者气道重塑及肺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85例带气管导管神经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2例.两组患者均行气道廓清技术,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注射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雾化吸入方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 d后统计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再入院或急诊次数.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咳嗽强度、分泌物量与黏稠程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降钙素原(PCT)含量;治疗前后痰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含量;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再入院或急诊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第3天、第7天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2、3、4、5、6天咳嗽强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咳嗽强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1、2、5 d分泌物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分泌物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1、2、3、4、5、6、7天痰液黏稠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SAA、PCT、MMP-9、TIMP-1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FN-γ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L-5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2、HCO3、Fi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aO2、SaO2、O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对气道廓清技术后重症人工气道患者疗效较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同时有助于延缓气道重塑,减轻肺损伤.

    盐酸氨溴索溶液气道廓清技术重症人工气道气道重塑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