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邱曙东

双月刊

2096-3181

xbyj@mail.xjtu.edu.cn

029-82657860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12号信箱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Journal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宣传国家卫生工作及医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研究水平,推动医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我刊及时报道我国医学院的医学教育研究成果,反映医学教育改革进展,探讨医学教育规律,以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主要栏目及内容有:教育理论、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管理、临床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德育、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教育、教师论坛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医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模式在康复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许轶黄东锋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医学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新医科建设要求更加注重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康复医学教育作为医学领域的关键分支,亟须适应这一变革,实现教育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新医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模式在康复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分析了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了康复医学教育的创新路径以及提质策略。强调了创新路径多元化与提质策略改进,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能力的康复学科医学生。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本研究总结了实践案例的启示,并预测了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策略与建议,以满足新时代医学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

    新医科学科交叉融合康复医学教育创新路径提质策略实践案例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傅旭东周静怡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目前,尽管目前中国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激发医学生的研究兴趣仍是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driven Learning,TDL)是提高技能、知识和能力之间联系的有效策略。本研究旨在评估TDL模式对中国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批将浙江大学的总计84名三年级本科生分为两组,即TDL组和讲授式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组。TBL组采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TDL课程进行教学。课程包括五个阶段,即任务设计、自学、实验设计、讨论和总结。LBL组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使用理论和实践测试对学习成绩进行了评价。还通过问卷调查评估了学生对TDL和LBL的喜好和满意度。结果 实践测试的平均得分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理论测试中,结果观察到两组之间没有实质性差异(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TDL教学组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均表示满意。TDL课程也有利于本科生完成他们的研究设计。此外,TDL教学组学生在创新思维、协作和交流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结论 TDL是中国医学生教育的一种强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向学生传授了基础知识,还让他们更有效地运用知识进行科学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科研能力科研兴趣医学生

    "101计划"背景下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和创新实践

    徐祥张玉向苏莉王进步...
    14-1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继计算机领域之后,"101计划"已在数学、物理学,以及基础医学等8个基础学科全面开展。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101计划"必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法医学专业教学工作者亦需顺势而为,大力推动法医学专业课程、师资及教材等核心要素的建设,促进高素质法医学人才的培养。本研究结合我校法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和学科建设的举措经验,就"101计划"背景下法医学核心课程及师资团队建设、基于知识图谱的教材编写等高素质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进行论述,以期为法医学领域"101计划"的实施做出有益探索,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法医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高等教育101计划教育教学改革法医学人才培养

    临床教学医院"教学产创"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策略

    张耀林冯瑞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教学医院不仅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转化研究的重要推动者。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国家的大中型医院是大学附属医院,80%以上的科研成果源自这些机构。医学生的大部分临床教学时间在附属医院中度过,强调了附属医院在医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尽管如此,临床教学医院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不足、科研与产业创新结合不足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议进一步提升临床教学医院的教学地位和科研转化能力,将教学、科研和转化研究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产创一体化,以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医学人才,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临床教学医院教学产创人才培养

    中医药师承教育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孙赫浓吴国平贾暄袁有树...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药师承教育研究热点及趋势,为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文献数据库1995年1月—2024年10月近30年间中医药师承教育相关研究期刊论文,共纳入文献1 073篇。采用CiteSpace 6。3。R1等软件,分析发文量、发文期刊、发文机构、作者,以及关键词,并绘制可视化分析图谱。结果 这方面发文量呈明显上升,2018年为发文峰值93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和《中医教育》为主要发文期刊,发文量超100篇。大部分发文机构与作者处于分散独立研究状态。关键词共现显示中医药师承教育研究集中在师承教育、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聚类分析形成16个聚类,师承教育、中医教育、院校教育类别研究自1995-2024年始终持续。近年突现关键词为临床思维、人才培养、中医经典、教学,以及中医住培等。结论 中医药师承教育受到关注,但研究机构及作者的学术合作尚需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研究热点在于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中医药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剖析学习成果,促进师承名师经验的活态传承。研究前沿方向包括中医经典及文化融入中医药师承教育教学内容及中医住培师承教育模式研究等。

    中医药师承教育研究热点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X"模式在妇产科学研究生教学中的运用

    毕建蕾李亚陆俊玲王馨犹...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难以应对现代医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新医科背景下,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本研究探讨了"医学+X"教学模式在妇产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整合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学、工程学、材料学、基础医学、统计学、数字媒体,以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知识,设计了适合妇产科教学的课程框架。该框架包括需求导向的调研、系统化的课程内容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综合的评价模式和持续的课程反馈机制。通过前期调研确定了学生在临床技能、管理能力,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的需求。课程内容分为医文、医工和医理模块,每个模块涵盖相关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实践应用。课程安排包括基础课程、应用课程和综合课程,旨在通过结合临床实习和跨学科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评价模式采用多维度评价标准、实操考核、案例分析以及创新评价方法。该课程设计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的融合和创新,为医学教育的跨学科整合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参考。将"医学+X"模式应用到更多医学领域和学科,帮助进一步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和实用性。

    "医学+X"妇产科研究生教学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中国公共卫生硕士培养现状可视化分析

    代欣悦李静刘梦代书杰...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梳理了公共卫生硕士培养研究现状,对公共卫生硕士培养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为学者后续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选取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使用Note 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筛选去重,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构建知识图谱。结果 公共卫生硕士相关研究有所增加,发文量排名靠前的作者和机构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里中心性>0。1的有公共卫生、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等。聚类分析揭示了人才培养、教育及影响因素等研究热点。突现词分析显示人才培养是近两年的突现词,主要集中在培训需求、教育现状、全球化等方面。结论 近几年来,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一直是公共卫生硕士培养的研究热点,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研究数量有所增加,但作者间交流合作有待加强,高等院校与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尚未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为契合公共卫生领域对高层次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应高度重视公共卫生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完善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公共卫生硕士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以推动公共卫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公共卫生硕士可视化分析CiteSpace发展趋势启示

    人工智能辅助下基础化学自主学习模式建设

    陈天恒马志强张运昌佘岚...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时数较少但课程内容较多的现状,以及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不足,探索并构建了符合本课程特色的自主学习教学实施框架,创新性采用人工智能工具全面辅助课前导学、课堂互动、课后作业及拓展学习的各个教学环节。这一模式创新不仅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课堂参与度。实践结果显示,相较于往届学生,采用此模式的学生在作业完成和期末考试中均取得了显著进步,验证了该学习模式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团队进一步针对采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辅助学习时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法,以期为医学院校基础化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自主学习人工智能工具基础化学教学实施框架构建教学改革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Meta分析

    马兴铭邱华中源王玲玲任栓汕...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索中文数据库有关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文献,采用CMA软件进行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Meta评价,纳入文献34篇、样本量8 630人。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OR=4。26,95%CI:1。98-9。16);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SMD=1。33,95%CI:0。57-2。10);92。1%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提高课程的学习兴趣,且高于传统教学组(OR=7。44,95%CI:1。61-34。5)。87。9%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促进课程知识的掌握(OR=2。27,95%CI:0。82-6。23);87。9%(95%CI:84。9%~90。3%)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提高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90。0%(95%CI:85。2%~93。4%)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助于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伦理道德意识,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的协同作用。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思政元素Meta分析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戴浈浈李永生托合提·热合曼毕育学...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下,医学统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需要新的探索与实践。从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发,以临床需求和公共卫生应用为导向,以培养新时代"五术"医学人才为总目标,结合医学与统计学科特色,设计了"双主三聚四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思路,提炼了统计素养、人文素养及理想信念等思政要素,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网络教学"三堂联动"的思政教学路径。实践证明,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在课程建设、师资建设,以及学生培养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

    新医科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