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英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英语
现代英语
现代英语/Journal Modern Englis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自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研究

    宋云霞王海滢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具有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论述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意义,探讨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从课程、学生及课外活动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从而加强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建设,使其成为具有文化自信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文化自信大学英语培养

    基于TEM-4综合写作的文本借用类型研究

    武文婧李雪平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研究旨在探讨TEM-4 综合写作中的文本借用特征,重点考查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在不同文本借用类型中的差异。文章研究选取 32 名大学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TEM-4 考纲要求在 3 个月内完成 3 次议论文写作,并根据三次写作测试的情况将 32 名研究对象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同时基于Shi(2004)对文本借用的定义,将他们在TEM-4 写作中使用的文本借用策略划分为五种类型。文章研究发现:①文本借用中词汇释义的使用频率最高,借用词数最多;直接引用的使用频率最低、借用词数最少。②在不同文本借用类型中,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的使用频率和借用词数均有差异,其中在直接引用和文本概括的使用频率和借用词数上体现出显著差异。

    文本借用TEM-4综合写作

    新时代西藏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西藏篇章能力培养研究

    白玛德吉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模式。通过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西藏篇章的方式能够深化西藏高校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政治立场和价值观。然而,当前西藏高校面临大学英语教学过于偏重西方文化的介绍与传播,忽略了中国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文章从西藏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西藏篇章的必要性入手,对中国故事西藏篇章的内容定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尤其是西藏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西藏高校学生能力培养

    对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王永华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交流的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具备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并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交流的能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讲好中国故事,将有助于培养中国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自 2000 年从丛教授将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定义为"中国文化失语症"后,我国学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热度就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许多研究的焦点。文章以新疆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和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应用现状,并探究其应对策略。

    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专业现状对策

    基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王丽丽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文化能力培养是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国际化人才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跨文化能力不仅代表拥有全球视野,还应具有本土情感与中华智慧。文章以跨文化能力的概念为出发点,审视和反思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水平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高校外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启示。

    跨文化能力大学英语问题与策略文化自信

    以文化为导向的《高级英语》教学研究

    徐菁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级英语是我国英语专业本科高阶段的必修课程。以文化为导向是高级英语教学的理论源泉和必由之路,在教学中贯穿这一理念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深层理解和实现跨文化交流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以文化为导向高级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上探讨其实现途径,主要为导入目标语国家文化与设置问题场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语言文化高级英语教学

    ESP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自觉研究——以新视野读写教程(第3版)为例

    桂永才杜璇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除了需要加强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素养的培养,还要向专业化和跨文化能力方向发展。因此,采用ESP教学理念是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外语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文章探讨ESP理念下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以激发师生的文化自觉意识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对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引意义。

    ESP教学理念文化自信实践教育

    英语诗歌A Red Red Rose的诗学象似性研究

    韩心悦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相关性和联系。象似性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对其研究涉及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多个层面。文章以象似性理论为指导,从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及隐喻象似性等角度分析Robert Burns的诗歌A Red Red Rose的形式和情感表达,从而为诗歌鉴赏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象似性《一朵红红的玫瑰》诗歌

    威廉·布莱克的名作"The Tyger"中诗歌语言的前景化分析

    范妍妍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是 18 世纪英国早期浪漫派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The Ty-ger"是诗集《经验之歌》中的名篇。人们对"The Tyger"的主题有众多看法。前景化理论可通过各种手段的"突出"来服务主题。故文章拟以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前景化理论为基础,从质的偏离下的书写偏离、语音偏离和语法偏离和量的偏离下的重复、词汇偏离和语法偏离两个角度对他的名作"The Tyger"中的语言进行分析,探析该诗歌如何通过前景化手段实现主题的表达。

    诗歌语言前景化质的偏离量的偏离主题

    《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研究

    王蕤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人与海》的叙事核心聚焦于老渔夫圣地亚哥与一尾庞大马林鱼及鲨鱼之间惊心动魄的较量。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摒弃了传统英雄角色的固有模式,赋予了角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度。他运用质朴、简练而自然的文字,精准地刻画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与外在形象,使之栩栩如生。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和命运挑战时的不屈不挠,更深刻揭示了即使身体可能遭受毁灭,但精神永远不会被击败的坚强信念。

    《老人与海》海明威圣地亚哥人物形象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