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肖彦君

双月刊

1672-7533

dtqg@rails.cn;bjdtqg@126.com

010-51893693 51849570

100081

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号铁科院主楼610B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Journal Modern Urban Transit
查看更多>>本刊为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服务。面对中央部委和省市相关部门及决策者,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等,全方位介绍国内外城轨建设和运营经验,及时报道相关技术和装备以及高新技术成果,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多元化促进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千枚岩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研究

    王启志张立舟朱海明周成涛...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千枚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围岩软弱破碎,易在掌子面附近发生失稳塌方.文章采用颗粒流软件PFC模拟炭质千枚岩三轴试验,标定围岩材料的细观参数,以此构建隧址区三维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模拟隧道在不同开挖进尺和开挖方法下开挖支护全过程,分析隧道开挖后掌子面位移发展规律和开挖扰动区分布范围特征,揭示千枚岩隧道掌子面失稳机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开挖进尺的增大,隧道开挖扰动区范围增大;在不同开挖方法中,台阶法的开挖扰动区范围最小.相关研究可为类似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千枚岩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离散元方法PFC缩尺模型

    地铁盾构渣土处理工艺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

    匡建军邱敏超林四新赵善鹏...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渣土处理系统的选型对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托厦门地铁3号、4号线工程案例,对盾构渣土处理系统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处理后的砂石、泥饼和清水产物进行物性分析,结果表明,经文章提出的盾构渣土处理工艺优化后的产物能够满足资源化应用条件,可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方向.同时,文章总结现有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方式,并对其再利用方式进行分类,以期为同类工程的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进一步提高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的绿色建造水平,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文明建设愿景贡献力量.

    地铁盾构渣土资源化处置绿色建材

    浅覆土顶管近距离上跨施工对既有运营地铁隧道扰动规律与控制研究

    蒋礼平贺维国刘金晶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顶管上跨施工会对既有运营地铁隧道产生扰动,开展顶管上跨施工对既有运营地铁隧道扰动规律与控制研究对于确保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宁地铁 5号线上跨施工为例,采用Midas-GTS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浅覆土顶管近距离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分析顶管近距离施工引发地面沉降及临近盾构隧道变形与受力特征,探究并提出合理的变形控制措施.通过开展现场监测对比分析,验证变形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并及时采取注浆回纠等措施使地面沉降与地铁隧道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顶管洞通后通过顶管内预留的预应力管道将管节张拉为整体,进一步限制地铁隧道的上浮,且使顶管隧道本身的抗浮设计满足要求.相关研究可为其他类似顶管近距离上跨既有运营地铁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地铁大断面顶管隧道上跨施工变形控制扰动规律

    深大基坑群施工对邻近城轨车站安全影响研究

    汪乐魏棒赵进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依托某城轨车站周边深大基坑群建设,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仿真计算分析,研究基坑群不同的施工时序对邻近城轨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安全影响,在施工结束后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印证.研究结果表明:单个基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其开挖深度有关,基坑深度越大,影响范围越广.当城轨结构处于不同基坑的影响叠加范围内时,无论同步或错开施工,基坑群施工均会产生一定的扰动叠加效应,反之,则基本只受邻近单基坑的施工影响.基坑群施工引起邻近城轨结构的竖向位移以隆起为主,侧向位移朝向基坑侧.通过分析研究可为后续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和指导.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基坑群数值仿真现场监测

    地铁列车正线故障处置智能辅助系统应用实践

    王梁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地铁车辆在正线运行发生故障时,若不能迅速排除故障,将可能导致列车晚点,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现行故障处置模式只能对正线已经发生的故障进行处置,属于事后被动处置,缺乏对正线故障关联因素的预警,不能防患于未然.针对地铁列车正线故障处置存在的效率低及事后被动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正线故障处置智能辅助系统及方法,即通过正线列车实时监测预警,基于列车正线故障历史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在实际故障未发生之前提前对各系统隐患进行预警,降低故障影响;通过列车HMI显示屏智能故障指引,将故障处理措施显示到列车HMI显示屏上,屏幕自动出现故障处理指引提示,便于司机现场处理故障,提升处置效率.

    地铁列车正线故障处置监测预警

    杭州地铁通勤客流特征研究

    司凌霄唐梦然童海强鞠盈丞...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失衡的问题,文章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的时空特征.研究基于中国移动手机信令数据,分析杭州市职住人口空间分布和地铁通勤数据在职住空间匹配程度下的时空特点.研究过程中,静态特征依托职住平衡、空间错位和就业-居住偏离三大指数,得出杭州市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同时工作人口相对于居住人口呈现出更为聚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杭州市多中心化的空间结构特点.动态联系依托杭州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出行特征,包括出行距离、出行时间等.结果显示,城市轨道交通在长距离通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通勤吸引范围大约为1 km,步行作为主要的接驳方式.通过对静态特征和动态联系的深入研究,得出杭州市职住空间匹配合理程度以及地铁通勤时空特征的初步结论,为未来城市规划和交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地铁职住平衡手机信令通勤地铁接驳

    基于乘客出行特征和综合成本均衡的城轨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只巍吴文祥李鉴刘琛...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乘客的出行特征和线路运营特性,研究构建一个多目标非线性整合优化模型,旨在实现乘客等候时间、车辆运用时间及走行公里的最优组合.该模型以列车开行频率和小交路折返位置为关键决策变量.为简化问题,通过线性加权方法将各项指标转化为总成本,从而将原模型简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以北京地铁A线为例,深入研究如何找到均衡总成本最低的列车开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交路列车开行方案相比,精准匹配乘客出行特征的大小交路开行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最高可降低11.9%;在比较不同覆盖区域和行车间隔的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方案时,发现越能精准匹配乘客出行特征的方案,其总成本越低,可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同时,有效避免运力浪费;当小交路运行区段过短时,可能会使乘客出行不便,且无法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多目标非线性整合优化乘客出行特征均衡总成本

    适应网络化运营的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组织方案设计研究

    雷强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化运营可有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并降低运营成本,但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水平不高,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未实现网络化运营,其原因之一是前期规划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网络化运营的需要.文章在阐述网络化运营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征,从规模、范围、需求、结构等方面分析网络化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要求,从新建线路的运营组织设计角度出发,对车辆选型及编组、列车运行交路、配线设置、运营计划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适应网络化运营的设计要求,为相关城市新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征运营组织规划设计

    基于双边垄断模型的动车组列车最高限价策略研究

    郭利田王鹏李红利李悦...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确定动车组列车及其高级修服务采购最高限价是铁路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动车组供需双方在动车组研制、维修方面深化合作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动车组列车采购规模大且需求稳定、制造成本测算难、全寿命周期维修费用高、供应商数量少的技术经济属性,构建双边垄断市场结构下动车组列车采购价格模型,分析动车组列车整车及高级修服务的价格决定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动车组列车整车和高级修服务采购价格不存在纳什均衡,国铁集团和中国中车在动车组研制、维修等多领域开展战略合作,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

    动车组列车双边垄断高级维修最高限价

    地铁区间联络通道防火门复合功能设计

    姬伟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频地铁列车活塞风压和环境腐蚀共同作用下,地铁区间联络通道防火门肩负着抗疲劳、防火、抗腐蚀三重功能,由于缺乏相应的设计和验收标准,现有地铁区间联络通道防火门出现各种破损导致门体功能失效的情况时有发生.文章通过对地铁活塞风压分析,确定设计风荷载标准值和防火门整体及易损件正常工作的疲劳寿命,并基于此设计目标提出匹配性设计概念,对防火门整体和细部构造进行设计.且通过有限元计算,发现防火锁与铰链是影响防火门疲劳寿命的关键部件.同时在模拟的±4.0 kPa往复风压作用下,采用3点锁闭点防火锁及其闭锁点和铰链的预测循环寿命均达到设计预期.抗疲劳风压试验显示,采用4点锁闭点的防火锁能够满足设计目标并能保证1.5倍的抗疲劳安全储备.

    地铁联络通道防火门抗疲劳复合功能匹配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