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教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教育科学
现代教育科学

刘黎莉

双月刊

1005-5843

lyyang0213@sina.com

0431-85383926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湖波路65号

现代教育科学/Journal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立足吉林、面向全国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期刊。本刊发表了大量价值颇高的学术理论文章和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研究文章,已成为吉林教育科学研究的窗口和主要阵地,并辐身全国,为繁荣高等科学研究,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现代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薛卉
    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看全球现代化进程,教育、科技、人才是3 个基本项,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它们而走向崛起.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情况不一,却有着教育"地基"、科技"动力"和人才"主体"协同推进的共通逻辑.在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要善于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凝练出的前瞻性布局、制度化约束、学科化引领、要素化提升、开放化共赢和模式化建构等经验.未来的发展中应释放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关联活力,用系统思维从制定规划、健全制度、疏通机制、创新模式和深化交流等方面深化调整.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整体战略规划

    未来学校治理的关键与实践路径研究

    杨晓莹黄郑亮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理的扁平化、教育模式的灵活化、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以及学校空间的开放化等特征决定了未来学校建设的前瞻性与挑战性.基于这些治理特征,我国未来学校治理的关键在于治理主体的角色嬗变、制度的优化与完善、体现以人为本的特征以及技术的更迭与完善等方面.推动未来学校建设人人有责,应从提升多主体治理能力、增强多主体间的交流互动、完善未来学校制度建设以及探讨未来学校治理标准等方面予以展开.

    未来学校治理特征治理能力主体交流制度建设

    基于"三维评价"理念的教育评价改革研究

    张冬利
    15-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对于当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基于静态型质量、动态型质量、生态型质量的"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遵循、原则和方法,通过分层化构建、模块化构建以及指标的整合与权重分布,剖析"三维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而探讨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策略,为我国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三维评价"教育评价静态型质量评价动态型质量评价生态型质量评价

    教育惩戒中的"身体"关怀——基于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的视角

    王振宇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教育惩戒细则的颁布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要想达到有温度的、小惩大戒的理想状态,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惩戒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身体"的踪影,关怀学生的"身体".知觉现象学认为,"身体"是"灵肉一体"的、"亲密无间"的、能言说的.而当前教育场域中"身体"处于隐身状态,缺乏对"身体"的关怀.教育惩戒应当关怀学生的"身体",针对当前教育惩戒过程中教师重手段轻效果、在惩戒中破坏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机械执行,以及缺乏沟通等诸多困境,运用"主体体验性""交往互动性""能言说性"来保证教育惩戒的准确有效,落实其育人的最终目的.

    教育惩戒"身体"关怀现象学师生关系

    基于主体性建构向度的扬长教育模式论析

    冯荣崔永江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也是其存在的基础和目的.当下人才培养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主体性的缺失.高等教育改革应然要求复归人的主体性建构,考虑个体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帮助其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期许.扬长教育模式,本质上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其自主探究、扬长发展.其主体性建构的价值功能可以从知识选择、伦理建构和目标惠及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现实旨趣则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聚集因材施教和指向多样育才.实践进路的过程设计应立足于学校、教师、学生 3 个层面,着眼于人才培养、资源配置、质量评价等多个环节,指向于德育实施、教学改革、制度优化等多个方面.

    扬长教育主体性建构旨趣路径以长促长

    潘光旦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何小微田雯雯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学东渐"背景下的近代职业教育浪潮中,国内学者开启了大量的本土研究范式.社会学大家潘光旦的职业教育思考与众多学者迥异,并未将东西方职业教育差异看作是"传统"走向"现代"的线性进化进程,而是主张在国家形态和社会肌理的分析基础上将西方职业教育形态与中国"工"的文化传统形成互鉴与融合.他所提出的"通专结合""工读兼营"和"扶持工的文化"等观点,不仅完成了本土化职业教育问题与实践的贯通性理解,也构成了当前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思想资源.

    潘光旦职业教育思想文化传统以通辅专工读兼营

    "双碳"背景下高校碳金融人才培养生态模式研究

    李菲菲崔金栋李冬焱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持续推进,低碳、降碳目标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也对高等院校双碳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我国碳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健全,高校也尚未建立完善的符合社会经济需要的碳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碳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知识体系不完备、金融实践不落地、联合培养不完备等问题.本文从知识生态视角出发,分析碳金融知识生态体系中不同主体对于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进而确定高校碳金融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提出建立符合人才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为促进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双碳"碳金融人才培养知识生态人才生态

    数字时代学生主体性审视:挑战、因由与对策

    李晓婷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深刻变革了人类社会,既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重塑了我们的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学生主体性的保障带来了潜在威胁.面对数字技术引发的根本性变革,过度的技术依赖、盲目的技术崇拜、潜在的数据思维会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彰显,必须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从资源整合、制度创新、价值引领3 个层面遏制数字技术对学生主体性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人与数字技术的和谐共生,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学生主体性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武小花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资助是发展教育扶贫、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以及相对贫困的反复性、多样性和非地缘性等特征的出现,必将赋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高校场域内深度解析资助育人的内涵,构建"保障"与"发展"一体两翼资助服务育人体系,是实现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脱贫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工作中存在助困与育人"两张皮"、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失衡、主体需求与外在资源分离、实施力度与产生效度对立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育人的理论逻辑、发展的实际需求、机制路径的创新选择上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

    工匠精神引领新时代大学生转变择业观的途径研究

    王文睿于永坤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典型代表,是一种优良的职业价值观念.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大学生的职业追求,是新时代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技术型院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于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和工匠精神概念的深入研究,辨析两者的内在联系,阐释工匠精神引领新时代大学生转变择业观的价值与意义,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现存问题进行剖析,并以工匠精神为思想引领,探析转变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实途径.

    工匠精神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技术型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