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迟长伍

双月刊

1005-5843

jiaoyukexue@163.com

0431-85386524 85336138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湖波路65号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Journal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以应用研究为重点,追求内容的创新性和学术性。其读者群为大、中、小幼教师及专兼职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热播剧《虎妈猫爸》透视家庭教育的误区与转变策略

    余必健谭诤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播剧《虎妈猫爸》引发社会各界对教育问题的强烈讨论,“就近入学”、“择校”、“学区房”、“素质教育”等热词又迅速进入大众的视野。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目前存在着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上的向往成功与追求快乐,父母不统一;教养态度上是溺爱还是严管,代际有分歧;教育内容上的学习知识与提升素质,关系理不清;教育主体上的学校为主还是家庭为主,家校少沟通。我们应该统一父母思想,加强代际沟通,理清知能关系,增强家校联系,为孩子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家庭教育误区转变

    中学体育特长生个性突出张扬与道德品行无关

    潘安生李成武朱鹏程黄若华...
    122-1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学体育特长生,虽然是学校体育事业蓬勃与健康发展提高的重要因素和宝贵资源,但是他们除体育之外的文化课学习与其他方面,却存在着综合表现不足和欠缺的一面。多年以来,通过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等共同对体育特长生关心爱护、教育帮助,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变与进步,为品、体、学、美、劳诸育的和谐发展提高,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中学体育特长生个性突出张扬道德品行

    “恨铁不成钢”背后的教育反思

    高欢
    125-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恨铁不成钢”是一句耳熟能详的教育口号,教师常以“恨铁不成钢”为由做出了对学生发展无益的事情,甚至以此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当下,需要从三个方面对“恨铁不成钢”进行教育反思,即是否所有的铁都适合炼成钢、是否所有适合炼成钢的铁都必须以“恨”的方式、是该恨铁不成钢还是百炼成钢,并从端正态度、改变方式、寻找方法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促进学生向上的关键在于基于学生、引导学生,即要爱学生、尊重学生、并正确引导学生。

    恨铁不成钢尊重百炼成钢教育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在家上学”现象探析

    李爱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在家上学”在我国掀起了一股浪潮。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在家上学”的产生、发展、特点,并结合美国“在家上学”的实践经验,梳理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为促进我国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献言献策。

    义务教育在家上学启示

    浅谈“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教学路径

    李菁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夸美纽斯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意指把“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男女青年”,这一教育理想不仅在当时具有超前性,而且在当下仍具有普适性。用这一教育理想反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行的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从教材选编、教学方法、学生学业负担、教育政策公平、教育资源均衡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教育理想

    新课程背景下的人文素养教育

    任会兵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一直是教育学领域里的一个核心话题,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不可绕开的一个根本命题。文章在对人文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文知识的构建、人文情怀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行为的养成等方面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目标,明确提出当前的中学人文素养教育要通过德育、人文课程教学、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实践活动等主渠道,践行学、知、行相结合,才能取得实效。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教育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角色及其实现

    苏晖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其十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不仅凸显了研究学生角色的必要性,也为研究学生角色营造了相应的教育氛围。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学习的合作者和自我学习成果的评估者。实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角色的定位与转换,是生本教育深入推进必须正确应对的挑战,教师应积极探索学生角色转换的途径,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

    生本教育学生角色实现

    第二课堂活动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高永俊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针对第一课堂而言的,即作为数理化等基础性第一课堂活动的补充,与其一起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只有合理设置第二课堂活动,才能构建出科学的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出学校这一教学体系的作用和功能。可以说,第二课堂活动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十分巨大,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中小学第二课堂活动中小学教育工作作用意义

    思维诊断:支架式教学实践的有效路径

    盛艳
    139-14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应立足于“最近发展区”,而最近发展区的准确判断离不开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诊断。本文立足于支架式教学的特点,阐释了在支架式教学中进行思维诊断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国外多种思维诊断方法,为广大一线教师应用支架式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思维诊断支架式教学路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严秀英崔美玉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是目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活动及其研究促进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和探讨,总结了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模式为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创新模式,本研究对中小学心里健康课程教学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问题式教学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