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农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农药
现代农药

张湘宁

双月刊

1671-5284

agrochem@263.net;agrochem_xdny@163.com

025-86581148

210024

南京市北京西路17号407室

现代农药/Journal Modern Agrochemical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也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所收录;2007年6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时报道我国农药研究技术最新进展,着力展示行业发展水平,促进技术交流,倡导技术创新,并密切关注世界农药发展动态,是颇受农药科研、教学、生产、管理、推广和应用等领域人员欢迎的农药专业技术类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害虫对杀虫剂抗性的发生与治理

    朱斌梁沛
    1-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害虫的防治离不开杀虫剂,而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往往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使得杀虫剂的防治效果下降,并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造成威胁。害虫抗药性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害虫可持续治理的重要因素。简要介绍了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理及我国主要害虫抗药性现状,并提出了害虫抗药性预防和治理策略,以期为抗药性害虫的治理提供参考。

    害虫杀虫剂抗药性预防治理

    水稻重要害虫防治的杀虫剂应用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刘姣程季康何承帅高聪芬...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害虫防治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化学杀虫剂作为当前水稻害虫防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控制害虫数量、减少作物损失和保障粮食产量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长期不合理使用杀虫剂导致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给水稻害虫的科学防控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概述了我国水稻重要害虫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危害,化学防治药剂的发展历程及抗药性现状,并对当前水稻田杀虫剂应用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实现我国水稻害虫的科学防控、提高杀虫剂利用效率和防治效果,进而为推动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指导。

    水稻害虫防治杀虫剂抗药性关键技术

    RNA杀虫剂研究进展

    李琳红王海宝梁沛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RNA生物农药是通过靶标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通路,干扰或抑制靶标生物特定基因转录或表达的多核苷酸制剂,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及应用潜力的新型绿色的生物农药。首先介绍了dsRNA/siRNA、miRNA和piRNA这3种RNAi通路的作用机制,然后综述了 dsRNA和miRNA生物农药在害虫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商品化进展,并总结了 dsRNA和miRNA生物农药的异同点,最后分析了 RNA生物农药在未来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为RNA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为害虫的综合防控提供新的理念。

    RNA生物农药RNA干扰双链RNA微小RNA害虫防治

    中国小麦茎基腐病的农药防治策略与展望

    巫琪余曼丽曹立冬赵鹏跃...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小麦茎基腐病呈愈来愈严重的态势,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因此,对于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防控迫在眉睫。现阶段,使用农药是防控小麦茎基腐病最简便、经济的重要途径。从化学农药应用和生物农药应用两方面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需要加快高抗品种选育利用及科学栽培管理、加强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加大缓控释农药制剂开发力度、重视杀菌剂与杀虫剂等结合使用、加强专用型施药装备研发,多措并举,综合防治,以期为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小麦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刀菌杀菌剂应用综合防治

    含三唑基团的肉桂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游江王济海刘贺周强...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肉桂酸与含三唑基团的活性亚结构拼接设计合成了 19个含三唑基团的肉桂酸酯衍生物Ⅵa~Ⅵs。化合物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Ⅵc对水稻恶苗病菌的EC50为9。22 mg/L,略高于对照药剂烯唑醇(6。14 mg/L)。在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化合物Ⅵc对生姜青枯病菌的抑制率为22。24%,稍低于对照药剂20%噻菌铜悬浮剂(27。41%)。化合物Ⅵc具有一定的抑制真菌和细菌的活性,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肉桂酸三唑新化合物合成生物活性

    联苯吡菌胺中间体2-(3,4-二氯苯基)-4-氟苯胺的合成研究

    曹燕蕾
    38-4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联苯吡菌胺中间体2-(3,4-二氯苯基)-4-氟苯胺的合成路线。以3,4-二氯苯胺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亚硫酸钠还原得到3,4-二氯苯肼,再与4-氟苯胺在碱性条件下通入空气偶联得到目标产物2-(3,4-二氯苯基)-4-氟苯胺。以3,4-二氯苯胺计,目标产物收率80%以上,质量分数90%以上。与其他工艺路线相比,该路线具有原料价廉、易于保存,操作简单,收率较高,易纯化等优点。

    2-(3,4-二氯苯基)-4-氟苯胺联苯吡菌胺3,4-二氯苯胺4-氟苯胺重氮化合成

    氯氟醚菌唑的合成工艺研究

    沈运河祝玉超夏东国
    41-4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氯氟醚菌唑的合成工艺路线,并提出合成氯氟醚菌唑的新工艺路线。以2-溴-5-氟-三氟甲苯为起始原料,经格氏、开环和醚化3步反应,得到氯氟醚菌唑。该合成路线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成本低,路线短等特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氯氟醚菌唑2-溴-5-氟-三氟甲苯工艺路线合成

    30%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白亮马超赵宜君张喆...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液相色谱测定30%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分析方法。以甲醇+水(体积比80∶20)为流动相,使用C18色谱柱,在254 nm波长下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虫螨腈和氯虫苯甲酰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2,标准偏差分别为0。02和0。0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和0。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4%和99。31%。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可有效用于复配产品中虫螨腈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定量分析检测。

    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60%烯啶·呋虫胺水分散粒剂的HPLC分析

    程冬冬刘九梅罗凌云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Eclipse 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DAD)检测器,在270 nm检测波长下,对60%烯啶·呋虫胺水分散粒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烯啶虫胺、呋虫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7。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检测要求,烯啶虫胺、呋虫胺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70%和0。13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4%和99。78%。

    烯啶虫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吡唑醚菌酯在冬枣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陈勇达张嘉坤李丽梅郑振山...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2022年在河北黄骅开展了 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在冬枣中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样品采用QuEChERS法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分析,得出吡唑醚菌酯在冬枣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并对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2年残留消解试验结果显示,吡唑醚菌酯在冬枣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86、11。8d,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显示,末次药后14~28 d,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297~0。684 mg/kg,其中,末次药后21 d的残留试验中值为0。432 mg/kg。膳食风险评估得出风险商为0。62%,膳食摄入风险可接受。建议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在冬枣上使用剂量为3 000~4 000倍液,每季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期7d,安全间隔期21 d。

    吡唑醚菌酯冬枣残留量消解规律安全间隔期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