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白盛菊

旬刊

1008-8849

xdjh126@126.com

0311-87738668;13315965390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城路35号万信花园D区8号楼1单元201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云数据的中医药方案降低心胆气虚证抑郁障碍远期复发率的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李乐军唐启盛王志强王娣...
    439-443,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方案治疗心胆气虚证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对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将2017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全国13 个分中心招募的心胆气虚证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西医治疗队列、中医治疗队列、中西医结合治疗队列,所有患者随访6~24 个月,以随访过程中临床诊断抑郁障碍为复发,评估不同队列的抑郁障碍复发风险及中医治疗队列、中西医结合治疗队列中不同暴露水平亚组的抑郁障碍复发风险.结果 共纳入患者503 例,西医治疗队列、中医治疗队列、中西医结合治疗队列的 24 个月复发率分别为 39.6%(63/159)、28.2%(49/174)、18.8%(32/170),中医治疗队列比西医治疗队列的复发风险低 45.70%(HR = 0.543,95%CI:0.355~0.830,P =0.005),中西医结合治疗队列比西医治疗队列的复发风险低 66.90%(HR =0.331,95%CI:0.206~0.531,P<0.001).在中医治疗队列中,高水平暴露亚组比低水平暴露亚组的复发风险低63.1%(HR =0.349,95%CI:0.174~0.701,P =0.003).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队列中,高水平暴露亚组比低水平暴露亚组的复发风险低 88.8%(HR =0.112,95%CI:0.044~0.286,P<0.001).结论 中医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心胆气虚证抑郁障碍的复发率,合用西药后效果更明显,且服药时间越长复发率越低.

    中医药方案心胆气虚证抑郁障碍复发

    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罗雪孙放张美怡肖锶瑶...
    44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与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采集2022 年1 月—2023 年3 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门诊及病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病房诊断为ILD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呼吸困难问卷(mMRC)分级、近期肺功能检查数据[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 SB%pred)]、西医最终诊断,统计限制性通气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分级情况,分析不同西医诊断类别的IL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mMRC分级、肺功能及肺功能分级.结果 纳入ILD患者203 例,西医最终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相关ILD 66 例(32.5%),特发性肺纤维化22 例(10.8%),其他已知原因及特发性ILD 43 例(21.2%),不便分类的ILD 72 例(35.5%),不同西医诊断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主证中肺气虚证占比最高,然后依次为阴虚肺燥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兼证中血瘀证占比最高,然后依次为痰湿证、痰热证.不同西医诊断类别患者中医主证和痰湿证分布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不同西医诊断类别患者痰热证、血瘀证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不同中医主证患者和是否兼有血瘀证患者的mMRC分级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医主证中肺气虚证与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患者mMRC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和阴虚肺燥证与肺肾气虚证患者mMRC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不同中医主证患者和有无血瘀证患者的 FVC%pred、FEV1%pred、DLCO SB%pr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医主证中肺气虚证和阴虚肺燥证患者的FVC%pred与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气虚证患者的FEV1%pred与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阴虚肺燥证患者的FEV1%pred与肺肾气虚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虚证患者的DLCO SB%pred与阴虚肺燥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D在疾病初始以肺气虚证为主,肺气虚证、阴虚肺燥证属ILD轻症,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属ILD重症,随疾病进展,患者mMRC分级升高,肺功能降低;ILD患者多兼有血瘀证,兼有血瘀证的患者较无血瘀证的患者mMRC分级更高、肺功能更低.中医证型、mMRC分级、肺功能在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程度上具有较好的同质性,能够相互参考、相互反映.

    间质性肺疾病肺功能呼吸困难问卷中医证型

    蒙药消肿九味散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尿酸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刘秉真刘士民赵红鱼吴昊...
    452-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蒙药消肿九味散外用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尿酸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40 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他林乳胶剂组、云南白药喷剂组和蒙药消肿九味散组与,每组8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氧嗪酸钾、尿酸钠制备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扶他林乳胶剂组给予扶他林乳胶剂外敷,云南白药喷剂组给予云南白药喷雾剂外用,蒙药消肿九味散组给予蒙药消肿九味散(与鸡蛋清以 1∶2 的比例混合调制成糊状)外敷,均 1次/d,干预14 d.检测大鼠血清尿酸及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病变情况.结果 给药14d后,各用药组大鼠血清尿酸及PGE2、IL-1、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扶他林乳胶剂组血清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云南白药喷剂组和蒙药消肿九味散组(P 均<0.05),云南白药喷剂组和蒙药消肿九味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用药组大鼠血清PGE2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扶他林乳胶剂组大鼠血清IL-1、IL-8、TNF-α水平和云南白药喷剂组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蒙药消肿九味散组(P均<0.05);蒙药消肿九味散组血清IL-8 水平明显低于云南白药喷剂组(P<0.05),血清IL-1 水平与云南白药喷剂组比较、血清IL-6 水平与扶他林乳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于模型组,各用药组大鼠踝关节整体结构轻度异常,滑膜炎症程度均有不同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增生明显减轻,以蒙药消肿九味散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 蒙药消肿九味散外用能有效降低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尿酸和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炎性损伤.

    痛风性关节炎蒙药消肿九味散大鼠尿酸炎性细胞因子

    基于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洋地黄毒苷调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自噬与凋亡的机制

    蒋学林刘长江
    457-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洋地黄毒苷对脂多糖刺激下的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系Nthy-roi3-1凋亡与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①将Nthy-roi3-1 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洋地黄毒苷低剂量组、脂多糖+洋地黄毒苷中剂量组及脂多糖+洋地黄毒苷高剂量组,各组进行对应处理后,CCK-8 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 1轻链3(LC3)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C3Ⅱ/LC3Ⅰ、Bcl-2 同源结构域蛋白抗体(Beclin 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K蛋白表达情况.②将Nthy-roi3-1 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洋地黄毒苷组、脂多糖+洋地黄毒苷+自噬抑制剂组,各组进行对应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C3Ⅱ/LC3Ⅰ、Beclin1、p-Akt、Akt、p-mTOR、mTOR及p70S6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洋地黄毒苷各组的细胞活力均明显升高(P均<0.05);LC3 荧光染色强度随洋地黄毒苷剂量增加逐渐增强,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细胞中LC3Ⅱ/LC3Ⅰ和Beclin1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细胞中p-Akt/Akt、p-mTOR/mTOR、p70S6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②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洋地黄毒苷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 LC3Ⅱ/LC3Ⅰ和 Beclin1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 均<0.05),细胞中p-Akt/Akt、p-mTOR/mTOR、p70S6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脂多糖+洋地黄毒苷组比较,脂多糖+洋地黄毒苷+自噬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LC3Ⅱ/LC3Ⅰ和Beclin1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细胞中p-Akt/Akt、p-mTOR/mTOR、p70S6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洋地黄毒苷能够促进脂多糖刺激下Nthy-roi3-1 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洋地黄毒苷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脂多糖自噬Akt/mTOR信号通路

    降脂通脉饮对高血脂症大鼠血脂和PERK/ATF4/CHOP信号通路的影响

    郭锦荣黄微吕丹丹颜靖文...
    465-468,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降脂通脉饮对高血脂症大鼠血脂及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转录激活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降脂通脉饮调节血脂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降脂通脉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 只.正常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灌胃生理盐水;其余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其中模型组同时灌胃生理盐水,降脂通脉饮低、中、高剂量组同时灌胃 1.56 mg/(kg·d)、3.125 mg/(kg·d)、6.25 mg/(kg·d)的降脂通脉饮.连续干预8 周后,生化法检测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颈动脉组织中PERK、ATF4、CHOP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 水平和PERK、ATF4、CHOP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 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降脂通脉饮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 水平和PERK、ATF4、CHOP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降脂通脉饮可能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信号通路而发挥降脂作用.

    高血脂症降脂通脉饮PERK/ATF4/CHOP信号通路

    升阳益胃汤合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膜性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Nephrin、CD2AP表达的影响

    安恒通张学琴吴媛马赟...
    469-474,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升阳益胃汤合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膜性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中肾病蛋白(Nephrin)、CD2 相关蛋白(CD2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40 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择10 只大鼠作为正常组,余30 只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羊抗大鼠F×1A血清0.4 mL/100 g制备特发性膜性肾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升阳合补阳组、贝那普利组,每组10 只.升阳合补阳组给予升阳益胃汤合补阳还五汤全方颗粒剂溶液 9.2 g/(kg·d)灌胃,贝那普利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溶液0.000 88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均1 次/d,连续灌胃6 周.于灌胃6 周末收集各组大鼠24h尿液,用以检测24h尿蛋白水平;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取肾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Nephrin、CD2AP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24h 尿蛋白及血清TC 水平均明显升高(P 均<0.05),血清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升阳合补阳组、贝那普利组大鼠24h尿蛋白及血清T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ALB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各组间血清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大量嗜复红蛋白沉积;与模型组相比,升阳合补阳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肾小球体积明显减小,肾小球内嗜复红蛋白沉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中Nephrin、CD2AP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升阳合补阳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肾脏组织中Nephrin、CD2AP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升阳益胃汤合补阳还五汤具有保护特发性膜性肾病大鼠肾脏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Nephrin、CD2AP蛋白表达有关.

    升阳益胃汤补阳还五汤特发性膜性肾病足细胞NephrinCD2AP

    祛瘀生新方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卢宇畅王振宜杨豪杰韩昌鹏...
    475-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祛瘀生新方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粪便中胆汁酸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22 只C57BL/6J小鼠,随机选择5 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小鼠采用自由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溶液方法建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祛瘀生新方组与美沙拉秦组,每组5 只,祛瘀生新方组与美沙拉秦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均1 次/d,连续14 d.观察各组小鼠活动、饮食、排便等情况;末次灌胃结束后采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小鼠粪便胆汁酸代谢情况,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模型组小鼠精神萎靡,体重减轻,毛发减少,便血,解稀便;结肠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祛瘀生新方组及美沙拉嗪组小鼠灌胃结束时活动灵敏,毛发、饮食及排便无明显异常;结肠组织中有少许炎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熊脱氧胆酸(UDCA)、石胆酸(LCA)、牛磺-α-鼠胆酸(T-α-MCA)、牛磺猪胆酸(THCA)、甘氨猪胆酸(GH-CA)、熊果胆酸(UCA)、猪胆酸(HCA)、脱氧胆酸(DCA)、α-鼠胆酸(α-MCA)、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牛磺脱氧胆酸(TDCA)、甘氨猪脱氧胆酸(GHDCA)、猪去氧胆酸(HDCA)、甘氨石胆酸(GLCA)、牛磺胆酸(TCA)、胆酸(CA)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鹅脱氧胆酸(CDCA)、β-鼠胆酸(β-MCA)、甘氨胆酸(GCA)、脱氢胆酸(dehydro-CA)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祛瘀生新方组和美沙拉嗪组UDCA、LCA、T-α-MCA、THCA、GHCA、UCA、α-MCA、HCA、DCA、TCDCA、TDCA、GHDCA、HDCA、GLCA、TCA、CA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CDCA、β-MCA、GCA、dehydeo-CA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粪便中胆汁酸谱发生明显改变,祛瘀生新方可通过调节粪便中胆汁酸谱而减轻肠道炎症及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胆汁酸代谢肠道免疫祛瘀生新方

    黄芪桂枝五物加味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紫杉醇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李尚朋齐婧高杰红王奇...
    480-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加味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紫杉醇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 年9 月—2022 年9 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6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 组,加味汤组35 例给予黄芪桂枝五物加味汤联合甲钴胺治疗,原汤组32 例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29 例给予甲钴胺治疗,3 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3 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分级、体力状况(ECOG)评分、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及治疗14d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 组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分级、ECOG评分、KPS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加味汤组、原汤组周围神经病变分级、ECO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加味汤组和原汤组周围神经病变分级、ECOG评分、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3 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加味汤联合甲钴胺可减轻紫杉醇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和身体功能状态.

    周围神经病变紫杉醇黄芪桂枝五物加味汤甲钴胺

    补肾活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沙湖梁翼王立阳王磊...
    485-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2021 年1 月—2023 年3 月四川省骨科医院诊治的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128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各64 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及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疗法及针刺治疗.2 组治疗时间均为1 个月,治疗过程中每组各脱落 2 例.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关节活动度、步速、步长,统计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 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WOMAC 评分、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均<0.05),SF-36 评分、关节活动度、步速、步长均明显增加(P 均<0.05),且中西医结合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7%(60/62)比87.10%(54/62),P<0.05];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对照组2 例,中西医结合组3 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和相关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应用安全.

    膝骨关节炎针刺疗法补肾活血疗法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基于洛书数理理论探讨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研究

    王俊涛吕文亮戚宪国
    490-494,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洛书数理指导下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 年3 月—2023 年3 月在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 例,治疗组58 例、对照组56 例完成研究.2 组均给予常规药物、针刺及相关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屈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组予以洛书数理模型配比结合屈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2 组均以连续治疗6d休息1d为1 个疗程,治疗4 个疗程.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Fug1-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关节活动度(ROM)、上肢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评分变化情况,评估2 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 组MAS分级、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FMA-UE评分、关节ROM、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66%(52/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1%(41/56)(P<0.05).结论 基于洛书数理理论运用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洛书数理低频穴位电刺激卒中后上肢痉挛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