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朱美玲赵苓妃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高等职业学院已经崭露头角,成为培育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关键途径。高等职业学院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提升人才培训效果和质量的关键途径。因此,在产教结合背景下,建立高等职业学院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旨在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出发,深入探索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新时代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黎玲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德"是教育工作者应秉持的高尚个人品行和职业道德,"师风"是由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形成的职业氛围以及风气。师德师风是新时代造就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内在诉求,是建设"双一流"职业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关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趋势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只有持续扎实、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使新时代高校教师做到"以德立身""弘德施教""明德促学",赓续高等教育培塑灵魂,培养伟大中国梦建设者的时代重任。在此背景下,基于新的历史时期艺术类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应然逻辑着手,全面分析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根基,以期明晰核心问题、守正创新,提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顶层设计,切实打造新时代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复合型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

    艺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机制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研究

    韦世友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日益繁重复杂,需要承担学生工作的综合教育和学业指导工作。然而,传统的辅导员工作不仅工作内容繁杂,而且资源十分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建设一个具有良好工作环境和专业资源的工作室,是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基于此,重点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路径,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发展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为其他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

    诊改背景下高职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晓玲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是专业建设的"指挥棒"和专业建设质量提升的"助推器"。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确立"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PDCA质量循环逻辑框架,坚持成果导向理念,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并遴选 22 个专业进行实践,评价结果客观反映了各专业建设现状,为专业建设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方向,也为学院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供了有力依据。

    教学诊改高职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X考证制度下课岗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黄培泉吴春华孔宇彦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市场调研、问卷调查、文献阅读等方式,依据 1+X考证标准、职业技能竞赛规程以及软件工程师岗位需求,正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依托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集团及校企合作企业,有针对性地对软件技术专业进行课程体系重构。依据企业岗位核心技术需求、1+X考证标准、竞赛规程及课程思政元素,制订新的课程标准。在课岗融合、课赛融合和课证融合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探索适合该校软件技术专业发展的解决方案。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在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1+X考证制度课岗赛证融通课程体系

    非遗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樊旭潘瑶杨帆高若雅...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视角下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创新,对学生艺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教学资源的方式融入艺术设计类课程中,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也可以提高高职艺术类课程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在创新发展时,应分析教学创新中的问题,并从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教育实践的角度进行优化,同时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以此实现非遗资源与课程的融合,促进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得以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改革教学创新高职艺术设计课程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周一叶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向。突出实践育人导向,在探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之困"的基础上创构"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模式,并从厘清概念、特征、运行模式出发,呈现"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模式的"能为之思"。最后,立足高校实际,关注学生"获得感",从教与学主体、实施过程、资源支撑、保障体系四方面,澄明"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模式实施的"有为之策"。

    "大思政课""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模式实践教学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郭燕李志成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各学科之间的重要桥梁课程,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人体解剖生理学传统教学模式亟须改革和完善,主要论述了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情况,探索基于数字化资源的高职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初步建立人体解剖生理学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推动高职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的发展。

    教育数字化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模式

    高职院军事理论课程思政"12345"模式课程设计及实践路径研究

    周萌梦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以提升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从我国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课程思政实施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军事理论课"12345"教学模式及具体实践路径,着力推进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以期为全国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案例参考。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军事理论实践路径

    以电子设计竞赛带动电类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邓云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类专业第二课堂建设落后、课外学习氛围较差等问题,研究了以电子设计竞赛带动电类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方法,以竞赛作品吸引学生模仿创作,以参赛队员组建"电子协会"社团,开展电路技能培训、校内电子竞赛和社区家电义务维修等科技活动,经实践表明,新的第二课堂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吸引了更多学生参与第二课堂,达到了更大面积培养学生的目的。

    第二课堂电子设计竞赛电子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