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高职学生职业文化养成探索

    李琪于久成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更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需要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文化培养。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的内涵阐释、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视域下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高职学生职业文化养成路径。

    职业教育类型高职职业文化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庆堂沙印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推进产教融合,在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努力塑造"源于企、立于德、精于技、成于恒"的产教融合文化,以加快培养符合江阴地区 345 产业链群需求的高职人才。这一努力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为江阴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基于此,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产教深度融合视角,提出了一系列实践措施,以期为广大高职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产教深度融合高职产业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课课型创建:基本原则、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帅伟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三位一体"课型创建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建设有职教特点思政课的有效途径,在创建的过程中,要坚持政治性、体现职业性和注重实效性。高职思政课"三位一体"课型创建是实现思政课程目标的根本所在,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客观要求,是善用"大思政课"的必然选择。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系统创建,一是建设鲜活理论课堂;二是打造思辨研讨课堂;三是拓展社会移动课堂。

    类型教育高职思政课课型创建

    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理论构建与路径探索

    邱蓓蔡明郭长明袁橙...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定要求,也是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应重点刻画"中国特色"与"制"的内涵及学徒培养的要旨。以人才培养模式五要素观为基础,承袭中外学徒制理论,系统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师徒关系、培养方式及培养评价的结构及逻辑关系,设计其实践路径,期待实践验证与不断完善。

    中国特色学徒制理论构建实践路径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

    汪小莎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既是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面临思想认识不足、文化宣传不力、双师素质不齐、产教融合不深等现实问题,要从强化系统构建、突出文化育人、优化师资队伍、聚焦产教融合等方面提升工匠精神培育效能。

    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高职学生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背景、问题与路径

    陈铁友刘世国付强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是衡量其类型教育特征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主要抓手之一,但仍面临着主体合作关系权责不清、资源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推广应用工作成效不彰、评价改进机制功能不全等问题。以数控技术专业资源库建设为例,提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路径:健全"多方联动、五级架构"统筹机制;搭建"一园地、三中心、四板块"总体框架;践行"学校支撑、企业引领、辐射海外"推广模式;实施"双轮驱动、8 字螺旋"诊改工程。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基于家校社视角的高职生职业延迟满足促发机制研究

    杨典刘科彤赵梦甜王北...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选取家校社视角,通过文献梳理探究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对高职生职业延迟满足的影响作用,构建三方协同下的高职生职业延迟满足的促发机制模型。外部圈层主要解释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关系,而内部圈层聚焦个体的职业延迟满足作用机制,结合之处是三个主体的合作与统一,是外部模型交叠区域的关键部分放大。研究启示是,家校社三方主体应当目标一致、平行协作、多线并行,才能更为有效地促发职业延迟满足。

    职业延迟满足家校社高职生促发机制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项目教学模式探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

    秦娟罗红芳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新时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学科课程亟须革新,强调将职业育人和智能信息技术优势有机融合,构建教学革新新模式,全面实现数字化课程教学数字化转型。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应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彰显学科专业特色,构建项目化教学模式,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项目教学革新的时代之义,洞幽察微厘定高等数学教学革新存在的痼疾,以期在强化理念、核心问题厘定、重组教学内容、开展项目分层化教学以及构建多元评价等方面守正创新、提出优化策略,不断夯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根基,构建新时期电子信息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新范式。

    数字化转型高职高等数学电子信息类

    职业教育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数字化技能人才育训模式探索

    张婷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对数字化技能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成为迫切需求。基于企业需求,构建了一套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涵盖了教学方式创新、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资源整合。通过对该育训模式的实施与效果评估,发现在提升学生数字化技能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企业对培养模式的反馈与建议也为模式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跨境电子商务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合作模式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新使命

    张月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新使命。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新质生产力和职业教育的逻辑关系,提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理念亟待更新、人才培养目标亟待提升、产教融合亟须深化等现实挑战。因此,职业教育在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有了新的使命。

    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新使命大思政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