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建立与实践

    娄燕李漓邱洪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普通高等学校产教融合过程中一系列问题,基于多赢目的,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一体化,通过针对不同学生建立不同台阶模式的产教融合,探讨"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避免了在传统产教融合生态圈中,由于学校和企业价值取向不同引起的弊端。通过增加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产教融合特色班,组建本科生创新俱乐部,以最接近企业实际项目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企业产品制造的全生命周期。企业在最少硬核投资情况下,与学校共同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三位一体"实践风险点措施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研究

    赵云王光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出发引出终身职业技能系统的更迭和内涵,对"终身"的含义进行了描述。以教育体制限制、培训资源不足、市场需求与供应不匹配、社会观念影响、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参与度低、地域差异以及缺乏激励机制等方面为论点对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形成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科技创新视角下推动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探析

    冯建涛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顶端,是培养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人才保障,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促进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教育为科技创新基础提供人力和经费保障,是科技创新产出的催化剂,也是科技创新转化的推动力。研究生教育通过扩大规模和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从科技创新的视角下,推动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遵循四个路径:重视研究生教育在科技创新中的驱动作用、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完善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与转化机制、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

    科技创新研究生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欧阳文锐肖兴政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应对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教育举措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主体之一,肩负着为乡村培育优质人才、提高农村人口素养的重要使命。分析了新时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总结了职业教育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并针对职业教育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和具体对策做出了详细阐述。

    高质量服务职业教育乡村振兴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

    范宜华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题中之义,有利于增强学生历史自信,激发历史主动精神,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典型特征,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第一,文化+师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第二,文化+课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第三,文化+故事,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故事。第四,文化+实践,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第五,文化+场境,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氛围。第六,文化+渠道,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策略

    "身心合一"品"韵味"——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教育的具身审美向度

    谢京汝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及"审美"二字,人们往往认为它是属于"大脑"的工作,而忽视了"身体"在审美体验获得过程中的重要性。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不只是发生在大脑中,而是在身体和心智交互影响下对外部环境所进行的适应性活动。中国传统音乐所追求的"韵味"之美,处处皆体现出具身审美的特点。何为中国传统音乐之"韵味"美,何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具身审美观,以及如何"身心合一"地审传统音乐之"韵味",是需要重点探讨的几个问题。

    新时代美育中国传统音乐之"韵味"具身审美具身认知理论

    基于自我关怀视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研究

    阮筠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为发挥其发展育人作用,适应后疫情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以自我关怀为视角,围绕教学方式、内容、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心理健康水平。

    自我关怀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路径

    课程思政理论视角下的艺术院校学科导论教学模式研究

    佟艺峰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院校在课程思政理论视角下要充分运用学科导论教学模式,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从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入手,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学习到艺术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全面升华德育能力,从而实现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课程思政艺术院校学科导论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究——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宋娟薛丽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践行育人职责做出的努力,也是进一步提升高校各专业课程育人价值的有效手段。简要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思路,之后从多个角度入手,对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路径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感受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专业精神,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与精神品质,逐渐成为有技术、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专业领域人才。

    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

    虚拟仪器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方法研究

    李长江杜昭平李建祯叶树霞...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高校要发挥人才培养的阵地作用,融合于课程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领学生积极实践,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深度落实。现以虚拟仪器设计课程为例,浅谈虚拟仪器设计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虚拟仪器设计课程与思政育人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论述虚拟仪器设计课程中思政教育融入的基本原则与有效方法,以期增强学生虚拟仪器设计课程学习动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立德树人虚拟仪器设计课程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