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国际比较——经合组织PISA-VET项目解析

    吴文曦钟卓雅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化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跨国比较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正在研发针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VET项目),旨在评估不同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各国完善职教政策提供参考。基于经合组织于 2024 年3月发布的《PISA职业教育与培训:评估和分析框架》,详细阐述了PISA-VET项目的背景与目标,梳理了评估对象与测评领域、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呈现等主要内容,分析了PISA-VET项目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该项目对中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发展的启示。

    职业教育与培训国际比较国际职业教育评估PISA-VET项目教育评价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路径探索

    扶国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驱动力,高职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和有效载体之一。高职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内在统一性、行业资源和自身办学的独特优势,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高职教育通过科技项目合作与搭建创新平台、推进政校企村协同育人、加快特色专业建设、完善乡村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等实践路径,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新质生产力高职教育乡村全面振兴教育赋能县域发展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

    喻亚琴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职业教育为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乡村振兴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对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进行研究,介绍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和意义,探索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并从激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力、提升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健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提高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质量。

    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实践困境人才培养产业需求

    同构共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探析

    朱钦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下,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两门既独立又相互融合的重要课程,在课程内涵、教学方式、教育目标上有一定的互融互通性,这为实现劳创融合提供了可能。现阶段高职院校劳创融合过程中存在课程独成体系、教学内容缺位、双师力量不足、平台建设滞后问题,需要通过树立一体化培养理念、整合劳创融合课程资源、构建同构共生的教学生态、完善多元主体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将创新创业理念孕育于生产劳动全过程中,真正实现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融合。这是高职院校育人体系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价值。

    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同构共生高职院校劳创融合

    地方特色文化与地方职教品牌建设相互关系的探讨

    陈厚霖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属性,决定了地方文化与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丰富而紧密的联系。研究分析了地方文化与地方职教品牌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重点探讨了地方文化对地方职教品牌建设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提升职教品牌的服务效应,增强职教品牌的价值认同,丰富职教品牌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将地方文化与地方职教品牌相融合,丰富教学内容,协同培育学生,着力提升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地方职教品牌高质量发展。

    地方文化职教品牌品牌建设文化特征逻辑关系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理念转型、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

    范丽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契合新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通过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劳则思,思则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认同度高、落实面广、融合度高,但也面临学生劳动观念模糊、劳动教育课程碎片化、组织简单化、评价单一化等问题,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传承"明德砺能、学以致用、全面成长"的教育思想,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全员、全景、全程、全域、全方位的"五全"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搭建成体系、重实践、数字化的劳动教育评价新平台。实践学校、家庭、行业企业、政府、社会整体联动,校内、校外循环,入学前后、入职前后逐步跟进的"五轴联动、内外循环、循序渐进"职业院校以劳育人新范式。

    立德树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新质生产力实施路径

    基于"一书一课一空间"系统推进新商科类专业"三教"改革研究与实践

    黄波赵莉曹婷刘祎...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教"改革作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过程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已然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在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下,职业教育系统暴露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下的教学弊端。如何瞄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应用的定位,构建高质量、系统化、数字化的"三教"改革系统,正确处理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师、教材、教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亟待破解的难题。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探索数字化教学新生态下教师、课程、教材、教法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书一课一空间"系统推进"三教"改革的矩阵式理论框架,系统地推进"三教"改革。最终,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高水平电子商务专业群的"三教"改革实践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形成基于系统论的"三教"改革范式。

    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新商科数字化产教融合

    基于专业群的高职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

    龙喜平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专业群的高职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旨在适应现代产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优化高职教育体系。从专业群和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提出通过细化课程模块设计、引入项目驱动教学、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加强校企合作等改革思路,构建系统化、灵活性的模块化教学体系。研究表明,模块化教学通过强化实践操作、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有效缩短学科教育与职业需求的距离,为高职教育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模块化教学高职院校专业群校企合作多维度评价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境遇及推进策略

    廖莉谷利成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探索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征途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人工智能在创新呈现方式、精准定制策略、强化互动体验、拓宽教学边界等方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全新体验,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推动了思政教育的个性化与智慧化发展。然而,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技术至上倾向、数据万能主义、智能推荐算法、智能应用不足对思政课实效性的潜在影响,基于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面临的现实境遇,提出调整教师主体认知、提升德育育人质量、优选思政教学内容、搭建智能教育环境等策略,助力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以开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篇章。

    人工智能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意蕴现实境遇德育育人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生成方式和行动逻辑——以高职院校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为例

    苏周媛陈凯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教学建设目标统一、内容与模式统合,在爱国主义教育"T"字模型中,教育主体、教育情境、教育效果三要素彼此互动、相互影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路径探索的重要突破口。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作为德育重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体系,需要基于教育目标和需要达成的教育效果,统一建构专业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要素,需要延展教育情境,统合专业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场域,同时着眼于教育方式创新,实现基于项目的行动学习,打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平衡融合的高职院校类型教育新范式。

    爱国主义教育专业教学行动逻辑高职院校智能制造装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