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经济
新经济

李华

半月刊

1009-8461

LT8689@126.com

020-83642121 83642428

510050

广州市越秀北路224号之二

新经济/Journal New Economy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新经济》杂志创办于1980年,原名《港澳经济》,自创刊以来几经改版,得到了经济理论界许多朋友的帮助。今天的《新经济》是一份面向市场的财经类刊物,作为一本根植于珠三角大地的财经传媒,作为得改革风气之先的南中国的权威财经杂志,《新经济》将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新理念的发现者、新价值观的倡导者的角色。保持对财经动态有敏锐的触角,享受洞察的喜悦——并且把这种智慧的快乐传导给每一位读者,是《新经济》基本的取向。不发空洞无谓的牢骚,对经济现象的报道与评析,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与描述,《新经济》都力图表达最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关注人的命运是《新经济》的根本追求。《新经济》将以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为主线,把视角不断地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扫描,透过产品、企业、产业、区域、城市、国家众多的经济现象,以我们独特的解读,感性的关切,发出最强烈的声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治理、资源整合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罗明忠安韶辰
    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 2016 和 2018 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两期混合截面数据,探究乡村治理改善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乡村治理改善能够显著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利用 2SLS估计尽可能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整合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对于乡村治理影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中介效应。采用更换核心解释变量的测度方法和更换被解释变量两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将地区差异纳入模型,结果显示,乡村治理改善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可见,重视乡村治理的基础作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是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乡村治理农村集体经济资源整合

    在位企业纵向整合对市值的影响:创新的中介作用

    皮圣雷黄淑怡
    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颠覆性技术创新激化了企业间的"跨界竞争",使纵向整合成为在位企业扭转不利地位、保持和巩固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汽车制造上市企业数据,运用纵向整合理论,探讨在位企业在应对上游颠覆性技术进入者时采取何种纵向整合策略,即向上游并购或向下游联盟,以及分析该种策略对市值的影响机理,并揭示创新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当上游存在颠覆性技术进入者时,在位企业向上游并购对市值具有正向影响,向下游联盟对市值具有负向影响;(2)当上游存在颠覆性技术进入者时,在位企业向上游并购对创新行为有抑制作用,向下游联盟对创新行为有促进作用;(3)由于纵向整合的方向不同,创新行为对市值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说,创新行为在在位企业向上游并购与市值之间存在遮掩作用,创新行为在在位企业向下游联盟与市值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颠覆性技术进入者纵向整合在位企业创新市值

    市场竞争还是创新竞赛?——"跨界竞合"情境下传统产业在位企业行为选择研究

    李根宏黄澄希汪袁婧芸
    3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颠覆性技术"跨界竞争"与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在位者可能争取机会实施产业整合并进而与替代性进入者达成竞合,以缓解甚至扭转被替代的不利局面。但进入者与在位者之间的竞合并非长期稳固的战略联盟,在位企业如何把握竞合的战略机遇完成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关键步骤。本文基于对中国汽车制造 83 家上市公司的 2011-2018 年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探讨在位者与进入者之间的竞合行为对在位企业市场竞争和创新竞赛等行为选择的影响,以及在位者市场竞争频次和创新频次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位者与替代性进入者达成竞合以后,以创新竞赛和市场竞争两种策略都可以提高战略绩效,且创新竞赛对提高绩效的作用更强。本文可为传统制造企业学习采纳颠覆性创新技术,融合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来自竞合视角的理论指导。

    进入者在位者竞合市场竞争创新竞赛

    非同业竞争者的对抗与竞合:基于文献回顾的分析框架建构

    马昕旖阳严王子晗孙丽君...
    5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兴技术革命、市场需求以及行业结构调整等产业生态体系的持续变化,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探索跨行业边界经营。但对于进入者与在位者之间基于竞合与对抗的决策过程,学术界尚没有形成一致的理论解释框架。在对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分析基础上,本文从市场和资源两个维度出发,综合归纳出终端需求接触和资源主导性这两个关键优势特征,并构建跨行业进入者与在位者对抗-竞合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下明确了进入者与在位者对抗或竞合的多种选择类型。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在位者或者进入者中劣势一方如何实现战略突围,以及制衡双方战略延伸的战略重点。通过在前人动态竞争理论基础上提出进入者与在位者竞争动态性分析框架,本文揭示了"跨界竞争"情境下企业的对抗与竞合决策及其背后隐性的竞争性逻辑。

    进入者与在位者对抗—竞合终端需求接触资源主导性

    环境保护税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李晨曦赵合云夏思捷张哲星...
    7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保护税对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升级至关重要。采用2015-2020 年A股上市公司绿色创新数据,以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环境保护税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开征环境保护税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提升,即环境保护税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主要通过提高企业排污成本和增强执法刚性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环境保护税对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更加显著。为此,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环保税税率设计,适当提高税负平衡省份的税负水平;不断提升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刚性;逐步完善中西部地区外部环境,改进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以确保环境保护税切实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

    环境保护税绿色创新效率排污成本执法刚性

    制度创新驱动高质量利用外资研究——以北京"两区"为例

    李博雅邢干宋立丰
    8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制度型开放背景下,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利用外资已成为一种新型对外招商引资方式。本文以北京"两区"为研究案例,通过梳理"两区"建设以来的制度改革成果,揭示了制度创新驱动利用外资的内在机制:北京"两区"以规制规则创新为基础、投资激励创新为动力、监管服务创新为保障、行政组织创新为支持,通过系统化制度集成创新优化了北京的制度环境,提升了北京的制度区位优势,提高了地区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增强了外资利用效率和溢出效应,促进了高质量外资利用。针对北京"两区"目前国际竞争力不够、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不足、溢出效应不强等问题,本文认为强化制度集成创新是北京"两区"的重要任务,要对标高水平开放和国际经贸标准,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多方位探索创新自贸区的准入和监管制度,以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制度型开放制度创新高质量利用外资北京"两区"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的机制研究

    杨永聪李齐笑
    10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制度型开放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何赋能产业有序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存在政府规划主导驱动型、政策优惠竞争驱动型、国际形势变化驱动型等三种类型,而实践中出现的"握手式"产业转移、"蛙跳式"产业转移、"出海式"产业转移等现象不利于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建立在跨区域协同治理基础上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的重要推动力。粤港澳大湾区所拥有的制度型开放优势能够通过产业链溢出效应、升级效应与协同效应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为解决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此,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体系建构、加大制度创新供给力度、加快制度型开放经验推广、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途径,为进一步激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活力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实现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型开放产业有序转移协同治理营商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业POI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方法

    方远平孙婧沂王丹凤毕斗斗...
    12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高级生产性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往往趋向高等级城市CBD集聚分布,是强化中心城市经济职能与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业机构POI数据及各城市统计年鉴,运用区位熵、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多角度研究大湾区金融服务业集聚空间格局,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索其形成机制,结果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业历年集聚态势趋于平稳,城市间集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金融服务业呈现高度集聚于城市CBD的微观空间结构以及由广州、深圳、香港三地向外扩散的多中心、多层级的宏观布局特征,且四类细分行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金融服务业集聚空间格局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科技创新能力、信息流动水平以及人力资源数量是影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业空间聚集的主要因素。

    金融服务业空间集聚格局形成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探测器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制度研究

    江莉庄伟光
    14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重要场域,虽然已经初步构建了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行动框架,但是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现状的系统性考察和分析发现,还面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碎片化仍存、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地区差异明显、治理规则效力层级不足等结构性难题。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领域诸多难题的解决,亟需构建统一的系统化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制度。在现有区域合作规则基础上,提升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的体系化水平,弥合大湾区环境治理制度地区差异,引导软性环境协作治理机制上升为硬性法律制度,成为构建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制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湾区的核心要义。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地区协同治理制度

    新时代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演变与推进理路

    游霭琼王明珂吴丹丹
    15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制约广东现代化进程的极大短板。为补齐这一短板,广东结合阶段发展实际,持续制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与协调性逐渐提升。新征程上,广东要紧扣全面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强化全省一盘棋统筹,增强珠三角核心区辐射带动力和粤东粤西粤北内生发展力并举,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创新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区域协调演变轨迹经济联动推进理路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