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学
新疆医学

汪师贞

月刊

1001-5183

0991-8559596;8569011

830004

乌鲁木齐市龙泉街191号

新疆医学/Journal Xin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综合性医疗卫生刊物。重点反映新疆医疗卫生科研成果和疾病防治经验,介绍国内外医学科学进展,帮助各级医务工作者提高专业理论和实际技能,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过调控MDA和SOD抑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小胶质细胞焦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马新朵俊唐丽红张文利...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体外实验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调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小胶质细胞(BV2)焦亡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小胶质细胞急性期氧糖剥夺复氧模型(OGD/R),应用CCK-8法确定模型最佳干预时机.对HIF-1α进行稳定剂GF-4592过表达和HIF-1α小分子干扰RNA(HIF-1α-siRNA)抑制表达,分为空白组(A组)、OGD/R模型组(B组)、OGD/R+FG-4592 干预组(C 组)、OGD/R+siRNA 阴性对照组(D 组)、OGD/R+HIF-1α-siRNA 组(E 组).通过CCK-8法检测5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焦亡情况.ELISA检测MDA、SOD、细胞上清IL-18、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组HIF-1α、GSDMD-D、GSDMD-N、cle-Caspase-1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确定缺氧6 h复氧12h为最佳干预时间.与B组和D组比较,C组细胞增殖升高,细胞焦亡降低,MAD、SOD、IL-18、IL-1β水平显著降低,GSDMD-D、GSDMD-N、cle-Caspase-1和NLRP3靶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E组细胞增殖降低,细胞焦亡增加,MAD、SOD、IL-18,IL-1β,GSDMD-D、GSDMD-N、cle-Caspase-1 和 NLRP3 靶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HIF-1α因子能有效调控小胶质细胞焦亡.HIF-1α可能通过调控MDA和SOD抑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小胶质细胞焦亡.

    缺氧诱导因子-1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小胶质细胞焦亡

    叶酸代谢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研究

    韩霞王娜王路王文...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RSA)与叶酸代谢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MTRR基因A66G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08月-2023年11月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不孕不育科及妇产科就诊并确诊为复发性流产的非妊娠患者121例为RSA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保健咨询的育龄期女性129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PCR金磁微粒法分析两组人群MTHFR C677T和A1298C、MTRR基因A66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两组基因型比较,复发性流产组MTHFR基因C677T位点TT型和A1298C位点CC型、MTRR基因A66G位点GG型的分布频率均高于健康组(P<0.05).复发性流产组叶酸高风险比率(8.26%)比健康组叶酸高风险比率(1.55%)高,且低风险的比率(22.31%)比健康组(37.21%)低(P<0.05).结论 MTHFR C677T的T等位基因和A1298C的C等位基因、MTRR基因A66G的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巴州地区人群复发性流产发生风险.

    复发性流产叶酸代谢酶MTHFR基因多态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大黄素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张丽娟汤新乐张裕祥梁静...
    12-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大黄素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Pubchem数据库获取大黄素的化学代表结构,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获得大黄素的分子靶点,利用DisGenNet数据库获取骨质疏松的治疗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网站构建维恩图筛选大黄素潜在靶点与骨质疏松共有靶点,导入Cytoscape3.2.1软件构建"大黄素-靶点"网络图,采用R软件与Bioconductor工具包进行关键靶基因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通过文献分析大黄素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筛选结合能较低的靶标蛋白.结果 通过TCMSP数据库共检索到31个大黄素靶点,此外从DisGenNet中获得1084个骨质疏松作用靶点,其中共有靶点14个,采用R软件与Bioconductor工具包进行关键靶基因GO分析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大黄素可能通过调节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和PPAR信号通路治疗骨质疏松.结论 大黄素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并可能通过HSP90AA1、SLC2A1、PPARG和MYC等蛋白发挥特定生物学作用.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骨质疏松大黄素

    克州地区高血脂患者药物干预血脂水平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万庆赖德彬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研究克州地区高血脂患者药物干预血脂水平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调脂治疗,干预组(50例)接受调脂治疗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调脂达标率、血脂水平、服药依从性、疾病认知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高血脂患者在药物干预后的血脂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时空演变规律.具体来说,在短期内(3个月),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而在长期内(6个月-1年),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则呈现出波动性变化的特点.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药物对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结论 对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高血脂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高脂血症药物干预血脂水平时空演变

    术前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在乳腺癌预后评估的探讨

    牛莉莉阎萍李建明闫文萍...
    21-2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对乳腺癌患者中预后评估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2018年军区总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82例,分析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与患者临床资料、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1)根据无疾病生存期,建立ROC曲线,根据约登指数取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得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临界值为5.78.(2)按照LMR5.78分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术前高值LMR组与低值LMR组的临床资料中,年龄、绝经状态、TNM分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均与LMR分组无统计学意义,DFS与LMR分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存函数分析,高LMR组乳腺癌患者的DF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LMR≥5.78是乳腺癌预后有力的因素,术前LMR检测方便、低廉、结果稳定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乳腺癌生存时间

    RNA结合蛋白RBM45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娜陈静吴凤娟李彩...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糖核酸结合基序蛋白45(RNA-binding motif protein 45,RBM45)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RNA结合蛋白RBM45在肝癌中的表达,并关联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基因富集分析软件GSEA对肝癌组织中与RBM45相关的基因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RBM45表达明显升高(P<0.001),且RBM45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分级及预后均显著相关(P<0.05),通过构建单变量和多变量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RBM45表达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表明RBM45可做为肝癌患者独立预后的危险因素(HR:2.756 95%CI:1.785-4.255,P=4.813e-06);KEGG富集分析显示,RBM45可能与细胞周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 RBM45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RBM45表达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判断的独立标志物.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原发性肝癌RBM45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中PD-L1的表达与EGFR、ALK、KRAS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袁轶群魏龙孙振柱
    30-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状态,分析PD-L1与EGFR、ALK、KRAS的相关性及其与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2年4月第一师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64例NSCL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及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分别检测PD-L1的表达和EGFR、ALK、KRAS基因状态,分析NSCLC患者中PD-L1的表达与EGFR、KRAS、ALK基因的相关性及预后.结果 PD-L1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种族、组织学、分期等均无关(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PD-L1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呈负相关(R=-0.251,P<0.01),与ALK基因突变呈正相关性(R=0.232,P<0.01),与BRAF基因突变不相关(R=-0.036,P>0.05);通过1年期的生存性分析,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为67.9%,阴性的患者为84.1%.Kaplan-Meier生存分析:PD-L1阳性表达组的患者低于阴性表达组(x2=4.505,P<0.05).结论 NSCLC患者中PD-L1表达与肿瘤分期、EGFR和ALK基因突变相关,并且PD-L1阴性表达者相对于阳性表达者有更长的生存期.

    非小细胞肺癌PD-L1EGFRKRASALK预后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意念与脑灰质体积形态及前额叶各代谢物水平的相关性

    张丞唐潇潇刘若楠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有自杀意念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灰质体积形态及前额叶各代谢物水平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指导预防患者自杀.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及住院诊治BD患者40例,根据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分为2组,22例BS伴自杀意念患者(SIOSS≥12分)为观察组,18例BS不伴自杀意念患者(SIOSS<12分)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形态及前额叶各代谢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的右侧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左侧尾状核和左侧豆状壳核、侧枕中回和左侧枕上回和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顶上回和右侧楔前叶的脑区的被试灰质体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差异脑区提取灰质体积值在脑区右侧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左侧尾状核和左侧豆状壳核、侧枕中回和左侧枕上回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区右侧中央后回和右侧顶上回和右侧楔前叶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额叶'H-MRS各代谢物NAA/Cr、Cho/Cr与Glx/Cr比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侧前额叶mI/Cr比值低于对照组,而右侧前额叶mI/C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前额叶各代谢物NAA/Cr、Cho/Cr、Glx/Cr与SIOSS评分无相关性(P>0.05),而mI/Cr与SIOS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有自杀意念的BD患者右侧前额叶肌醇代谢水平增高,左侧降低,以及mI/Cr与SIOSS评分呈正相关性.

    双相情感障碍自杀脑灰质前额叶代谢物

    25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致肝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耿伟杨东亮别克杜曼·巴哈提朱青梅...
    38-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化疗后发生肝损伤的情况,研究性分析ALL患儿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59例ALL患儿化疗的临床资料,对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化疗阶段、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否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感染、髓外预防相关因素进行数据搜集,先单因素分析,对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再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各年龄段、不同BMI、各化疗阶段及是否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对化疗后肝损伤的发生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射、贫血、低蛋白血症、感染更容易发生化疗后肝损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低蛋白血症是化疗后肝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ALL化疗肝损伤的发生率与贫血、低蛋白血症、感染、髓外预防有关.低蛋白血症是化疗后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化疗前需给予适当治疗,从而降低化疗后肝损伤的发生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化疗肝损伤危险因素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缩宫素预防药物流产出血的应用效果

    魏淑芬刘亚雷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缩宫素预防药物流产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在2018年6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名妇女进行研究,均接受了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手术.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接受了抗生素和缩宫素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对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缩宫素预防人工流产出血的效果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价值.结果 在观察组中,患者的阴道平均出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且各个分时间段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且两组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比较观察组明显由于对照组,P均<0.05;人流3周后,两组患者HCG转阴率比较差异显著,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得出:观察组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观察组较厚,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人流1月后,感染、不全流产及月经失调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治疗及预防人工流产上,炔雌醇环丙孕酮片以及缩宫素均是好的药物,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两种药物联合用药明显对患者的流产后出血情况有更好的作用,同时在预防方面优势也较大,并且联合用药能有效减少出血以及降低出血时间,并且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对和减少并发症、不良反应有优势.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缩宫素人工流产阴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