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前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前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

冯晓霞

月刊

1007-8169

xqjyyj3@163.com

0731-84036168

410100

湖南长沙星沙特立路9号

学前教育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及时反映国内外幼教研究成果为特色,以有效指导我国幼教实践为宗旨,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学前教育专业期刊,全国惟一一本幼教理论刊物。读者和作者群主要是我国的幼教理论研究工作者、幼教管理工作者、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幼儿园园长以及广大的幼儿园教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路向

    姚伟刘雨杭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体现着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进阶,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义.为实现"幼有善育",要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幼有善育"的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幼有善育"的支持体系;推动场域共生,强化学前儿童友好型生态建设;加强融合与贯通,推进托幼一体化服务.

    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社会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人口年龄结构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基于200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刘颖孙兵刘谦
    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呈现出持续的低生育率以及老龄化的变动趋势.人口变动已成为影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宏观背景.为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对地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影响,本研究运用双重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 2007-2021 年全国 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适龄幼儿占比显著地正向预测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规模,负向预测生均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人口老龄化显著地负向预测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规模和生均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研究还发现,人口老龄化通过提高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支出的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规模.基于此,我们要特别警惕人口的少子老龄化带来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下行风险,重视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质量的需求,健全生均财政拨款制度,明确并逐步提升拨款标准;充分认识到公共资源的代际竞争,建立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支出效率.

    人口年龄结构学前教育财政人口老龄化代际竞争

    幼儿园教师专业实践层级模型的建构研究

    陆浩许浙川李克建
    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有力促进其专业化发展.随着教师专业化由知识范式转向能力范式,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建构的视角也逐步转向教师专业实践本身.本研究依据新模型构建四步法,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法、德尔菲法和问卷调查法展开循序循证的混合式研究,最终完成幼儿园教师专业实践层级模型的建立.该模型主要由幼儿园教师专业实践领域维度和进阶维度彼此交织而构成,专业实践进阶维度包括"规范发展阶段—常规性专业实践""精进发展阶段—反思性专业实践""卓越发展阶段—创新性专业实践"三个发展阶段;专业实践领域维度包括师德践行、环境创设、活动组织、师幼互动、观察评估、合作共育、自主发展等七个实践领域.该模型能够为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分层培训和分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能够为幼儿园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逻辑.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实践层级模型

    "流动边缘幼儿"生成的微观民族志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分析

    赵景辉陈诗琪
    3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注流动幼儿边缘化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探寻"流动边缘幼儿"生成机理是解决幼儿边缘化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视角,采用质性研究范式,运用微观民族志研究方法,对"流动边缘幼儿"的生成进行分析.研究有三个发现:首先,失败的群体互动仪式使"流动边缘幼儿"符号附着于互动仪式结构上;其次,互动仪式链的循环机制推动运行结构发挥再生产的功能,在会话网络中边缘符号再度强化;最后,思想链的内化使边缘符号固着,由此形塑"流动边缘幼儿"的生成.研究在微观互动情境中厘清个体与互动仪式结构之间的关系,探寻流动幼儿边缘符号生成的微观机理,亟需重塑互动情境,提升"流动边缘幼儿"群体归属;积聚情感能量,抵抗边缘符号化的蔓延.

    "流动边缘幼儿"生成互动仪式链微观民族志

    幼儿园教师早期阅读教学行为观察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郭咏梅刘丝韵
    5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儿童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教师教学行为水平的考察成为现实需要.本研究以施良方等划分的教师教学行为结构为框架,结合早期阅读教学的内涵和实践,参考周兢等所列儿童早期书面语言核心经验目标及较为成熟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初步建立了幼儿园教师早期阅读教学行为观察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评议后确定了幼儿园教师早期阅读教学行为评估的 3 个一级指标、5 个二级指标、30 个三级指标,形成了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行为观察评估指标体系.

    早期阅读教师行为教学行为早期阅读教学行为评估德尔菲法

    在一起就足够了吗?——父母参与类型与学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关系的潜在剖面分析

    李敏谊李悦心何雨丹褚怡菲...
    6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精准识别流动家庭父母参与类型,支持学前流动儿童做好入学准备,缓解处于劣势的人力资本的代际传递,是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基于等比例分层抽样进行问卷调查,抽取珠三角地区 252 所幼儿园的 252 个大班班级的 3 319 名大班流动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通过潜在剖面分析深入勾勒学前流动儿童父母参与的类型特征和不同亚组的人口学特征,并进一步探索父母参与类型与儿童入学准备的关系.结果显示,流动儿童的父母参与包含四种类型:低认知度—中低行为频率型("躺平型",26.60%)、中认知度—中高行为频率型("仰卧起坐型",27.36%)、中认知度—低行为频率型("有心无力型",24.59%)、高认知度—高行为频率型("卷心菜型",21.45%).大多数流动家庭无法兼顾"赚钱养家"和"陪娃顾家",育儿实践知行错位;家庭背景因素对父母参与类别有预测作用,家庭经济与文化资本是导致差异的重要因素.父母的认知水平和参与频率的全面卷入可以更好地支持儿童入学准备,父母如何做比怎么想更加重要.研究提出三点教育建议:幼儿园和教师应积极关注流动儿童及其父母群体,识别不同父母参与类型,为不同流动儿童家庭的父母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政府需要优化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推动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解决父母时间枯竭的育儿困境;父母应主动肩负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将认知转化为积极参与的行为,父母参与的知行合一可以全面提升儿童的发展水平.

    学前流动儿童父母参与入学准备潜在剖面分析

    "有效教师"理念引领下的园本教研实践路径

    史力玲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本教研是促进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在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质上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足."有效教师"理念强调教师专业实践的主动性、开放性与合作性,支持教师在专业实践中发展教育实践智慧,这一思想为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幼儿园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来强化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主体意识,通过打造园本教研学习共同体来推动教师的自主探索与研究,基于教师的个体差异和教研情境来采取情景参与式、菜单自主式、纵深聚焦式和情感浸润式等教研方式.

    园本教研有效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课程素养的区域提升路径

    张琼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园教师的课程素养是提升幼儿园课程实施水平、促进幼儿适宜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且其发展还可助推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当前幼儿园教师课程素养培养存在教师自身认识不足、反思意识缺乏以及外部条件支持不足等问题.区域协同可以为教师课程素养提升搭建起良好的平台,行政管理者和园所领导者可以通过区域共同体的建构,通过设置共同的课程素养发展目标和机制,借助区域教研和教师自主学习等手段,着力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课程素养.

    幼儿园课程课程素养区域共同体

    幼儿园浸润式美育的实践路径

    陈建超吴敏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园浸润式美育蕴含生态思维,具有渗透性、过程性、全面性等特征,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幼儿实现自由生长和完整发展.幼儿园可通过整合多元美育资源、探索多重美育形式等方式将审美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为幼儿营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浸润式美育环境,让其在与自然、社会及文化的互动中感知美、体验美、表达美和创造美.

    幼儿园美育浸润式美育生态思维

    本刊2024年第1~12期(总第349~360期)总目录

    92-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