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前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前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

冯晓霞

月刊

1007-8169

xqjyyj3@163.com

0731-84036168

410100

湖南长沙星沙特立路9号

学前教育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及时反映国内外幼教研究成果为特色,以有效指导我国幼教实践为宗旨,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学前教育专业期刊,全国惟一一本幼教理论刊物。读者和作者群主要是我国的幼教理论研究工作者、幼教管理工作者、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幼儿园园长以及广大的幼儿园教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园长的幼儿园自我评估观及其实践样态———项对13名京沪园长认识的主题分析

    李琳刘昊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我评估是幼儿园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引擎,也是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园长有关自我评估认识的探讨,是一个重要的前置性问题.本研究以京沪两地13位园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结构化深度访谈,通过主题分析法深入探析园长对自评主体、常态化自评机制以及自评与外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从组织架构、标准制定、自评实施和结果运用四个维度分析了自评实践的不同样态,尝试构建出不同发展水平园所自评的阶段性理论构想.最后,本研究从激发园所自主性与自我意识、探索现代治理改革以及完善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与建议.

    幼儿园自我评估园长自我评估观实践样态

    园长伦理领导力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李园园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机制,是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保障幼儿在园幸福健康成长的重要议题.为探讨园长伦理领导力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以及幼儿园伦理氛围与幼儿园教师道德认同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本研究运用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问卷、伦理领导力量表、伦理氛围量表以及道德认同量表,对872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园长伦理领导力显著正向预测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幼儿园伦理氛围在园长伦理领导力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幼儿园教师的道德认同调节了园长伦理领导力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伦理氛围发挥影响的中介路径.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应重视园长伦理领导力的提升,塑造良好的幼儿园伦理氛围,加强幼儿园教师道德认同感的培育,以营造幼儿园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生态.

    幼儿园园长伦理领导力幼儿园教师教师职业道德

    儿童的视角: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焕发生机

    仲筱顾荣芳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的视角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将儿童的视角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或许能够缓解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焕发教师专业发展生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方式缺乏可持续性、内容缺乏时代性、目的具有功利性的问题,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割裂的.然而儿童的视角是探索不尽的、变化的、充满魅力的,儿童的视角能够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具有生命力.关注儿童的视角能够明确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与方向,使教师专业发展在"变"与"不变"中找到平衡,并帮助教师体悟专业发展的趣味.稳固儿童的视角的地位、学习了解儿童的方法、返归儿童的需要与问题的这一系列方式,有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焕发生机.

    儿童的视角幼儿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旧传统与新文明:民国时期儿童玩具观念的现代变迁

    席海燕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玩具与工具都不是新概念,但把玩具认同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工具则是较为现代的观念.在民国时期,伴随着儿童观的革新,玩具观念也迅速地由旧传统的嬉闹观转向新文明的工具观,传统的自然玩具与乡土玩具被抛弃,为教育与政治服务的现代玩具备受欢迎.曾用于发现儿童的复演论未能为旧传统的玩具提供理论辩护,由进化学说带来的以本能和天性为生物学基础的发展主义促成了玩具的教育化和工具化,儿童与民族国家命运同构观则促使玩具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工具.玩具观念的现代化过程同时是一个以"传统的他者"为桎梏,而以"现代的他者"为资源来建构"现代的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儿童对玩具的享用所构成的"传统的我们"被遗失在民国学人的视野之外,未能成为时人建立现代玩具观的童年资源.玩具工具化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但若忽视儿童作为定义玩具的真正主体,那么再现代的新文明也依旧会成为束缚儿童享用与发展的旧传统.

    玩具工具化教育玩具复演论发展主义民国时期

    玩乐智慧化与童年数据化:智能玩具的兴起、异化及治理路径

    杨扬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玩具的兴起推动了"童年数据化""监视常态化"等现象的形成及蔓延,不仅极大地威胁了儿童的主体性,亦会影响到一代人对亲子关系及家庭生活的想象及建构.一方面,"童年数据化"会导致儿童面临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同时偏差性与歧视性的数据会限制新生代儿童的发展潜能,让孩童容易受到消费主义的诱惑并滋生物质享乐思想.另一方面,"监视常态化"会破坏和谐的亲子关系,阻碍孩子在"试误"中提高自理能力,还剥夺了孩童应对未知风险的勇气及信心.未来,政府、企业、家庭等要协同发力,推动信息技术向负责任的方向发展,并全力保护儿童的在线隐私和安全,助力孩子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

    玩具智能玩具数字育儿童年数据化游戏媒介化童年

    爱与儿童道德养成:基于卢梭《爱弥儿》的解读

    周俊凡李浩宇邓芝韵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亦是与道德有着重要关联的情感.在探讨爱与儿童道德养成之关系的论述中,卢梭《爱弥儿》的阐说独特而深刻.《爱弥儿》论述了家庭之爱、自我之爱、同情之爱与儿童道德养成之关系.家庭之爱是儿童道德养成的外在力量,母亲之爱则是家庭之爱的基础和本源.自我之爱是儿童道德养成的内生动力,儿童道德养成遵循了从自爱到爱他人、从爱对自己有利的人到爱普遍的人的演进路径;当个体的爱达到"爱人类"的层次了,则意味着他已经获得了"正义"的美德.同情之爱是儿童道德养成的关键因素,同情既能够对自爱进行利他式修正,也能够通过想象的力量促进儿童道德的养成.卢梭基于爱的儿童道德养成观,对当前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有较大的启发意义:儿童道德养成既要充分发挥爱的力量,也要直面个体的"自爱"本能,还要重视个体的经验.

    儿童道德养成《爱弥儿》

    数字社会中我国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发展的现状调查与提升建议

    裘指挥王茜
    7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社会背景下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话题.本研究通过关键事件访谈与问卷调查开发量表工具,对我国广东、湖南、江西三省的2 179名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数字社会中我国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发展普遍表现出"重批判、规则,轻引导、支持"的特点,且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水平存在明显分层,可将其命名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群体类别,分别占总样本人数的26.04%、47.63%、23.74%、2.59%.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低社会经济地位家长在个人品质、数字规范与数字批判方面较弱,农村家长在数字活动组织参与、自我评价方面发展水平偏低.综上,建议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客观权衡数字技术的教育影响;提升家长责任伦理意识与意义感体验,鼓励其积极寻求外界教育支持;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为不同家长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指导服务与资源支持.

    数字社会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胜任力

    区域活动支持幼儿有意义学习的内在逻辑与基本策略

    周隽琰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意义学习是幼儿自主建构认知图式以及认识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关键途径,幼儿园教育教学应强调幼儿的深层有意义学习.区域活动因其情境性、开放性和自主性而能够有效支持幼儿的有意义学习.针对区域活动支持幼儿有意义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理解存在偏误、材料提供缺乏目的性以及师幼互动质量不高等问题,教师应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为幼儿提供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并注重教师主导和幼儿自主之间的有效平衡.

    有意义学习区域活动深度学习

    幼儿园博物教育的内涵、特征与理念

    褚晓瑜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园博物教育以广博的物为活动对象,其实践倡导儿童立场,立足现实生活,注重内容的整合和幼儿经验的综合发展.幼儿园开展博物教育要遵循博物即多元、博物即开放、博物即共享、博物即传承的理念,为幼儿创设尽可能丰富多样的探索和学习环境,不断发展幼儿的博物意识、拓展幼儿的博物经验和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

    博物教育幼儿园博物教育博物意识

    以家庭为视角建构家园教育共同体

    顾旭峰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园教育共同体是家园双方基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一价值诉求而建立起来的教育合作组织.传统家园共育多基于幼儿园教育的专业视角,而忽视了幼儿发展以及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情感性,导致家长的参与程度不高.为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幼儿园可以以家的情感和责任特征为突破口,以家庭中亲子之间的天然之爱来作为家园教育共同体建构的价值基石,通过确立责任清单和建构互动平台来推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在发挥幼儿园专业引领作用的基础上促进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家园共育教育共同体家庭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