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知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知识
新闻知识

杜耀峰

月刊

1003-3629

xinwenzhishi@126.com

029-82267260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新闻知识/Journal Journalism Knowledg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正确引导新闻舆论,传播业务知识,交流采写经验,繁荣理论研究,促进新闻改革,培养新闻人才。读者对象:新闻从业人员、新闻院系师生、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广大通讯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喉舌论"探赜:郭超人新闻工作论述再思考

    万武义姜雪儿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名记者,郭超人有关新闻工作的论述始终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有着紧密联系.44年的记者生涯中,郭超人写下了诸多令世人瞩目的名作,亦探索出了一系列适用于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理论.面对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外新闻界对"喉舌论"和党性原则的质疑,郭超人于1997年出版了《喉舌论》一书,兼顾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廓清了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党媒的属性、功能与责任.本文基于《喉舌论》文本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语境,从新闻业的性质与功能观、新闻采编观、媒介经营管理观和新闻教育观四个维度,系统总结郭超人新闻工作论述的核心观点.

    "喉舌论"郭超人党性原则新闻工作新华社

    框架建构与价值阐释:人文秦岭在地方新闻报道中的呈现

    狄蕊红孙中晶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岭山脉作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既具有生态意义,又具有人文意义,生态与历史文化是构筑秦岭当代价值的两翼.本文通过分析陕西四家主流媒体秦岭人文报道的新闻框架与价值,发现秦岭报道整体呈现出强生态-弱人文、强宣传-弱新闻、新闻框架与价值趋同三个显著特点,也反映了当下主流媒体在人文秦岭报道中存在人文价值、社会责任的弱化,与自媒体相比则存在失语的传播风险.研究认为,区域媒体在秦岭历史文化的报道中应着重建构人文报道模型,注重对新闻价值的深入挖掘,强化主流媒体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推动宣传话语的精细化使用,促进秦岭人文价值的当代阐释.

    秦岭人文新闻框架新闻价值

    "花儿"与党:西北民歌中的百年中国共产党形象

    马萍马志鹏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儿"是流行于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本文选取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649首"花儿"曲目,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花儿"曲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脉络中,"花儿"的叙事话语随着时代而变迁,与社会议题关联紧密;在传唱议题方面,"花儿"歌词主要通过符号象征、领袖感召、呼吁劳动的角度反映和歌唱中国共产党;从歌词所反映的空间角度进行分析发现,"花儿"主要通过地理构造的意义空间来塑造社会认同."花儿"适切地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当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与社会风貌,为了解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一个可供观察的入口.

    "花儿"民歌中国共产党内容分析

    "一触即发":网暴事件中谣言的话语框架与演化逻辑

    杨影影杨丽雅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网暴事件中谣言的话语框架以及谣言向网络暴力的演化逻辑,文章采用戈夫曼的框架理论,通过案例分析与话语分析的方法发现谣言话语框架的生产路径有"调音"和"捏造"两种,生产出的谣言话语框架中,常见的有"性、人伦和诚信"三种.从谣言到网暴的演化逻辑经过了框架的激活以及框架的转换,这个过程中网络用户从旁观者逐渐化身为"正义使者"与"网络暴民".

    网络暴力网络谣言话语框架

    新闻生产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机协作、信息反刍、媒介进化

    刘磊韩隽何小龙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目前用户数量最多、更为稳定的ChatGPT3.5版本媒介平台,聚焦于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与其功能耦合环节,挖掘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价值,并由此探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领域应用上的规律性认识.研究发现,人机协作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常规模式,信息反刍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行逻辑,媒介进化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经之路.

    新闻生产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

    传播即权力:平台型媒体社会权力的崛起、扩张与规制

    王军峰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型媒体的崛起使其逐渐演变成当代社会新的权力中心,传统的"国家-社会"二元权力格局转向"国家-平台-社会"三元权力格局.与平台型企业不同,平台型媒体兼具平台属性和媒体属性,其权力是以资本权力为本质,以技术权力为表征,以媒介权力为基石的综合性社会权力.这种社会权力通过平台规则的强制性和算法推荐的隐性诱导机制实施,并在"政府授权"和"用户赋权"下不断扩张.为应对平台型媒体社会权力崛起与扩张的风险,需要从资本、技术和平台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多维规制,以使其服务于社会正义.

    平台型媒体平台逻辑平台社会权力

    算法时代下摄影权力关系的演变:从数字化到人工智能的视角

    郑恩李振康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图像拍摄在步入算法时代后的根本性转变,及其对图像权力结构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算法时代的开端可追溯至图像的数字化过程,而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图像的语言化转变也随之完成.新兴的拍摄及观赏方式,不仅赋予了公众前所未有的权力,消解了旧有的美学话语结构,也借由算法的应用、商品化进程及成瘾机制,孕育出一种新的权力集中现象.在算法时代背景下,对图像权力结构的演变持续审视与深思尤为重要,可促使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对社会发展带来积极且持久的贡献.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摄影人工智能图像生成算法图像权力关系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法治宣传的策略及启示

    李晓星朱泮子美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开展法治宣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采取的策略有各类剧团演出,开展读报活动,办黑板报、壁报,公开审理案件,用通俗化的文学作品传递法治理念等.其特点是强调法治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强调公平正义,保障妇女权益,党纪司法并重.延安时期法治宣传实践的启示是:强化党的领导和法治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加强法治宣传与教育,推进廉政法制建设.

    延安时期法治宣传策略启示

    广告中的人与物:庄子"物我合一"思想的现代诠释

    柴宏艳李智微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告作为消费社会中的重要媒介,构建了人与物之间的认知链接.无论"物本"为导向还是"人本"为导向的广告,其本质都是对人与物关系的探讨.而庄子的"物我合一"思想,与广告追求的理想化的物与人的关系不谋而合.文章通过阐述人与物关系的思想背景、广告中人与物关系的建构,指出在广告中实现"物我合一"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案例分析阐明如何在广告实践中正确运用"物我合一"思想,最终得出几点启示,以期为广告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空间.

    广告物我合一人与物

    "娱乐至死"?从电子游戏到游戏化的红色文化传播

    宋璞良高岚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Z世代青年逐渐成为时代的主力,游戏化传播是广大玩家的狂欢,以寓教于乐的名义进行游戏与知识学习在理论研究层面是行之有效的.文章从游戏与游戏化出发,思考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研究发现,理论层面游戏化对红色文化传播具有益处与优势.但也提出一定的担忧,娱乐化下的严肃游戏是否真的符合当前的市场,将红色文化融入游戏中应该侧重于"游戏与娱乐"还是侧重于"功能与叙事".基于此,在控制论下借助期望值理论对"态度"与"信念"进行考量.

    游戏化游戏传播红色游戏严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