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藏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藏科技
西藏科技

高志勇

月刊

1004-3403

xizangkeji@vip.163.com

0891-6824843

850001

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93号

西藏科技/Journal Tibet's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由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主管主办,是全区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本刊旨在宣传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有关科技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各领域科研成果及推广应用,宣传西藏的科技事业发展,并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学术产出及影响研究

    魏韧董璐李久乐李泽霞...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定量分析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近5年来的学术产出、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情况,以期对我国青藏高原科研布局以及科技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从产出规模来看,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在同期为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贡献了24.94%的论文产出、60.93%的NSP期刊论文和41.90%的高影响力期刊论文.从学术影响来看,专项在同期为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贡献了25.17%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和45%的学科前1%高引用论文.从社会影响来看,专项在同期为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贡献了27.89%的国际合作论文,其中近四分之一为"一带一路"国家,促进了我国的国际合作交流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专项的近三分之一论文引用为国际引用,对我国在青藏高原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地位起到了增强和促进作用.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学术产出学术影响社会影响科技评估

    不同光质下青甘韭粗纤维含量及5种中微量元素吸收特性的差异分析

    罗茂徐湖张子骏关志华...
    12-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不同光质下青甘韭对中微量元素的需求特性及粗纤维含量变化规律,对6月龄青甘韭苗移栽于有外源施加中微量元素的基质中,以红光(R)、蓝光(B)、红蓝光1:1(R1B1)、红蓝光13:2(R13B2)、白光(W)、日光(CK)进行6个月的不同光质处理.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相比较,红光对青甘韭地下茎和叶中的Fe、Zn、Ca、Se吸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蓝光和白光对Fe、B、Zn、Ca和Se吸收在地下茎和叶中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两种红蓝配比光对地下茎的B、Zn、Se吸收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对叶的Fe、B、Zn吸收有明显促进作用.蓝光和白光均能促进粗纤维含量的增加,两种红蓝配比光能降低粗纤维含量,红光能降低地下茎的粗纤维含量,但能提高叶的粗纤维含量.综合来看,光质能影响青甘韭对Fe、B、Zn、Ca和Se五种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分配以及粗纤维含量,栽培上可通过调控光质改变其地下茎和叶中的中微量元素及粗纤维含量.

    光质青甘韭中微量元素需求特性粗纤维

    墨脱野生金线莲组培快繁体系研究

    鲁跃东尼珍央金拉姆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墨脱野生金线莲的组培快繁体系,该研究选用采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格林村的野生金线莲植株进行组培快繁实验.结果表明,在选用的3种材料中,叶片块不适合作为外植体,带节茎段和根适合作为外植体,HgCl2溶液最佳消毒时间为10min.愈伤组织和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A5处理组(MS+0.1g/L肌醇+30g/L蔗糖+5g/L琼脂粉+1mg/L IBA+0.5mg/L NAA+2mg/L 6-BA),出愈率为73.33%,芽增殖倍数为8.87,平均芽长为13.30mm.无根苗最佳诱导生根培养基为B7处理组(1/2MS+0.1g/L肌醇+30g/L蔗糖+5g/L琼脂粉+0.5mg/L NAA+1mg/L IBA),平均根数为4.20,平均根长为26.43mm.

    墨脱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比浊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硫的对比研究

    吕俊龚雁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比浊法为对象开展土壤中有效硫测定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线性关系和检出限均能满足标准NY/T 1121.14-2023规定要求,且ICP-OES法的检出限低于比浊法;ICP-OES法和比浊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1.61~3.25%和2.13~5.46%范围,ICP-OES法的精密度更好,土壤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均在证书值的可控范围内;通过实际土壤样品的比对测试,比浊法成本低,但前处理复杂且稳定性不佳,耗时长,适合分析少量低浓度的土壤样品;ICP-OES法成本相对较高,但简单快捷,测定范围广,适合批量土壤样品检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比浊法有效硫土壤

    ESG信息披露对西藏矿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次仁曲珍王小娟徐梦如
    29-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绩效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有利于企业目标的达成,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方法.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ESG信息披露环境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收入;社会责任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治理因素会影响企业的运转和效率.文章以西藏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该企业的年报和社会责任暨ESG报告来着重分析企业在ESG方面披露的信息,以此来分析ESG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企业的ESG信息披露和评分对企业绩效有很大影响,且ESG评分能够较准确的表达企业的偿债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希望研究对企业通过ESG信息披露促进矿业企业绩效提升提供参考.

    ESG信息披露西藏矿业企业绩效

    海拔对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普珍秦珊珊白玛央吉罗布占堆...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据估计,全球每年有940万人因高血压及其并发症致死.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与高血压的发病息息相关.为了探究高海拔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在高血压中发挥的作用,文章从高原特殊环境入手,重点探讨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相互作用,高海拔环境下人体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肠道菌群在调节血压和预防高血压方面的治疗潜力.为高海拔地区高血压的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肠道菌群高血压高海拔低氧

    心脏彩超与NT-proBNP联合评估高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价值研究

    巴桑卓嘎卓玛拉吉白玛拉姆索朗德吉...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该研究旨在探讨心脏彩超与NT-proBNP联合评估高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高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进行心脏彩超和NT-proBNP检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预后具体情况,并将患者分成两组命名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存活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T-proBNP水平均明显优于死亡组(P<0.05).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LVEF、LVEDD、NT-proBNP是影响高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彩超与NT-proBNP联合评估有助于预测高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彩超NT-proBNP高原慢性心力衰竭长期预后

    西藏地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

    吉米格桑
    47-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队列研究的方法,共纳入研究样本30例,均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完成的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患者按双色球法进行分组,红球代表全髋组,黄球则代表半髋组,为保证数据准确性,将30例患者均分,每组15例,患者依据抽签结果分别入组,两组治疗方法如组名,针对两种治疗方法的近期临床效果进行研究,随访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既患者能交替性上下楼梯,能够独立完成下身穿戴,包括穿脱鞋袜,可进行特殊功能性活动(如骑自行车、游泳),术后第7天、术后第1月、术后第2个月、术后第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SF-36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手术相关指标显示:半髋组手术、住院时间更短,且术中更少出血(P<0.05),但在康复时间上的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从Harris量表数据来看,全髋组的关节功能表现更为理想,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半髋组(P<0.05);从SF-36量数据来看,全髋组的生活质量更高,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半髋组(P<0.05);两组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全髋组 1例,半髋组 4例,数据对比(6.67%vs26.67%)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组,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并发症更少,但相较于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多,二者各有优点,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更适合老年患者,故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选择术式.

    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

    西藏地区20例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效果分析

    常旭斌仁增吴文博刘焕东...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在西藏地区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急性的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方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在2019年10月—2023年12月期间共20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并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5例患者为单纯大脑中动脉闭塞,有4例患者为基底动脉闭塞,有8例患者为颈内动脉闭塞,有3例患者为大脑中动脉合并颈内动脉闭塞.对年龄、民族、海拔、DNT(脑卒中患者到医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血管的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术后的血管再通效果、入院NIHSS(美国国立卫生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出院NIHSS评分、入院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分和出院mR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在20例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中,均成功开通闭塞血管,闭塞血管的血流达到eTICI分级≥2b50级,有4例患者在取栓术后出现出血转化并发症,给予二次开颅手术.根据90d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组间的性别、年龄、海拔DNT和血管的再通时间及取栓次数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间的对比中,入院NIHSS评分、入院GCS、出院NIH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藏地区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患者可获得良好的血管再通率(100%),治疗前循环血管闭塞的预后优于后循环血管闭塞的患者.

    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介入治疗动脉取栓

    西部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

    郑雄飞次仁欧珠陈敏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经济发展基础、物流产业规模、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水平和绿色发展成效5个维度构建中国西部地区物流发展指标体系,基于AHP-CRITIC综合权重的TOPSIS法对2008-2022年间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继而运用基尼系数探究其空间差异的来源和构成,并结合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解析其动态演进过程.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物流发展水平呈整体上升趋势,形成了高、中、低3个梯队,其中西藏自治区物流发展水平亟需提高;西部地区范围内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流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差异,其中西南片区省份较西北片区物流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较为凸出;西部地区相邻省份间的物流发展呈现出的趋同现象较为显著,部分物流发展滞后的区域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存在较大制约.文章以西部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为依据,解析其物流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可以为充分利用有限的物流资源,促进西部地区物流发展政策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西部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动态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