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超

季刊

1007-6573

journal@jsnu.edu.cn;xzsdzb@126.com

0516-83867155

221009

江苏省徐州市和平路57号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管单位为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徐州师范大学,创刊于1983年,1992年3月获CN刊号。原名《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改为现名。本刊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是首批入编光盘版的期刊之一,主要报道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工程、体育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及教学研究论文。收录本刊的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有MR、CA、ZBI、AJ、《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环境科学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淮海经济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

    范观宇沈正平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在阐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以2007-2021年淮海经济区10个设区市的指标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马尔可夫链等研究方法,对淮海经济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并且两者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淮海经济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到"良好协调"的转变,空间上由南向北总体上呈"低-高-低-高"型分布.淮海经济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状态具有相对稳定性,并遵循渐进发展的一般规律,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跨级跃迁式发展.推动淮海经济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可从加快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方案方面入手.

    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马尔可夫链淮海经济区

    "三生"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测度与发展路径——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毛广雄曹玉华曹蕾任启龙...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三生"协同发展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5大特征的内在逻辑关系阐释,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江苏省及其各设区市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结构,并以淮安市为例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结构总体进入后疫情时期的恢复和调整阶段;当前淮安市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不充分问题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潜力有待挖掘等方面,究其本质,在于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因此,重构产业技术体系、优化产业空间体系、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破解淮安市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难题的重要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三生"协同发展路径淮安市

    旅游发展引发的工矿区空间重构——以徐州市潘安湖区域为例

    姜海霞渠爱雪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发展是推动工矿区空间重构的重要手段.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以徐州市潘安湖工矿区为例,分析旅游开发建设推动传统工矿区空间重构的过程、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潘安湖工矿区的旅游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和稳定4个阶段.伴随区域旅游发展过程的推进,工矿区空间重构的特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城镇用地扩张,耕地减少,但自然空间的乡村性特征仍然较为突出,并随着生态修复与生态重建,生态空间扩大;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活类和生态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产业呈集聚分布;三是生态环境宜居,生活质量提升,休闲娱乐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潘安湖区域工矿区的空间重构是区域资源环境变迁、政府主导规划、社会资本注入和城乡融合需求综合作用的结果.

    旅游发展工矿区空间重构潘安湖区域

    区域性中心城市动画产业发展的微观机理——以徐州市为例

    尹娟孟召宜吴怡萌张澳...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画产业是区域性中心城市文化传承和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徐州市典型动画企业为例,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动画产业的发展过程、阶段特征、产业特征进行梳理,揭示它发展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区域性中心城市动画产业具有低量高质、相对滞后、立足本土的特色;发展动力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即多元政策形成成长的转型环境、多样人才形成内生的能动力量、多重联动形成持续发展的市场手段、多维技术形成高质的保障体系.今后,应数量质量并重以优质发展,突破同质化以特色发展,延伸动画衍生产业链以提升发展.

    区域性中心城市动画产业微观机理多元化战略

    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胚性愈伤诱导和植株再生试验及福薯604胚性悬浮体系的建立

    许泳清张鸿李国良李华伟...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福薯604、福菜薯18号、福薯7-6等16个甘薯品种为材料,通过茎尖诱导胚性愈伤,进行愈伤分化再生试验,比较不同基因型品种的愈伤诱导率、愈伤生长状态和植株再生率等的差异,结果表明,胚性细胞的诱导率和再生率因品种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试验筛选出诱导率高、胚性愈伤状态好、分化再生率高的品种福薯604,并建立其胚性悬浮体系,测量胚性悬浮细胞的生长量,为甘薯优良品种福薯604遗传转化提供技术支持.

    甘薯胚性悬浮体系植株再生

    4种杀菌剂对甘薯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侯夫云李爱贤秦桢周媛媛...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防治甘薯茎腐病的有效药剂,研究了 4种杀菌剂对甘薯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薯苗生长前期用90%(质量分数,下同)氯溴异氰尿酸稀释液滴灌根部,防治效果可达94.64%;用70%甲基硫菌灵稀释液在栽插前浸苗20 min配合栽后每10 d滴灌1次,防治效果为68.53%;用可杀得3000(46%氢氧化铜)稀释液或6%春雷霉素水剂稀释液浸苗配合叶面喷施,防治效果均低于40%.因此,90%氯溴异氰尿酸稀释液可作为甘薯茎腐病防控的有效药剂.

    甘薯茎腐病杀菌剂防治效果

    优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齐宁26选育及特性鉴定

    范建芝井水华王洪芹冯维清...
    36-3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齐宁26是以济薯21为母本通过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筛选试验及品质分析结果显示:该品种薯块平均干物率在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分别为32.28%和40.39%;薯块呈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结薯整齐集中,商品性好,食味优,抗根腐病、蔓割病及Ⅰ型薯瘟病,中抗Ⅱ型薯瘟病.齐宁26于2023年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编号为GPD甘薯(2023)370015,2024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为CNA20221002661.

    甘薯高淀粉齐宁26选育

    循环半群与一些特殊半群直积的平移壳

    黎宏伟王丽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循环半群和矩形带以及一种特殊的毕竟正则半群直积的平移壳;证明了循环半群与矩形带的直积的平移壳和这两个半群的平移壳的直积是同构的;同时,证明了循环半群与特殊的毕竟正则半群的直积的平移壳和这两个半群的平移壳的直积也是同构的.

    平移壳循环半群直积

    基于Bootstrap方法的多组配对数据风险差的一致性检验

    张延欣孙舒曼唐加山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Dallal模型下构建3个统计量,研究小样本多组配对数据风险差的一致性检验问题.通过Monte-Carlo数值模拟,比较小样本下渐近方法和Bootstrap方法在检验过程中的性能.研究发现,Bootstrap方法在第一类错误率和功效上表现更优;特别地,基于Score检验的Bootstrap方法的第一类错误率较稳健,且有较高的功效,检验性能最优.

    多组配对数据Dallal模型Bootstrap方法一致性检验

    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统计测度

    魏满满李楠刘鹏飞李建波...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我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数字经济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数字经济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且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各省及其邻近省份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其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字经济自身作门槛变量时,随着其发展水平的上升,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由强到弱的变化趋势;以年份作为门槛变量时,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正V型;以交通网络密度作为门槛变量时,随着网络密度的提高,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会不断增强.

    数字经济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效应门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