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郭丕斌

双月刊

1671-1491

YZSF@chinajournal.net.cn

0350-3048243

034000

山西省忻州市和平西街10号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师范性、地方性、学术性为特色。内容严谨丰富、格调高雅,在保证学术论文规范性的基础上追求形式完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右派诗人刘永之的诗学思想及其创作实践

    任声楠戴欢欢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永之在元末隐居避世,明初应召修礼书,后以重听辞归.其论诗以陶渊明、唐诗先贤为宗,推崇唐代孟浩然、李白、杜甫、韦应物等,主张诗人要摆脱"穷达"之累,要有超然物外的才能、志趣,反对"穷而后工".刘永之重视诗人的人品才学,认为要通过学习古人学问,来提高自身"才""趣".刘永之以唐诗为宗,其诗亦有唐人遗韵,其山水、寄赠、送别、感遇诸作,都表现了他高古冲淡的志趣,形成了清丽古雅的诗风.刘永之的诗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前承元人"举世宗唐"之余韵,后开明初台阁体之先声,具有承前启后的诗史意义.

    江右诗派刘永之诗学思想创作实践

    《孙忠靖公全集》与《孙传庭集》收诗情况比较研究

    邓占云李树伟赵晗
    67-7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 年,王欣欣点校《孙忠靖公全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同年,王增斌笺注《孙传庭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面世.这是一百多年来新出的两部明末重臣孙传庭诗文汇集.文章梳理了两部文集收录孙氏诗歌情况,对两部文集单独收录诗歌做了初步分析,着重阐述了两部文集存在收诗不全、编排不当、笺证错讹等问题,力求为进一步整理和研究孙氏诗歌提供借鉴.

    《孙忠靖公全集》《孙传庭集》诗歌比较研究

    被"租借"的天津:以《四凤楼》《租界生活》《小洋鬼子》为中心

    王淼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包括天津租界在内的"旧天津"处于半殖民境况,呈现出驳杂含混的面貌.周凡恺、王上合著的小说《四凤楼》与鲍尔兄弟于耄耋之年书写的纪实性回忆录《租界生活:一个英国人在天津的童年》(The Ford of Heaven)、《小洋鬼子:一个英国家族在华生活史》(Little Foreign Devil)聚焦天津租界,从自我与他者的视角、想象与回溯的维度,在中西互文与虚实含混中透视被"租借"的天津,试图呈现天津租界中外民众的隐秘心理及其背后指向的身份矛盾.

    天津租界形象学记忆之场身份矛盾

    "尽其心"何以"知其性"?——兼析孟子的心性论

    代训锋曹彦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子的心性学说主要讨论人应当如何存在这一基本问题,其实质是如何建构最崇高的人格德性.这一问题的论证是在成"圣"是从"天"之所为到"人"皆可成思想转变的前提下,通过"尽其心"乃"知其性"而展开的.由于"尽其心"之"心"在意指上的不确定,不仅使"知其性"之"知"与"性"难以通达,而且也未能使"思"在"尽其心"与"知其性"之间实现有效勾连.这样的矛盾并非孟子理论思维的错误,而是理性的困境所致.

    理想人格

    斯洛特"接受性"概念探析——兼论"接受性"的价值意蕴

    马小茹李坤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斯洛特所说的"接受性"指的是"人类的主动感受(尤其是感受情感)能力".长久以来,西方过度关注理性的投射,缺乏对情感的关注,忽视了情感的价值.斯洛特认为,休谟虽然以"情感"为核心,但是"同情"之中仍然有太多的投射,投射就是"主动性".在其"移情"理论当中,"接受性"规避了过多的情感投射,又把"主动性"包含在自身概念之内.斯洛特借用并改造了"阴/阳"概念,将"接受性"与"主动性"的关系最终描述为一种不可分离的"互补性",这使"接受性"概念得以完善.可以想见,斯洛特对"接受性"概念的提出和运用以及对"阴阳"概念的改造对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乃至世界哲学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斯洛特接受性主动性移情阴/阳

    后人类主义科学技术论的病理学诊断——走向技术的拜物教批判进路

    常照强张海楠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人类主义"作为一种跨学科思潮,近年来在科学技术论(STS)领域影响甚巨.侧身于该思潮之下,以拉图尔为代表的STS学者倾向于将能动性乃至欲望归因于非生物对象,陷入了技术去政治化困境.在对该困境予以病理学诊断的基础上,霍恩伯格等学者认为有必要将马克思拜物教概念拓展到技术研究领域,从而将技术生成与发展嵌入全球交换系统脉络,即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层面上把握技术现象之本质:现代技术不过是一种全球剥削的和策略和手段.这样的技术拜物教批判进路,能为我们审视和颠覆西方科技霸权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后人类主义拜物教政治经济学世界体系

    中国语境下艺术与美学、美育关系的历史迭代

    孟姝芳臧新明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概念生成的角度来讲,艺术、美学和美育均属于舶来品式的外来词汇,形成于中国近现代转型的时代背景中,内含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与转化的具体进程,因此美术与美学、美育的迭代关系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就成为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性与地域性特质的话题,不但建构着人们对艺术的体认与实践,而且影响着时代语境下艺术的价值与功能.基于此,从"美的艺术"到"美术"的概念转化划定了讨论的基础载体,美术的文化实践与美学、美育的迭代关系构成了探讨的逻辑,艺术与美学、美育的离合进程形塑了艺术的价值内涵与功能指向,强调艺术哲学才是艺术与美学、美育的联结点,沟通美的形式和精神两端,召回艺术的生命维度与世间精神,恢复艺术的超越精神与生活基底,进而有效实现艺术在新时代的光荣使命.

    中国语境艺术美学美育迭代

    山西平定刻花瓷品牌建构研究

    范琨杨娜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名远播的平定刻花瓷是2010 年上海世博会非遗表演项目,同时也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定刻花瓷在造型和设计上崇尚人本理念,产品功能与作用是品牌构建的主要参考因素.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前形势下,传统艺术制作与推广受到了影响与冲击.本文主要从平定刻花瓷品牌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市场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平定刻花瓷品牌建构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建议.

    山西平定刻花瓷品牌建构

    创新思维视域下舞蹈编创发展路径探究

    李岩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舞蹈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既丰富了观众视听体验,也搭建了观众与创作者沟通的桥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想实现舞蹈艺术蓬勃发展,就要不断融合创新,提升舞蹈作品艺术价值.为了满足观众个性化审美需求,应加强对舞蹈编创的关注.基于此,文章立足创新思维视域,论述了创新思维下舞蹈审美规范的原则,并从摆脱思想桎梏,实现形态创新;关注现实生活,突出情感创新;聚焦艺术实践,注重思维创新.文章提出三点发展路径,希望能够为促进舞蹈编创提供些许思路,从而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

    创新思维舞蹈编创发展路径

    河曲民歌中衬词与衬腔的分析

    梁艳温秀红李莹莹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衬词衬腔作为民歌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表现地域音乐风格、表达特定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其在音乐中运用的是否形象,位置是否准确,描述的是否生动,对体现歌曲地方性特征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拟通过对河曲民歌中衬词衬腔进行整体性的分析,总结、归纳其分类、运用及演唱的规律和特点,凸显河曲民歌中在社会生活、文化阐释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衬词衬腔在完善民歌结构和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的特殊功能与重要价值,因此对演唱者提出更高的传承性要求.只有在表演过程中掌握好衬词与衬腔的使用,才能使作品呈现出特定的音乐风格和准确的音乐形象,充分体现其地域特色,实现其当世价值.

    河曲民歌衬词衬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