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金正一

双月刊

1009-3311

shekexb@ybu.edu.cn

0433-2732197 2732238

133002

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与“双百”方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与特色,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人才的成长,欢迎校内外学者根据《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本土化的现代性与世界文学的中国视角

    王宁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确实受益极大,不仅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是如此,而且在文化和文学方面也是如此.但是全球化的机制要想真正进入中国文化,就势必与中国文化交融和互动,进而达到一种"全球本土化"的效果.在与全球化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从而实现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就文化和文学而言,在全球化的时代,精英文化和艺术受到流行文化甚至消费文化的挑战,其所能发挥作用的空间日益受到挤压.世界文学这个老的话题,却再度成为一个前沿理论话题.它不仅吸引了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者,而且对专门从事国别文学研究的学者也有所启迪,至少使他们自觉地将自己所从事的国别文学研究放在一个广阔的世界文学语境下来考察.中国文学也完全能够借助全球化的平台真正地走向并走进世界.

    全球本土化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文化世界文学中国文学

    从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立荣付崇毅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交往观认为,精神交往的动力来源于发展的需要,精神交往与基于一定生产力状况的物质交往和时空环境之间有一定的适应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精神交往活动,它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从内在动力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包含且超越所有地方文化空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之相适应;从外部全球化交往环境看,需要秉持以国家为单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多民族交往的行动实践看,需要遵循主体间交往规范化的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理解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之间的关系,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交往动力来源,才能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交往物质交往

    试论中华民族交融的历史规律性——以汉唐时期东北各族群认同发展、嬗变过程为例

    范恩实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作为历史上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由各族群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以汉唐时期东北各族群认同发展、嬗变过程为例,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交融史呈现出一系列规律性特征:族群兴起、发展历程与政治体演进历程之间,既有紧密的关联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进入史书记载的各种族称,首先往往是族类群体;与中原王朝或者其他周边强大政治势力的交往、交流是族类群体族群意识不断强化的重要动力;政治体建立以后,对于族群认同强化具有关键性作用;华夏周边区域性政权对本区域多元族群整合发挥了主导作用;政治体消亡才是族群认同嬗变的基本前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既是两个阶段,又有机衔接,从历史长时段看,已然形成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正是这种历史规律性塑造了历史时期自在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交融族群认同历史规律性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

    周文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内涵.新质生产力的产生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继承了马克思"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观点且更加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将协作视为生产力要素的观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此外,新质生产力理论不同于西方已有的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紧密结合,是对西方理论的超越,也是"强国理论"的最新成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彰显了强国的中国话语和中国理论.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高质量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挑战与对策

    张颖熙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而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和高质量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不仅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能够提高生产力,还能发挥要素配置作用、推动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下加快高质量人力资本积累,要重视质量和效率两个维度.从人力资本积累质量角度看,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科学素养和技能水平是提升劳动力供给水平的重要路径.从人力资本配置效率角度看,降低劳动者技能—岗位错配,促进劳动者在产业、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合理分布与自由流动,是优化就业结构的重要路径.面对人口结构新常态特征、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紧缺等现实挑战,要从加强人才培养、加大人才激励、优化人才配置等方面,全方位完善高质量人力资本积累的政策体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本高素质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质量人力资本配置效率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及其提升措施

    唐萍萍任保平
    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是生产力新质化转型的理论跃迁.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体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就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实现新质化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力要素的新质化、农业生产力要素组合的新质化和农业生产力物化成果的新质化三个方面.结合时代背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将重点放在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发挥数字生产力、高端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以及提高农业生产力诸要素组合的新质化水平等方面.当前,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主要在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深层次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面临挑战.因此,要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和进一步推动深层次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

    新质生产力农业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发展低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宋冬林谢文帅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形态,具有产业形态综合性、飞行流量有限性以及飞行环境复杂性的典型特征,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低空空域作为低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具有商品属性.由于低空空域资源的使用经营存在相对垄断性,低空空域资源所有权的经济实现形式实际上是一种空域"地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低空经济,在运行机制上需要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起来.实践中,应当坚持运用系统观念思维,重点从夯实制度基础、激发内生动力、增强物质保障、探索多元业态等方面着手,高质量推进低空经济发展.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空经济的基本内涵、特征与产业发展逻辑

    张越潘春星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政策举措不断落地的背景下,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因此急需探究其内涵、核心特征和发展逻辑.文章根据复杂经济学以及技术—经济范式理论的底层逻辑,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理论演绎法,从低空经济是以低空活动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先进技术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体现国家与市场需求导向的经济业态等三个方面属性角度阐释了低空经济的内涵,从产业链、技术、需求导向等视角揭示了低空经济的特征,运用理论应用、推理归纳等研究方法论证了低空经济基于产业生态演化升级的发展逻辑、加快核心技术突破的创新逻辑、面向需求构建的应用逻辑,从产业发展框架、政策法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以及市场培育等方面阐述了低空经济的发展策略.

    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复杂经济学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数字技术驱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张公一杨晓婧
    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低空经济强调"转变增长方式、切换增长动力、提升发展效率、分享发展成果".数字技术以其独特优势提升了低空经济的规模、范围、水平、质量,推进低空资源要素化、低空要素产业化、低空产业生态化,打造低空经济新雁阵.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技术通过资源激活的要素驱动机制(释放资源要素潜能、畅通信息共享渠道)、产业变革的聚能增效机制(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绿色化)和生态赋能的协同提升机制(多元主体价值共创、多链融合协同发展)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为更好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完善低空产业生态体系,抓好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低空经济数字技术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实践路径

    解放战争时期读者的报刊阅读与时局观察

    蒋建国
    9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放战争时期,报刊的政治宣传功能得到明显强化.内战爆发,国人面临道路选择.由于党派、阶级与利益诉求不同,读者在报刊选择时需要"站位",战局的变化也影响读者的政治立场和价值选择.国民党党政官员通过报刊新闻表达其政治观念,民主人士通过报刊观察时局变化、选择政治路线,知识分子通过报刊进行政治观察、关注国家前途命运.报刊政治与阅读政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大变局中读者的心理状态、价值判断和精神追求.

    解放战争报刊政治读者读报阅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