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宜宾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宜宾学院学报
宜宾学院学报

汪明义

月刊

1671-5365

ybxyxb@163.com

0831-3545010

644007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酒圣路8号

宜宾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二为”和“双百”方针,提倡理论和知识创新,实行学术自由和讨论自由,为提出新理论、取得新成果营造良好的气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鼓励、引导和支持对全局性、前瞻性、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现实困境及其完善

    燕永辉刘志敏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存在检察机关主体不明确、检察监督侧重于事后监督、检察内容存在片面性、监督手段缺乏刚性的问题,不利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应当从制度和理念两个层面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制度.制度层面要完善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法律规范、建立"派驻+巡回"的检察制度、将事后监督拓展为全过程监督,切实保障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利.理念层面检察机关要明确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功能定位,以精准监督理念引领高质量检察监督,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为导向开展监督工作,树立系统观念,提升社区矫正工作实效.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社区矫正法制度完善理念更新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分配制度:一种政治经济学的比较分析

    李国镇胡怀国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化征程,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和约翰·穆勒基于英国现代化的不同阶段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分配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自己的中国特色.一方面,处于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式现代化同时具有英国在李嘉图时期的发展特征和穆勒时期的分配特征,需要兼顾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另一方面,我国应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在分配制度的改革探索中不断推动实践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分配制度古典分配理论实践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的数字劳动——兼论数字平台、数字权力、数字资本与数字劳动的关系

    聂嘉琪
    22-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劳动成为一种主要的劳动形式,但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支配下,数字劳动被数字平台、数字权力和数字资本所控制,被裹挟着向前发展.数字平台承载了数字劳动者的工作,转移了数字劳动者的矛盾,压榨了数字劳动者的生存空间;数字权力强制性地控制数字劳动,隐蔽性地操纵数字劳动,同时无时无刻不在监视数字劳动;而数字资本则决定了数字劳动的扩张性、被剥削性与被异化性.因此,数字劳动的健康发展,需要对数字平台进行合理限制、对数字权力进行适当约束以及对数字资本进行相应束缚.

    数字劳动数字平台数字权力数字资本

    "资本逻辑"视阈下数字劳动的批判及超越

    汪国益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和数字技术共谋,催产了数字劳动,并在资本逻辑运转链条中,劳动过程逐渐趋于隐蔽化和虚拟化,劳工被资本剥削更甚.随着资本的运动与增殖,资本从时间控制、情感控制、数据控制和平台控制等多领域去无偿占有和榨取劳工的剩余价值,致使数字劳动被多重异化.为破解资本逻辑下的迷瘴,劳动者须在"逆资本"下数字劳动赋权,以顶层设计导控数据资本,把数字技术还原为生产力,反以数据和算法为中心,瓦解资本建构的幻想界,推动资本逻辑向以人为中心的价值逻辑转化.

    资本逻辑数字劳动剥削异化

    公共卫生法中均衡原则的确立与展开

    刘海宇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社会层面的规范内涵为"社会平衡".在"社会平衡"的统摄下,国家对健康权的均衡保障构成其保障义务的本质内容,而实现均衡保障的最佳路径便是确立均衡原则.在实践需求上,我国公共卫生实践中存在严重的"健康鸿沟",不同群体所能获得的健康权保障差距较大,相比零散、具体的纠偏制度和措施,将均衡原则确立为公共卫生法基本原则,有利于更好地系统弥合"健康鸿沟".均衡原则应当在《基本卫生法》总则中予以明确,并区分为内涵确立条款、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保障条款与政策指引条款,以更好指引未来的公共卫生活动.

    健康权健康鸿沟均衡原则社会平衡公共卫生法

    突发事件应对中比例原则的改进与有效性检验

    石阳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诸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类突发事件中,行政机关会根据形势的严重性对公民采取严格限制的措施.在传统比例原则的语境下,对公民进行限制的防控措施容易被认定为违背必要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为了保障绝大多数应急措施的防控效果,同时兼顾防控目的、法律的规定和相对人的基本权利,比例原则的目的正当性与手段适当性需要简化审查,必要性原则筛选手段的标准以及均衡性原则中利益价值的具体内涵需要进行调整.

    比例原则突发事件疫情防控措施

    高职院校推动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伍小兵杨刚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在内部治理、治理结构、治理能力、依法治校和治理理论的选择上存在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迟滞"、治理权力来源单一、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程度有限、有法不依或无章可循等诸多问题,传统官僚制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治理方面的碎片化导致问题凸显.高职院校需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指导,改变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以完善治理体系,强化校级、中层干部能力以提升治理能力,从而完善内部治理以推动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整体性治理

    我国职业启蒙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研究

    艾晶晶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启蒙教育在个入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在国家倡导与指引下,职业启蒙教育相关政策已在实践层面逐步展开.但从执行效果看,相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定位不清、课程资源不足、实践形式不完善和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从公共政策执行力模型分析框架来看,政策执行主体落实不力、客体各自为政.制度模糊不清,资源沟通不畅和环境不稳定等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职业启蒙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执行制度建设以实现"有制可循";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有源可享";加强宣传,营造落实职业启蒙教育的良好氛围.

    职业启蒙教育政策执行力模型政策执行效果

    基于人才可持续发展策略审视职业院校"通专教育"之定位

    闫慧双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偏于专业教育,处于基石地位的通识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横向发展有所欠缺.基于人才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考量,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宽口径专业教育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未来职业院校发展提供新模式,这既可以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价值,又能够实现跨学科交叉培养多元型人才.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实现人才培养的最优化.

    人才可持续发展策略职业院校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社会工作介入特殊儿童社会康复服务模式的构建——基于唐氏综合征儿童的个案研究

    程代超刘继文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社会工作介入下的特殊儿童"四位一体"社会康复服务模式,能够有效促进特殊儿童社会康复.社会工作介入特殊儿童社会康复应当以服务对象的需要为中心,着眼于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个维度,通过介入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生态系统,挖掘并整合可用于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资源,为特殊儿童构建全方位的关怀体系.同时,社会工作介入特殊儿童社会康复应当注重对"四位"的权重把握、"个体"与"家庭"的双重视角、强调对"四位"的"一体化",并以个案工作为主线形成"个案束".

    社会工作特殊儿童"四位一体"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