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工程
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临床医学工程

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常海庆

月刊

1674-4659

lcyxgc001@126.com;lcyxgc006@sina.com;gdhyb@163.com

020-87211107

5105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1307号(原广州大道北507号)

临床医学工程/Journal Clinical Medical &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临床医学工程》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报刊〔2008〕946号),由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以“服务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医学工程人员”为办刊宗旨。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55/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4659;国内邮发代号:46-130,国外发行代号:M8885。 《临床医学工程》刊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题写。 《临床医学工程》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编号:ZY0849),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编号GD084),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Wanfangdata)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编号06-1063);Airiti Library(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全文收录期刊。目前已被众多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全文收录或摘要收录。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临床医学工程》杂志2009年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为0.322。 刊期及出版日:月刊,每月15日出版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订阅零售:全国各地邮局(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本刊文章不接排,不转版,方便查阅,方便复印。 欢迎临床医护、医学工程等人士投稿。 优先刊登基金课题论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阴道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测在评估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中的价值

    李慧刘春节
    769-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测在评估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产妇 96 例,经腹腔镜检测确诊 62 例盆腔粘连阳性,34 例盆腔粘连阴性.96 例产妇均进行阴道超声、超声造影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 经阴道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测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患者阳性 61 例、阴性 35 例;经阴道超声检测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患者阳性 60 例、阴性 36 例;经超声造影检测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患者阳性 60 例、阴性 36 例.经阴道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经阴道超声、超声造影单独检测,但阴性率低于经阴道超声、超声造影单独检测(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测在评估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阴道超声超声造影剖宫产盆腔粘连

    多序列MRI联合CT多平面重组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价值

    齐玉晓郭广春
    771-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序列MRI联合CT多平面重组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 选择 2019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124 例,均予以多序列MRI、CT多平面重组,以患者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依据进行一致性分析,比较多序列MRI、CT多平面重组及联合检测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124 例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定为腰椎压缩性骨折阳性 99 例,阴性 25 例;多序列MRI及CT多平面重组诊断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一致性均较高(κ=0.847、0.826,P<0.001),多序列MRI联合CT多平面重组诊断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几乎完全一致(κ=0.977,P<0.001);多序列MRI联合CT多平面重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单一多序列MRI、CT多平面重组(P<0.05).结论 多序列MRI联合CT多平面重组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较单一诊断效果更好,应用价值高.

    多序列核磁共振成像CT多平面重组腰椎压缩性骨折

    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王兆洲李嘉麟温沛
    773-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择 2021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开腹手术并发症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患者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涂楠田李家燕
    775-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患者内乳淋巴结(IM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9 月我院收治的 102 例疑似发生IMLN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转移组(60 例,发生IMLN转移)和未转移组(42 例,未发生IMLN转移).所有患者术前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评估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患者IMLN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转移组IMLN长径、厚径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两组的IMLN长径/厚径比值以及血流信号超声表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MLN长径、厚径联合诊断乳腺癌患者发生IMLN转移的AUC为 0.870,高于单独指标诊断.结论 高频超声下IMLN长径及厚径对乳腺癌IMLN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高频超声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

    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刘倩倩马宁耿芳
    77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 106 例产后PF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予以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试验组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盆底检查结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57%,高于对照组的 75.47%(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痔疮、伤口疼痛、腰骶痛、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能够明显增强产后PFD患者盆底肌肌力,改善其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生物反馈电刺激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盆底功能障碍临床疗效

    电子结肠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与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袁亮亮刘星宇赵琪
    779-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结肠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高频电凝切除术(HFE)治疗结直肠息肉(C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收治的 70 例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35 例.对照组行HFE治疗,观察组行CSP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应激反应、息肉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息肉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子结肠镜下CSP治疗CP的效果更佳,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息肉完全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结直肠息肉电子结肠镜圈套器冷切除术高频电凝切除术并发症

    磁共振与CT评估肝癌患者介入术后肿瘤活性的临床价值对比

    陈鑫王凌飞
    781-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磁共振与CT评估肝癌患者介入术后肿瘤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我院行介入栓塞治疗的 52 例肝癌患者(65 个病灶),于介入术后 3~5 周行磁共振与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CT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肿瘤阳性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 65 个肿瘤病灶中有 26 个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阳性;磁共振共检出 24 个阳性病灶,CT共检查出 16 个阳性病灶;磁共振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 84.62%、90.77%,均高于CT的 46.15%、72.31%(P<0.05).κ检验显示,磁共振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极好(κ=0.805,P=0.000);CT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差(κ=0.384,P=0.001).结论 与CT相比,磁共振在肝癌患者介入术后肿瘤活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可提高肿瘤阳性病灶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肝癌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手术肿瘤活性灵敏度

    CT灌注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与夹闭手术的效果

    陈阳徐爱民田成斌
    783-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与夹闭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94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介入组(52 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和夹闭组(42 例,开颅瘤颈夹闭术).两组患者均行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两组CT灌注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不同预后患者CT灌注参数.结果 术后 12 h,介入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均高于夹闭组(P<0.05).两组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6 个月,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69%,低于夹闭组的 38.10%(P<0.05).血管痉挛患者CBV、CBF低于非血管痉挛患者,脑梗死患者CBF低于非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与夹闭手术的效果显著,能够预测血管痉挛、脑梗死.

    颅内动脉瘤介入开颅瘤颈夹闭术CT灌注成像

    DTI联合DWI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缺血半暗带的定量评估价值

    李静张嘉俊王可
    785-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缺血半暗带(IP)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ACI患者 80 例,均行磁共振DTI和DWI检查,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将其分为超急性期组(<6 h,n=24)、急性期组(6~24 h,n=26)和亚急性期组(24~72 h,n=30),比较ACI患者梗死中心区、IP区、对侧镜像区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表观扩散系数(ADC)、异性指数(FA)值,并比较ACI患者不同发病时期IP区的rDCavg、rADC、rFA值.结果 ACI患者不同区域DCavg、ADC、FA值比较:梗死中心区<IP区<对侧镜像区(P<0.05).ACI患者不同发病时期IP区rDCavg、rADC、rFA值比较:超急性期组>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P<0.05).结论 DTI联合DWI检查的相关定量参数对于ACI早期IP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临床可借鉴应用.

    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弥散张量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参数评估价值

    一次性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止血效果观察

    陈素红蔡锦霞赵桃艳
    787-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一次性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3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止血法,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出血量及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产后 2h、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T、APTT及P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次性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较佳,可减少患者出血量,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

    剖宫产产后出血一次性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B-Lynch缝合止血法止血效果血液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