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玉米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玉米科学
玉米科学

才卓

双月刊

1005-0906

ymkx@cjaas.com ymkxbjb@vip.163.com

0431-87063137,87063141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彩宇大街1363号

玉米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刊登以玉米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论文。《玉米科学》为双月刊,双月15日出版,大16开本,152页,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90.00元,邮发代号12-137。近年来,玉米科学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惟一的玉米学术刊物,在玉米界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不同玉米品种适应性评价

    屈小玉田娜吴娜刘吉利...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21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结合室内萌芽期耐盐性鉴定与田间原位鉴定,进行种质资源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均会对玉米种子的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相对胚芽重对盐胁迫最为敏感,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筛选出7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加权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1个玉米品种分为4个类群,包括3个强耐盐品种,10个中耐盐品种,7个弱耐盐品种,1个盐敏感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强耐盐品种禾育157、银玉238和DK815适宜宁夏引黄灌区种植.

    玉米耐盐性萌芽期产量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基于Zm00001d025794基因的玉米子粒脱水性状关联分析

    李佳雨张子然李冉冉渠建洲...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玉米成熟后期子粒脱水速率成为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开展子粒脱水速率的遗传解析,挖掘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有利等位基因.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是目前有利等位基因挖掘的有效方法之一.使用91份玉米自交系对前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获得的子粒脱水相关基因Zm00001d025794进行候选基因关联分析,找到该基因16个与子粒脱水速率显著相关的多态性位点.进一步结合不同脱水速率材料中的子粒发育不同时期的转录组数据,发现该基因在子粒发育后期表达量逐渐下降,且在脱水快的材料中表达量下降更快.最后选取3个与42DAP-63DAP的子粒脱水速率(KDR6342)显著关联的位点(P<0.05)进行单倍型分析,获得了最优单倍型.

    玉米子粒脱水速率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基因表达

    玉米HKT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孙博张春宵刘俊宇焦仁海...
    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4个物种的HKT基因家族构建系统进化树,深入分析模式作物拟南芥及玉米、高粱、水稻3个亲缘关系较近的禾本科物种HKT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等,对玉米HKT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别用200 mmol/L NaCl和100 mmol/L Na2CO3对郑58(抗)和昌7-2(感)的玉米幼苗进行盐、碱胁迫处理,在胁迫0、1和3d时取叶部及根部样品进行转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4个物种的HKT家族成员在系统进化树划分为两个支系,推测可能至少来自两个共同的祖先基因.HKT家族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特殊的基因特征,玉米HKT基因家族中共有包括1个Ⅰ型和两个Ⅱ型在内的3个成员,推测拥有更多的HKT基因家族成员有助于植物在盐碱环境下获得更广泛的适应性.此外,盐碱处理下基因表达分析显示,郑58和昌7-2的耐盐碱性差异与ZmHKT1;1直接相关,与ZmHKT2;1间接相关,与ZmHKT1;2无关.

    玉米HKT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盐碱胁迫基因表达

    玉米LBD/ASL基因家族基因鉴定及抗旱表达分析

    韩佳蕊李昊黄馨钱步轩...
    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Ensembl Plants数据库中鉴定出45个玉米LBD基因,并命名为ZmLBD1~ZmLBD45,探讨LBD/ASL基因家族在玉米中的功能及其在干旱胁迫中的作用.系统进化分析将这些基因分为Class Ⅰ和Class Ⅱ两大类,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亚组.基因结构分析揭示,ZmLBD基因家族在外显子和内含子结构上具有多样性,并鉴定出10个保守基序.共线性分析表明,ZmLBD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基因重复事件,尤其在Class Ⅰ亚家族中,重复基因对其扩展起到重要作用.RNA-Seq数据的表达分析显示,ZmLBD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尤其在干旱胁迫下发生显著变化.

    玉米LBD基因家族干旱胁迫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共线性分析

    氮响应转录因子ZmNLP5影响玉米氨基酸代谢的研究

    葛敏王元琮宁丽华周玲...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期利用遗传和生理生化实验发现,氮响应转录因子ZmNLP5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具有促进作用,但其调控机制尚未解明.基于此,以ZmNLP5基因突变体(zmnlp5)和野生型(WT)植株为研究材料,测定充足氮(SN)和低氮(DN)供给下供试材料地上和地下部20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从而进一步解析ZmNLP5影响玉米氮代谢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SN和DN条件下,相对于WT植株,zmnlp5植株地上和地下组织中多种氨基酸(40%~70%)含量显著降低,下降范围为6.08%~77.70%;氨基酸总量也显著降低,下降范围为17.91%~45.82%.此外,发现ZmNLP5对地下组织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比对地上组织的大,并且ZmNLP5基因的功能在低氮环境下更加显著.

    玉米氮素转录因子氮响应氨基酸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糯玉米贮藏品质的影响

    周新原陈少青马丽丽郑鄢燕...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糯玉米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农科糯336甜糯玉米为材料,研究20、4和0℃贮藏对其外观品质、硬度、淀粉和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贮藏温度相比,低温能有效维持甜糯玉米外观品质、色泽和硬度,且0℃对其保鲜效果最好.甜度下降是鲜食玉米采后品质劣变的重要指标之一,4℃和0℃贮藏可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糖组分及其他糖类含量的下降和淀粉含量的升高,促进非淀粉多糖和麦芽糖的积累,维持鲜食玉米较高的甜度.4 ℃和0℃贮藏相比,0℃冰温更好地维持鲜食玉米的糖度、硬度、感官等贮藏品质.

    甜糯玉米不同贮藏温度品质

    绿洲灌区玉米光能利用与水分生产效益对地膜秸秆带状覆盖的响应

    郭志鹏李盼胡发龙樊志龙...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长期地膜覆盖在西北绿洲地区造成光能利用与水分生产效益下降等问题,设2个耕作措施(免耕和传统耕作)和5个覆盖方式(全膜覆盖、70%地膜覆盖/30%捆状玉米秸秆覆盖、70%地膜覆盖/30%不覆盖、50%地膜覆盖/50%捆状玉米秸秆覆盖和50%地膜覆盖/50%不覆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免耕结合70%地膜覆盖/30%捆状玉米秸秆覆盖(NTP7S3)调控光合源动态效应最明显,较传统耕作全膜覆盖(CTP)处理提高玉米全生育期总叶日积为8.7%,提高玉米子粒和生物产量达4.6%和2.2%,光能利用率和单方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2%和4.5%.此外,NTP7S3处理较CTP处理分别提高产值、纯收益、产投比、单方灌溉水效益达9.2%、7.7%、10.0%、9.2%.因此,NTP7S3处理在减少地膜与机械投入的同时,提高玉米产量,提高灌溉水及光能利用效率,是适用于绿洲灌区玉米节本增效种植的耕作覆盖方式.

    玉米地膜秸秆带状覆盖光能利用经济效益灌溉水生产效益

    长期宽窄行交替种植条带深松对农田黑土理化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周思琪罗洋隋鹏祥王浩...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定位试验23年后传统耕作(CT)和宽窄行交替种植条带深松(ST)两种耕作方式土壤剖面理化特性和玉米产量差异,探明保护性耕作对农田黑土结构特性、肥力和玉米产量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与CT处理相比,ST处理显著降低0~20 cm 土层容重和垂直方向20~22.5 cm土层紧实度,增加0~20 cm 土层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饱和导水率,显著提高30~9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C∶P、C∶K、N∶P和N∶K,增加0~10 cm 土层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改善0~40 cm 土层pH值,玉米产量提升5.75%~17.39%.

    玉米保护性耕作深松黑土化学计量比

    种植密度对贵州春玉米冠层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韩欣澳郑迎霞陈杜魏鹏程...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州春玉米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为材料,设置6个密度,研究其对春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叶面积指数增大、叶向值增加,茎叶夹角、透光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荧光参数实际光合量子产量先升后降,光化学淬灭系数增至一定密度后无显著变化.先玉1171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在密度增至6.0×104株/hm2后逐渐降低,新中玉801各密度间差异不显著;先玉1171的原初最大光化学效率无显著变化,新中玉801呈下降趋势.玉米产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先玉1171实现最高产量的密度(10.5×104株/hm2)比新中玉801高.先玉1171在密植条件下能更好地协同优化其冠层结构,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并向子粒转运,进而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保障高密度下获得较高产量.

    春玉米种植密度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子粒产量

    不同密度对黑龙江嫩江地区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杨德光张鑫辉郭校男王雁博...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甜玉米品种脆王和米哥为试材,设置52 500株/hm2(D1)、60 000株/hm2(CK)、67 500株/hm2(D2)和75 000株/hm2(D3)4个种植密度,测定不同生长期叶面积、光合速率、产量、粗蛋白含量和还原糖含量等指标以探究适宜密植模式.结果表明,单叶面积和叶面积均受种植密度、品种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相比脆王,米哥在较高种植密度下单株叶面积显著降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群体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米哥的群体叶面积在D3种植密度下比D2低9.47%,两种玉米净光合速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和品种对产量构成均有显著影响.高密度增加了两种玉米空秆率、秃尖长,降低穗长、穗粗和百粒重,甜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D2密度条件下达到峰值.此外,两种甜玉米的粗蛋白和还原糖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黑龙江嫩江地区种植脆王和米哥甜玉米适合选择6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以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甜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