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化工
云南省化工研究院 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
云南化工

云南省化工研究院 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

曾波

双月刊

1004-275X

ynhgzz@126.com

0871-64327010

650228

昆明市滇池路1417号云天化集团科技楼

云南化工/Journal Yunnan Chemical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化工综合性技术刊物。主要报道化学、化工科研成果,交流设计与生产经验,开展学术讨论,介绍国内外化工科技动态。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编刊物。设有研究与开发、磷化学工业、氮肥工业、橡胶加工、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专论与综述、分析测试、工艺与装备、实用技术、知识介绍、研究简报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废旧加氢催化剂中钼回收工艺的研究进展

    邓颖关洪亮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油加氢处理消耗了大量的催化剂,这些废旧加氢催化剂中含有大量的钼资源,若直接丢弃,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从废旧加氢催化剂中回收钼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从废旧加氢催化剂中回收钼的工艺技术进展,主要讨论了火法、湿法、火湿结合法及其他工艺,并对比了各工艺的优缺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原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废旧火法湿法

    羟甲基噻喃酮衍生物的不对称有机催化合成

    陈治明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脯氨酸出发合成了(S)-2-羟基-N-(吡咯烷-2-亚甲基)苯甲酰胺(1a)、(S)-3-羟基-N-(吡咯烷-2-亚甲基)-2-萘酰胺(1b)2种具有多氢键多活性中心有机催化剂,将其用于羟甲基噻喃酮衍生物的合成.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室温25 ℃时,用x=15%1a为催化剂,合成的羟甲基噻喃酮衍生物得到较好的产率(89%)和较高的对映选择性(92%).该方法为具有生物药理活性的羟甲基噻喃酮的合成提供了重要途径.

    羟甲基噻喃酮衍生物有机催化不对称合成

    明胶/花青素智能显色食品包装膜的研究

    陈思儒杨云张文慧赵珑燕...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pH/氨响应型天然染料是智能包装材料发展研究的热点.以明胶和花青素为原料,利用流延法制备明胶/花青素智能显色包装复合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明胶/花青素复合膜的微观形貌,DPPH法测定明胶/花青素复合膜的抗氧化性能,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明胶/花青素复合膜的透光率.结果表明,花青素的加入增大了明胶/花青素复合膜的表面粗糙度,提高了该复合膜的抗氧化性能,但降低了复合膜的透光率.另外,该智能显色食品包装膜能够有效监测猪肉和酸奶的新鲜度.

    明胶花青素流延法显色包装膜

    茶树油微乳的制备及体外评价研究

    张嘉嘉蓝琳舒李佳李康银...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茶树油微乳的配方与制备,并对最优配方进行体外评价研究.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茶树油微乳的配方组成;固定油相质量分数,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混合乳化剂的质量分数和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比例为考察因素,微乳粒径、Zeta电位及多分散系数PI为效应值,采用Design-Expert8.05b软件筛选并验证最优配方,将优化配方进行体外评价试验.结果:茶树油微乳最佳配方为:油相(茶树油)质量分数为5%,乳化剂(Kolliphor RH40)质量分数为11.12%,助乳化剂(Trabscutol P)质量分数为15.44%,水质量分数为68.44%;其平均粒径为17.53 nm,Zeta电位为-16.36 mv,PI为0.035;茶树油微乳体外12 h累积透皮量是茶树油稀释液的3倍,稳定性良好.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能方便准确地得到茶树油微乳的较优配方,可为茶树油临床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茶树油微乳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抛光铝粉爆炸火焰传播规律研究

    杜宇婷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实际工况下粉尘爆炸的传播规律,选取典型抛光铝粉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除尘系统爆炸试验平台,进行了抛光铝粉爆炸火焰传播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爆炸起始阶段,火焰传播速度比较小,但随着传播距离的不断增加,火焰传播速度持续增加,火焰增大速率也逐渐增加;在管道末端前,火焰传播速度超过了100 m/s,最大火焰传播速度达到111 m/s.通过研究为除尘系统爆炸防护提供了解决思路,有助于提高抛光作业场所安全性.

    粉尘爆炸爆炸传播规律抛光铝粉爆炸火焰

    氯甲酸十六酯生产工艺优化及其热稳定性实验

    李舒涛陶宗树付华权王尧...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以光气、十六酯为原料制备氯甲酸十六烷基酯的最优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溶剂、物料配比、光气用量对产品纯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0~30 ℃、m(十六醇):m(氯甲酸十六酯)=1∶1、通入1.2~1.4倍(物质的量比)光气的条件下,能够制备出纯度在99%以上、色度在50以下、w(十六醇)小于0.5%的氯甲酸十六酯优等品.基于优化后的生产工艺,探索了影响氯甲酸十六烷基酯色度的因素,并提出了降低色度的操作方法.通过对氯甲酸十六酯的热稳定性、金属离子热稳定性和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进一步提升了生产过程中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对长烷烃链的氯甲酸酯类产品的安全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及指导.

    氯甲酸十六酯光气法长烷烃链的氯甲酸酯热稳定性

    醋酸改性核桃壳炭对苯酚吸附性能的研究

    边一凡周凌峰李志雄吴明慧...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消除酚类污染物对水体的危害,通过醋酸改性核桃壳制备核桃壳炭吸附剂的方法,研究了所制备的核桃壳炭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的用量、苯酚浓度、初始溶液pH值和吸附温度对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采用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所制备的核桃壳炭进行物相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醋酸为活化剂且质量分数为5%,焙烧温度400℃,2 h条件下制备的5%HAc活化核桃壳炭(400 ℃,2 h)具有最优的吸附苯酚的性能.该吸附材料具有石墨乱层结构,表面孔隙结构丰富.当核桃壳炭用量为0.2 g,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反应30 min,苯酚吸附率为92.4%.核桃壳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了所制备的醋酸改性的核桃壳炭具有优越的吸附苯酚性能,达到了以废治废、以废治污的效果.

    醋酸改性核桃壳活性炭苯酚废水吸附

    酸法工艺磷酸铁比表面积影响因素研究

    柏任流邹芳毛海立慈成刚...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酸铁作为磷酸铁锂的前驱体,其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荷转移阻抗降低、倍率性提高.通过改变酸法工艺中氨水和双氧水的滴加顺序和反应温度来影响磷酸铁析晶条件,利用磷酸铁初始形态来调控转晶过程,探究磷酸铁比表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铁磷比大于0.98时,改变氨水的加入顺序,比表面积有所提升,改变双氧水加入的顺序且第一次加入双氧水的量为二分之一时,比表面积为6.9 m2/g以上,当反应温度为70 ℃时,比表面积有所提升.

    磷酸铁比表面积顺序铁磷比反应温度

    单氯更昔洛韦缩合物的合成

    李鸣海闫煜陈正军
    95-9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以环氧氯丙烷为起始原料合成1-乙酰氧基-2-(酰氧基甲氧基)-3-氯丙烷,然后与二乙酰鸟嘌呤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单氯更昔洛韦缩合物.通过HPLC、1HNMR和LC-MS等手段表征,分别对产品进行结构确证和纯度检测,结果表明,反应条件温和,制备的产品纯度高,可作为更昔洛韦原料药质量控制的杂质对照品.

    更昔洛韦单氯更昔洛韦环氧氯丙烷杂质合成

    白芨花提取物的美白、抗氧化和抗衰老功效研究

    鹿发展刘平平刘娟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白芨花提取物的物细胞毒性、美白、抗氧化和抗衰老功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白芨花提取物对B16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无细胞毒性,说明该提取物使用安全.在质量浓度0.5 mg/mL时该提取物能抑制B16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但不抑制黑色素合成,说明白芨花提取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美白效果.白芨花提取物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性能,其中对自由基清除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与维生素C相当.此外,它能促进成纤维细胞中透明质酸的生成,在皮肤中,透明质酸与弹性蛋白、胶原蛋白等形成含有胞外胶质基质,给予皮肤弹性和韧性支持.这些数据表明白芨花提取物具有潜在的美白、抗氧化及促进成纤维细胞中透明质酸的能力.

    白芨白芨花提取物美白抗氧化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