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

张英杰

双月刊

1672-8513

ynmzxyxb@163.com

0871-65132114

650031

中国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刺叶提取物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及抗氧化作用评估

    濮兴娜冯健郭晶刘明秀...
    275-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唐古特白刺叶对3%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缓解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用唐古特白刺叶提取物给予治疗,通过HE染色法、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的水平,并采用HPLC-ESI-HRMS/MS对白刺叶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指认和鉴定,在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基于HepG-2细胞对活性氧(ROS)、谷胱甘肽转移酶(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水平进行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显著缩短,DAI评分显著增加,血清中IL-6、IL-1β、TNF-α水平(P<0.01)升高,在HepG-2细胞中,模型组活性氧(ROS)水平升高,GSH、SOD、CAT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刺叶提取物组小鼠DAI评分和血清中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1),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减轻,且在HepG-2细胞中,白刺叶提取物组ROS水平降低,GSH、SOD、CAT水平升高(P<0.05).唐古特白刺叶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和活性氧水平,同时升高抗氧化酶密切相关.

    唐古特白刺叶抗溃疡性结肠炎抗炎抗氧化UHPLC-ESI-HRMS/MS

    鸡血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邹晓素吕晓慧赵湘培孙宗喜...
    286-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鸡血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鸡血藤中的活性成分、药物靶点,在DrugBank和OMIM数据库寻找心血管疾病相关靶点.在此基础上,将鸡血藤作用靶点与心血管疾病靶点筛重得到鸡血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靶点.运用在线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DAVID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析和通路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入血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虚拟对接.根据筛选条件[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及查阅文献资料共得到52个化学成分、226个潜在靶点,以"cardiovascular disease"为搜索条件共收集到538个疾病靶点,鸡血藤治疗心血管疾病可能涉及免疫系统、炎症过程和糖脂代谢等多种途径,鸡血藤中大多数化学成分与关键基因(即NOS3、IL-6、VEGFA、MMP9和PPARG)的结合能值<-5.0 kcal/mol.文中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预测了鸡血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提示鸡血藤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其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鸡血藤心血管疾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桑菊饮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作用机制的生物信息学探讨与免疫分析

    祁钰涵马晓北
    294-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免疫浸润分析及分子对接方法从分子层面探讨桑菊饮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桑菊饮所含化学成分及靶点.通过GEO数据库搜索并下载上呼吸道感染相关芯片并提取差异mRNA,整理矩阵后运用R语言CIBER-SORTx包进行免疫浸润分析;limma包分析得到关键差异mRNA作为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相互映射后得到治疗靶点;STRING 11.5数据库进行PPI分析,借助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p<0.05且qvalue<0.2);利用Cytoscape 3.8.1软件,构建相关网络图并通过cytoHubba筛选核心靶点;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筛选共得到桑菊饮中8味药共计169个活性成分及248个作用靶点,CIBERSORTx对22种免疫细胞进行了反卷积分析.PPI分析显示CXCL8、PPARγ、IL1β、MAPK14为关键靶点,GO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提示,桑菊饮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分化、白细胞趋化性、MAPK活性的激活等生物过程,以及AGE-RAGE、Toll样受体、EB病毒感染、IL-17、HIF-1、甲型流感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组方中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为稳定的结合活性.桑菊饮可能是通过柚皮素、木犀草素、槲皮素、花生四烯酸等活性成分作用于IL1β、MAPK14等靶点来改善细胞免疫状态、炎症反应及抗病毒感染等发挥作用,是多成分、多蛋白靶点、多通路过程.

    呼吸道病毒感染桑菊饮免疫浸润分析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标准汤剂的肉桂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研究

    沈建梅杜微波张志强
    307-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符合随行标准汤剂要求的肉桂配方颗粒制备方法和特征图谱.利用挥发油和水提液明确挥发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收集肉桂标准汤剂及肉桂配方颗粒各环节的样品的特征图谱中挥发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比值(H),以肉桂标准汤剂中该比值H汤为参照并利用该比值对肉桂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挥发油包合物及浓缩液进行调配.UPLC特征图谱确定了 5个特征峰,其中1~4号峰分别为原儿茶酸、香豆素、肉桂酸、桂皮醛,并确认了桂皮醛为挥发性成分,其余各成分为水溶性成分;根据挥发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比值关系,在明确了包合率、包合物得率的基础上,得到了挥发油包合物与浓缩液的调配公式,该公式调配后获得的肉桂配方颗粒的H比值为9.25,与随行肉桂标准汤剂的H比值9.08接近,实现了肉桂配方颗粒与肉桂标准汤剂化学成分一致.首次利用特征图谱建立了肉桂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挥发油包合物与浓缩液的调配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保证生产出的配方颗粒在挥发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比例的一致性,对肉桂配方颗粒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药化学肉桂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特征图谱水溶性成分挥发性成分

    银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研究

    史弘宇李桂镇李建敏张仕丽...
    314-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银掺杂二氧化钛(Ag/TiO2)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能力,并以亚甲基蓝为目标物考察了降解时间、光源、pH、催化剂用量、H2O2加入量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可见光下,光降解时间为150 min、pH为9.2,Ag/TiO2的投加量为0.4 g时,Ag/TiO2的光催化性能最优,Ag/TiO2对40 mg/L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了 96.85%,与TiO2在紫外光下的降解效果相当.Ag/TiO2催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通过银的掺杂,拓宽了 TiO2的响应波长覆盖可见光区并使其催化效率大幅提高,该研究对二氧化钛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Ag/TiO2可见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

    二元金属Ni-Fe磷化物制备和电催化性能研究

    李银成林介本苏宝玺申文...
    320-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硫酸镍、硝酸亚铁、次亚磷酸钠和柠檬酸钠在泡沫镍为载体的基底上,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出Ni-Fe磷化物电催化剂,通过SEM测试表征催化剂的结构及形貌,使用EDS能谱仪对样品表面的元素分布,并通过电化学测试催化剂的析氧和析氢及催化活性等参数.结果表明: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Ni-Fe磷化物过电位为232 mV,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过电位为162 mV;Ni-Fe磷化物的催化活性面积(Cdl)为30.7 mF/cm2,相较于Ni磷化物和Fe磷化物的过电位及活性催化面积均有所提升.

    催化剂过电位电化学活性Ni-Fe磷化物

    糖尿病足溃疡难愈性创面的相关研究进展

    郭瑞彭会珍浦仕彪赵云丽...
    325-334,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并发症已成为全球日益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其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率、截肢率及病死率显著,且治疗成本高昂.现阶段由于高糖环境的影响该病病情较为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探明,缺乏精准治疗策略,还无法彻底攻克这一痼疾.糖尿病足溃疡需要确定病因机制并评估合并症,以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法,这是降低下肢截肢风险的关键.综述了糖尿病足溃疡的高威胁因素、发病机制及当前治疗策略的相关研究,为糖尿病患者慢性难愈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及选择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糖尿病足溃疡高威胁因素发病机制治疗手段

    二至丸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彭涛李艳伟李东娜郭虹...
    335-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二至丸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和收集二至丸的药物成分信息,通过Disgenet,TTD,OMIM,Genecards,Drugbank等数据库收集脂溢性脱发相关疾病靶点,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并获取活性药物成分和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图,通过Metas-cape 数据库进行GO生物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用Cytoscape3.7.2进行可视化,构建靶点和通路网络图.收集并筛选到二至丸活性成分15个、靶点170个,与脂溢性脱发相关的靶点533个,共同靶点44个,其中AKT1、VEGFA、IL6、TNF、PPARG、ERBB2、ESR1的相互作用最显著,其参与了 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调控、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前列腺癌、膀胱癌、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等147条信号通路.二至丸可以通过抑制体内炎症发生,改善毛囊细胞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脂质和滋补肝肾、促进头皮局部血管新生等机制治疗脂溢性脱发,体现出了二至丸在治疗脂溢性脱发上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药效特点.

    二至丸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脂溢性脱发

    基于自适应惯性权重PSO-LightGBM的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付芷宁李慧敏徐亚田陶玉虎...
    345-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贷款市场复杂的个人信用风险问题中,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利用Lending Club数据集,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来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首先进行数据处理,再通过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算法处理数据正负样本不平衡的问题,获得完备的信用贷款数据.其次采用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GBM)模型进行训练,并使用自适应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得到LightGBM的最优参数.与多个主流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有更好的性能.

    信用风险不平衡数据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LightGBM模型粒子群优化算法

    基于暗通道先验去雾的SDSS图像去噪研究

    刘执靖许婷婷邓雨禾杨明存...
    351-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的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于2000年开始正式的巡天观测,目前已经产生了海量的光谱和图像数据,但受仪器设备本身和观测条件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观测数据细节模糊或损失等问题.在进行后续数据分析和挖掘之前,对观测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步骤.基于此,将暗通道先验(dark channel prior,DCP)去雾算法应用于SDSS测光图像的去噪处理中,并与B2U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B2U方法相比,DCP算法去噪效果在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上提高了 7.98 dB,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上提高了 7%.

    图像去噪SDSS测光图像暗通道先验自监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