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任彦钧

月刊

1004-6097

czm@ywtd.com.cn

0351-6378029

030024

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Journal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军校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苏爱风陶静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军校大学语文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应通过积极整合教材资源、完善选修课程、拓展活动渠道及改革考核方式等实施专题化教学,以此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育人效果.

    军校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实践

    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审美情趣"

    吴学英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教学例子进行阐述,挖掘语文的审美功能,实现课堂教学从"知识本位"到"审美本位"的转变.

    审美鉴赏教学情境方法策略

    多线合作,实现语文长文短教

    雍春霞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升阅读长篇作品的能力,教师就应采用多线合作方式,如把握情节线,体会作品的构思手法;把握时间线,概括作品主题;把握情感线,体会人物心理变化;把握细节线,认识人物形象.通过这些"线"的整合,实现长文短教.

    高中语文多线合作长文短教

    民俗化散文教学如何平衡"文化味"和"语文味"

    覃丹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化散文的教学应保持"文化味"和"语文味"的平衡,而保持平衡的基础是文本文字承载文化内容,前者为面,后者为里,表里一体.保持平衡的方法为: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思维规律及文本建构规律,围绕课本描写设置民俗情境,按照表现方法解读民俗情感,基于语言特色品味文本风格,通过拓展延伸思考语文人生,从而确保"二味"在由浅入深的文本解读中始终平衡如一.

    初中语文民俗化散文"文化味""语文味"平衡

    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合探讨

    洪艳祺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块占据着重要位置.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阅读能力,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体系.

    生活教育阅读教学融合策略

    高中语文碎片化阅读教学应对策略探微

    李小玲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语文的碎片化阅读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辅助手段积极应对,如有意识引入主题式教学,启动整合式提问,优化合作式探究,从而形成统合、厘清、整合的作用,将碎片化阅读进行科学管理,为学生的阅读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碎片化阅读应对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策略构建探讨

    林立琼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深度学习机制,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度构建.教师从阅读鉴赏、阅读活动、主题发掘、阅读训练等环节展开创新探索,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考的平台,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认知的健康成长.

    高中语文深度学习价值构建

    中学语文游戏教学策略浅探

    杨富昌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参与度更高.具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展开:游戏语文之道术器用;游戏语文之溯本清源;游戏语文之功用前景.从而追寻游戏语文本质,粗线条勾勒游戏语文轮廓.

    道术器用溯本清源功用前景

    涵泳语言,品味散文——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品读路径探赜

    周俊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散文的语言往往是散文的精、气、神所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可以从品味语言入手,有效提升散文教学实效:吟哦诵读,营造氛围;言为心声,知人论世;审美品鉴,含英咀华.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品味语言

    五种思辨方法 助力高考语文

    刘彦刚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紧扣立德树人目标,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从"比较鉴别、挖掘深意、探究因果、层层剖析和辩证思考"五个方面,对语文试卷的思辨特色进行分析和透视,以便为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复习提供思维指导和方法探究.

    全国新高考思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