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天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

杨金波

月刊

1007-8665

yuwentiandi123@sina.com

0451-88060093

150025

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师大路1号

语文天地/Journal Chinese Language World
查看更多>>以学发展观为宗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学术理论创新,凸显语文学科的前沿理念,实践经验和中学生的写作才华,弘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良传统,努力为育人、教学和语文学科的发展服务,积极创办一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百合花》的微观解读

    靳鑫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微观层面进入《百合花》的文本解读:首先对微观解读进行阐述,直面微观解读和细节分析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探求文本的新读法,从两个反复出现的细节"布片""笑"来探讨二者对于塑造人物、彰显主题的重要意义.借由对上述两处细节的分析,进一步强调在人物塑造上需要关注到的细节,包括神态、语言、心理、物象、表现手法这五个方面.同时,关注中秋节、竹、明月、门板、课桌等细节对于营造紧张、激烈的战争环境的作用,以深化学生对小说诗化风格的理解.

    《百合花》微观解读细节

    构建"四有"课堂 助力文化传承

    孙勤香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有"即有理、有趣、有根、有用.构建"四有"课堂,对于语文课堂完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是如虎添翼."四有"课堂能发掘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强化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继承的衔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在语文课堂尽情绽放,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有"课堂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传承

    小学低年级儿童诗读写大单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殷惠萍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文字与图画是儿童阅读、表达的双重通道"为大概念,课程旨在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读懂和创作儿童诗,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通过详细阐述实施步骤,包括图文结合共读、支架辅助创作、分享交流反思,明确了评估体系、学习任务设计,为实施儿童诗读写大单元课程教学提供翔实指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儿童诗读写大概念图文结合评估体系课程开发

    2000-2022年小学语文作业研究回顾与展望

    吴佳欣陈鹏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业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为梳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状况,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 2000-2022 年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小学语文作业呈现阶段性的增长态势,其中受政策影响明显;在选题方面,研究主要聚焦于小学语文及作业设计两大领域.参与研究的群体涵盖了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但目前的合作联系尚不够紧密.研究者的研究设计与方法运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双减"政策与核心素养等议题展开,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元、更深入的探究视角出现.

    小学语文作业可视化分析作业设计"双减"核心素养

    甲骨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贾丽玲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教学不可忽视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教学中,学生准确理解关键字词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甲骨文的形象生动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语言文字之美.在语文字词学习中适当列举甲骨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在语文阅读理解的汉字识记和辨析能力,甲骨文可以帮助学生在诗歌和文言等文章中理解感受关键字词,体悟文章感情.在文化传承方面,甲骨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增强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甲骨文语文教学应用

    时空流转 重拾自我——《边城》背后的沈从文

    陶可欣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边城(节选)》的教学,打开审美想象空间,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深层的情感内涵是其教学难点.突破"节选"限制,将作品放入同一作家的同期作品序列中进行比较、整合、分析,是突破教学难点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作家的同时期作品《湘行散记》与《湘行书简》的研读,进一步结合作家的写作背景,从空间与时间两方面剖析沈从文在返乡途中对自我的重新发现与确认,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内部,探究作者创作《边城》前后的心路历程,以获得更深入的审美体验.

    沈从文湘西《边城》《湘行书简》《湘行散记》自我认同

    《孟子》"为长者折枝"考

    袁子微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子·梁惠王上》中"为长者折枝"的释义,历来存在争议.根据对"折枝"本义和引申义的比较分析,结合文本语境,可知孟子在提倡"尊老爱幼"的举措中,文中主张推行的保民而王的政策,从而实现实施仁政以实现"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具体措施都是指向实用的民本思想,"长者"作为弱势群体,更应得到社会的悉心关怀.经过语用、语境及孟子思想等方面的比照分析,"折枝"一词可引申为晚辈毕恭毕敬地为长者做力所能及的事.

    《孟子》折枝长者保民而王仁政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文本多元解读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张韵婕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元解读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阅读课文文本以获得自身多元的审美体验,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符合新课标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学生自主、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持"的教学建议.然而,课堂教学是有限的,课堂时长、师生能力等都会限制文本的多元解读,尤其是教师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把自身解读的过程充分地教给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解决学生的阅读疑问是不够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语文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元解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发展学生思维的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多元解读有限性阅读教学

    指向元认知能力发展的自读课文深度学习

    冼敏怡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读课文作为联结教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的纽带,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自读,本质是自学.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顺利开展自主阅读,尤其是元认知能力,影响着学生自读的有效性.教师应采取措施激活元认知知识,夯深度自读之基;优化元认知体验,鼓深度自读之劲;引领元认知监控,扼深度自读之要,充分发挥元认知各结构成分的效能,以推动学生深度学习自读课文.

    元认知深度学习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

    智慧课堂背景下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中的思辨阅读

    王娴君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创新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高效、互动、个性化的特点,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立足智慧课堂,项目化学习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思辨阅读作为项目化学习的关键环节,更是对学生思维品质与阅读能力的双重锻炼.基于此,从初中语文项目化教学思辨阅读的内涵与特点入手,探索智慧课堂视域下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思辨阅读的重要意义以及应用策略十分必要,以期为培养具有高阶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智慧课堂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思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