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信息
国家卫生部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分会 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医学信息

国家卫生部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分会 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辛映继

半月刊

1006-1959

yxxx1987@126.com

029-82213414,82250088-8701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大厦12层

医学信息/Journal Medical 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唯一一本计算机医学应用的杂志。该杂志主办刊的方向上始终走在学术质量的前沿,突出最新的医学信息、科技信息,充分发挥期刊在学术上的应用价值,将《医学信息》杂志办成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的高质量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定量分析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前后视网膜血管的变化

    李义杰段永刚殷俏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前后视网膜血管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我院诊治的7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7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治疗,比较两组视网膜动脉和静脉血管指标[血管壁厚度(WT)、血管壁截面面积(WCSA)、壁腔比(WLR)];并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视网膜静脉血管指标(WT、WCSA、WLR)、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视网膜动脉WT、WCSA、WL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视网膜静脉WT、WCSA、WLR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 WT、WCSA、WLR及CRT均小于治疗前,BCVA大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均无眼内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仅出现轻度结膜下出血,未进行干预后自行吸收;眼压升高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视网膜血管管径狭窄,血管壁增厚,临床可将WT、WCSA、WLR指标作为预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重要参数指标,且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效果良好,可促进视网膜血管指标恢复.

    抗VEGF药物激光光凝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中心视网膜厚度

    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辉王赢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万载县人民医院拟行LC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组(30例)与异氟醚组(30例).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泵注麻醉,异氟醚组则应用异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警觉-镇静量表(OAAS)]、血流动力学水平[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麻醉苏醒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氟醚组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MAP高于异丙酚组,HR低于异丙酚组(P<0.05);异氟醚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异丙酚组(P<0.05);异氟醚组术后MMSE评分低于异丙酚组,术后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高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 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均可为LC治疗提供良好麻醉条件,二者麻醉效果相当,但后者更有利于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苏醒更快,但存在一定术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异丙酚异氟醚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娇娇李超王芳张硕...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4月-2022年4月入住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共84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两组:LVEF<50%者为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组14例,LVEF≥50%者为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组70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吸烟指数、住院时间、动脉血气分析(pH、PaO2、PaCO2、乳酸)、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血清白蛋白、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pre).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血气pH值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PCO2、乳酸、NT-proBNP、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FEV1%pre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保护因素.结论 对于血清白蛋白低、肺功能分级高、血气分析乳酸值高的患者,应尽早行心脏彩超检查,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根据EF值尽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改善患者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危险因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麦角新碱、缩宫素三联疗法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子宫复旧的影响

    吴丹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CTI)、麦角新碱(EM)、缩宫素(OT)三联疗法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6月-2023年6月天津港口医院拟行阴道分娩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EM联合OT治疗,观察组则应用CTI、EM、OT三联疗法,比较两组用药效果、产后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产后Hb下降≥30 g/L占比]、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头晕、心悸、血压异常)、子宫复旧情况(宫底下降速度、恶露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用药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产后24 h,两组Hb水平低于产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Hb下降≥30 g/L占比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底下降速度大于对照组,且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I、EM、OT三联疗法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具有良好预防效果,可降低其产后出血量,减少Hb流失,加速子宫复旧,且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麦角新碱缩宫素子宫复旧

    三种分娩镇痛法对产妇疼痛度、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李群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三种分娩镇痛法对产妇疼痛度、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我院分娩的8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导乐镇痛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组,各组27例.比较三组镇痛疼痛评分(VAS)、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硬膜外镇痛组VAS评分均低于导乐镇痛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组,且经皮神经电刺激仪低于导乐镇痛组(P<0.05),而三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导乐镇痛组(P<0.05),但硬膜外镇痛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组产妇自然分娩均高于导乐镇痛组,中转剖宫产均低于导乐镇痛组(P<0.05),而三组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导乐镇痛组(P<0.05),但硬膜外镇痛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导乐镇痛比较,硬膜外镇痛与经皮神经电刺激仪镇痛效果相当,可缩短第一、第二产程时间,降低镇痛评分,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中转剖宫产率,且可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因此,硬膜外镇痛与经皮神经电刺激仪镇痛方式可在分娩镇痛中加以应用.

    导乐镇痛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母婴结局

    白细胞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临床价值

    任格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507例,根据白细胞数量分为A组[白细胞数量(4~10)×10 9/L]和B组(白细胞数量>10×10 9/L),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院内病死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AMI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 两组白细胞数量、年龄、EF值、吸烟、术后他汀、服用血管活性药、MACE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院内病死率为7.89‰,低于B组的9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年龄、心衰、血管活性药物是影响AMI患者死亡的独立因素,即白细胞高是白细胞正常发生死亡概率的0.993倍,中性粒细胞高是中性粒细胞正常的1.052倍,年龄大是年龄小的1.060倍,发生心衰是不发生心衰的4.423倍,不使用血管活性药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0.282倍.结论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年龄、心衰、血管活性药物是AMI死亡的预测因素,应用白细胞计数对患者结局的预测可以有助于临床决策.

    急性心肌梗死白细胞预后

    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情况调查及支原体药敏分析

    李秋平邱世香赖华英何六六...
    119-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中的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以2023年1月-12月石城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9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女性为研究对象,开展支原体分离与药敏试验,统计其支原体感染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支原体检出情况,同时分析支原体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69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女性中,支原体感染者共406例,支原体感染率为58.50%,其中解脲脲原体(Uu)阳性占比为47.26%(328/694)、人型支原体(Mh)阳性占比为1.15%(8/694)、Uu+Mh混合阳性占比为10.09%(70/694).不同年龄段支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支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31~40岁、21~30岁、20岁以下、41~50岁、50岁以上.药敏试验显示,敏感性排名前3位药物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其在Uu、Mh及Uu+Mh感染中的药物敏感性均超过85%;敏感性排名后3位为克林霉素、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其在Uu、Mh及Uu+Mh感染中的药物敏感性均低于20%,而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仅在Uu单一感染中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支原体感染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主要类型,以Uu感染最为常见,多见于31~40岁及21~30岁年龄段患者,其敏感抗菌药物包括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等.

    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阳性药敏分析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四环素类抗生素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陈晨陈曦吴强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支气管炎小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促)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i)及呼吸峰流速(PEF)]、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气促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P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确切,可改善肺功能,促进临床症状快速消失,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急性支气管炎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

    张海珍
    127-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SU)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遂川县妇幼保健院拟行剖宫产分娩的60例SU产妇,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处理,观察组则采用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处理,比较两组PPH预防效果、出血量(术后12、24 h)、输血率、血红蛋白(Hb)、产后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预防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输血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的Hb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Hb下降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子宫底下降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对SU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良好预防作用,可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减少其血红蛋白流失,加速产后恢复,且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

    产后出血瘢痕子宫剖宫产麦角新碱缩宫素

    二羟丙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肖穷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二羟丙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23年1月-6月湖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COPD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二羟丙茶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喘息、咳嗽、咳痰)、病情改善情况[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CAT)、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喘息、咳嗽、咳痰)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AT、SGRQ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AT、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羟丙茶碱在COPD患者中具有确切治疗作用,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加速症状缓解,促进病情转归,且具有良好用药安全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二羟丙茶碱症状缓解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