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鸢尾素对糖尿病大鼠肌腱干/祖细胞修复能力的影响

    陶维冬施玉博张勉王雷...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鸢尾素对糖尿病性肌腱病大鼠及肌腱干/祖细胞(TSPC)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TSPC分为对照组(完全培养基)、高糖组(完全培养基+葡萄糖4。5 g/L)和鸢尾素组(完全培养基+葡萄糖4。5 g/L+500 ng/ml鸢尾素),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鸢尾素对TSPC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研究鸢尾素对TSPC分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最后,选用24只8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3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每组8只。设置对照组(健康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糖尿病组(糖尿病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鸢尾素组(糖尿病大鼠+腹腔注射鸢尾素),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给予鸢尾素进行干预,对各组跟腱进行组织染色,评估鸢尾素在体内对TSPCs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TSPC增殖活性下降(P<0。01)。鸢尾素组TSPC增殖活性高于高糖组(P<0。01)。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显示,高糖组TSPC迁移能力低于对照组(P<0。01)。鸢尾素组TSPC迁移能力强于高糖组(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高糖组Tnmd、SCX和Collagen Ⅰ表达低于对照组,Sox9和MMP-13表达升高(P<0。01)。与高糖组比较,鸢尾素组Tnmd、SCX和Collagen Ⅰ表达升高,Sox9和MMP-13表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中p-PI3K和p-Akt表达下降(P<0。01)。鸢尾素组p-PI3K和p-Akt的表达高于高糖组(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糖尿病组比较,鸢尾素组大鼠跟腱组织病变程度明显减轻,Tnmd表达增加,Sox9表达降低(P<0。01)。结论 鸢尾素可以增强高糖微环境下TSP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抑制其错误分化,从而延缓糖尿病性肌腱病大鼠跟腱病变的进程。

    肌腱干/祖细胞鸢尾素糖尿病肌腱病PI3K-Akt信号通路

    基于CiteSpace探讨国内外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

    贾欢欢宋文婧吴民民朱路文...
    8-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可视化分析国内外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方法 检索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TMS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情况等进行分析,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中英文文献2 031篇,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纳入909篇文献,发文量>7的核心作者31位,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Daskalakis,Zafiris J,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多伦多大学,热点关键词是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疗效、难治性抑郁症等,发现11个关键词聚类和25个突现关键词。中文数据库共纳入1 122篇文献,发文量>3的核心作者44位,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张朝辉和谭庆荣。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热点关键词是疗效、认知功能、睡眠障碍等,发现10个关键词聚类和25个突现关键词。结论 国内与国外的研究热点集中在TM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相关机制上,国内侧重于TMS与抗抑郁药物、针刺、补充疗法的联合应用和神经递质的研究,国外侧重于TMS的不同刺激模式和脑区功能连接的研究。

    经颅磁刺激抑郁症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孟德尔随机化探索绿茶摄入量及消费频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杨文菲蒋新军张翔叶彩花...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讨绿茶摄入量及消费频率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旨在为两者之间的潜在关联提供更可靠的证据。方法 使用GWAS数据库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用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作为补充。敏感性分析中,采用Cochran's Q进行异质性检验,并通过MR-Egger回归法截距和MR-PRESSO方法评估多效性。结果 IVW结果显示,绿茶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存在负向因果关系(OR=0。996,95%CI:0。994~0。999,P=0。005);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回归法与IVW方向一致,分别为(OR=0。993,95%CI:0。988~0。997,P=0。007)和(OR=0。995,95%CI:0。992~0。998,P=0。001)。同样,绿茶消费频率也显示与2型糖尿病存在负向因果关系(OR=0。857,95%CI:0。781~0。940,P=0。001),加权中位数(OR=0。992,95%CI:0。668~1。470,P=0。972)、MR-Egger 与(OR=0。875,95%CI:0。773~0。991,P=0。036)与 IVW 方向一致。敏感性分析中均P>0。05,提示选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均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与绿茶摄入量和消费频率之间均未存在显著关联(P>0。05),提示2型糖尿病和绿茶摄入量和消费频率之间不存在反向因果关联。结论 较高的绿茶摄入和消费频率可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绿茶摄入量绿茶消费频率2型糖尿病孟德尔随机化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李梅蒙斯雅翟巾帼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急诊科入院的428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321例TBI患者数据作为训练集,2023年1月至12月的107例TBI患者作为验证集。依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及异常组。分析TBI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检验模型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患者获益情况。结果 训练集中165例TBI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1。4%。正常组和异常组入院时脑疝、入院时肺部感染、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入院24 h补液量、入院24 h输血史、入院24 h内手术、受伤至入院24 h内应用抗菌药物、吸烟史、肝脏疾病史、年龄、入院时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入院时国际标准化比值、入院时纤维蛋白原、入院时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GCS评分(3~8分)、入院24 h内手术、受伤至入院24 h内应用抗菌药物为TBI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OR=3。548、4。650、2。749,P<0。05)。构建回归方程为Logit(P)=1。266 ×入院时GCS评分(3~8分)+1。537 ×入院24 h内手术+1。011 ×受伤至入院24 h内应用抗菌药物+0。056。训练集预测TBI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验证集为0。84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理想曲线与校准曲线重合度高,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训练集和验证集阈值概率分别为0。14~0。86和0。13~0。84时,模型获益阈值广泛,具有实用价值。结论 入院时GCS评分、入院24 h内手术、受伤至入院24 h内应用抗菌药物是TBI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以这些参数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TBI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创伤性颅脑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

    基于CiteSpace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现状及前沿热点变化趋势分析

    谢磊贺敬龙徐阳美张敏...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前沿热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2002年1月至2024年6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文献,采用NoteExpress软件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清洗,采用CiteSpace 6。1。1分析年发文量时间分布情况,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节点进行共现分析,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时线分析及突现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共412篇,年发文量整体呈现波动增长的总趋势。发文最高的3位作者依次为唐健元、胡思源、刘炳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发文最多的机构。排除与研究主题相同的关键词后,高频关键词包括"临床试验""人用经验""中药复方""中药制剂""临床价值"等;分析了 11个关键词聚类,并对其进行了时间线分析;突现分析显示了 13个关键词,突现强度排前3位的依次为"人用经验""中药""临床价值",近几年突现的关键词有"人用经验"。结论 2002年至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领域经历了探索阶段、深入发展阶段及创新发展阶段,研究热点包括临床试验、人用经验、中药复方、临床价值等,人用经验和临床价值是近几年的研究前沿,该领域的研究变化趋势及热点前沿与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密切相关。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中药法规

    针灸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韩沂晓王东岩王春霞霍宏...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近年来,针灸因其独特疗效在TBI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对其作用机制的探讨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梳理近5年针灸治疗TBI的相关研究发现,针灸可通过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抗炎及调节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突触可塑性和细胞能量代谢等多靶点改善TBI的临床症状。但仍缺乏系统深入高质量的研究,未来研究应围绕血脑屏障保护、脑肠轴等热点研究更深入探索针灸起效机制,为阐明针灸治疗TBI的潜在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针灸创伤性颅脑损伤机制综述

    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进展

    韩琳王东信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后肺部并发症(PPC)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18年的专家共识指出PPC是一系列具有共同病理生理机制的呼吸道疾病,包括肺不张、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误吸。根据加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预测模型,PPC发生率在低危患者中为1%~3%、中危患者中为6%~13%、高危患者中为38%~45%。PPC的发生对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均有负面影响。短期内,PPC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显著提高了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长期看,PPC伴随5年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增加和非恶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PPC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的基础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如吸烟)、手术类型和围手术期管理等。预防措施如戒烟、术前预康复和使用微创手术技术等可降低PPC发生率,但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术后肺部并发症结局预后危险因素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

    王思雪周纯祎袁越张艾琳...
    50-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认知健康和痴呆间的阈值状态,高心理弹性水平可对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延缓恶化进程。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认知功能受损防治中心理弹性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制订心理干预方案,促进心理健康;从心理弹性的概念发展、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现状等方面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特异性量表研究,制订轻度认知障碍心理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轻度认知障碍心理弹性测评工具影响因素

    脊髓损伤后细胞自噬与炎症反应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王雅欣董贤慧刘雪洁李佳璇...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髓损伤(SCI)是由各种因素导致脊髓结构和功能破坏的严重致残性病变。SCI可激活多种炎症细胞及相关信号通路,在损伤部位形成复杂的炎症微环境,影响SCI修复。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通过调控自噬可维持炎症反应的平衡,炎症也可反作用于自噬,在SC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自噬和炎症在疾病中的机制备受关注,理清"SCI-信号通路-细胞自噬和炎症"的链条关系有利于把握SCI后动态病理变化,并找到改善SCI的方法。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SCI后细胞自噬和炎症反应的相关信号通路,以此为靶点为SCI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脊髓损伤细胞自噬炎症反应神经元信号通路

    脉搏波在高血压中西医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咏斯吕浩琪石光煜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是中国主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长期的血压升高易导致心、脑、肾和血管等多种组织器官损伤,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鉴别对指导治疗至关重要。脉搏波是由心脏周期性收缩、舒张对血管壁产生挤压,引起血管周期性震荡并向外周传播而形成的波形,其向前传导的速度称为脉搏波传导速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因其准确敏感、操作简便、无创及可重复性强等显著优势,在高血压的早期检测和预防中展现广阔的应用潜力。本文详细阐述脉搏波的原理,并重点探讨脉搏波在无创血压测量、高血压发病预测、血管弹性评价、高血压中医证型和脉象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及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评估,旨在深入挖掘脉搏波可发挥的重要辅助作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脉搏波高血压中西医诊疗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