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脾胃培源方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γ干扰素、肿瘤特异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吴莹张艺殷微王璇...
    114-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脾胃培源方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γ干扰素、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64例脾胃虚弱型CAG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服用脾胃培源方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胃镜和病理积分、胃功能指标、γ干扰素和TSGF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胃脘胀满、胃脘疼痛、纳呆和食后脘闷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镜、病理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胃镜积分及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和活动性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PG Ⅰ与PG Ⅱ比值(PGR)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17、PGⅠ和PGR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γ干扰素和TS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胃培源方可有效缓解脾胃虚弱型CAG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黏膜损伤,改善炎症环境,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培源方临床疗效炎癌转化

    动态监测脑利尿钠肽、D-二聚体、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

    王丹平孟凡亮朱洪斌范小玉...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脑利尿钠肽(BNP)、D-二聚体(D-D)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住院治疗的16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1年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64例)和预后良好组(98例),记录并分析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吸烟史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入院第7天血清BNP、D-D水平低于第1天,AGR水平高于第1天(P<0.05);入院第1天,预后不良组BNP、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AGR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OR=4.125,95%CI:1.632~10.428,P--0.003)、入院第 1 天血清 AGR 低(OR=0.008,95%CI:0.001~0.071,P<0.001)、BNP 高(OR=1.097,95%CI:1.045~1.151,P<0.001)、D-D 高(OR=46.669,95%CI:5.374~405.269,P<0.001)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血清BNP(r=0.376,P<0.001)、D-D水平(r=0.351,P<0.001)与AECOPD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入院第1天AGR(r=-0.296,P<0.001)与AECOPD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入院第1天血清BNP、D-D、AGR指标联合预测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AUC高于各项指标单一预测(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BNP、D-D和AGR水平对于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入院初期的血清指标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动态监测脑利尿钠肽D-二聚体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预测价值

    基于"寒胜则浮"理论探析痛证

    李雪珂吴圣贤杜雅薇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寒胜则浮"中对"浮"的解释,即形体浮肿、神气外浮,从形神两个方面出发,阐述寒邪致痛的病机特点及临床治疗.从寒胜形浮来看,可分为寒伤形体及阳虚寒化两个部分,主以形体浮肿,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从寒胜神浮来看,可分为心神内动及阳虚敏化两个部分,主以神气外浮,痛阈下降,感邪即痛.提出散寒以消形浮、温阳以安神浮是痛证治疗的关键.从"寒胜则浮"理论探析痛证,旨在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为现代临床从寒论治疼痛性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思路.

    病因病机寒胜则浮痛证理论探讨

    刘金民从"和少阳,调枢机"理论辨证论治耐药性癫痫经验

    陈俊龙刘佳霖李淑芳常青...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耐药性癫痫是指癫痫患者在接受≥2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仍无法控制的一种复杂发作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痫证"的范畴.刘金民教授认为少阳转枢不利是耐药性癫痫的核心病机,病因涉及气郁、痰瘀、精血亏虚等多种因素,治疗上倡导从"和少阳,调枢机"角度入手,将"开阖枢机、通利三焦、补虚培元"法贯穿遣方用药的全程,善用柴胡剂,喜用风药、虫药和补药,临床疗效显著.本文总结刘金民教授治疗耐药性癫痫的理论思想与辨治思路,并附1则验案加以阐释,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指导.

    耐药性癫痫痫证和少阳,调枢机名医经验刘金民

    基于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

    邱林景王晓磊张菁李文慧...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药复方专利,探析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建库至2023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治疗DPN的复方专利数据,运用R语言(v 4.3.2)、Cytoscape(Version 3.10.1)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数据建模、用药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以探讨DPN的组方规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DPN专利数据113项,涉及中药249味,药物累计频次1 145次.用药频次排名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黄芪、当归、丹参、川芎、桂枝、鸡血藤、赤芍、白芍、地黄、红花.中药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常见,多归肝、肾经.聚类分析共得到2个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共筛选出4组二项常用药对和32组三项关联药物组合,常用药对组合有鸡血藤-黄芪、延胡索-黄芪、桂枝-黄芪、桃仁-黄芪,常用角药组合有黄芪-延胡索-鸡血藤、当归-牛膝-川芎.中药共现网络显示,重要节点有黄芪、当归、丹参、桂枝、川芎、鸡血藤、赤芍等.结论 治疗DPN的中药复方专利多用黄芪配伍当归、丹参、川芎、鸡血藤、赤芍、红花、川牛膝等活血药以益气活血通络,且多使用藤类药、虫类药通络祛邪,可为临床诊治DPN扩展思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专利中药复方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借鉴整合医学模式探讨糖脂代谢病的中药防治

    刘颖徐凤芹张秀媛林谦...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合医学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整合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整合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形成的新医学体系.糖脂代谢病以糖、脂代谢紊乱为核心,包括糖脂异常、肥胖、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其多阶段、多机制、多途径发病,多病并存等特点使管理难度增加,成为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本文借鉴整合医学模式,探讨中药在糖脂代谢病防治中的应用,包括借鉴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实现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整个防治过程的动态整合.以脏腑相关为依据,整合中医发病机制;整合调控靶点,多途径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并利用代谢组学、基因测序等现代技术,优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实现协同增效.不仅治疗患者的躯体疾病,还注重其心理和情绪状态,整合身心同治方案.

    整合医学糖脂代谢病中药理论探讨

    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调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用药规律研究

    王路遥宋明珠何文烨张钰涵...
    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的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界面,检索中药复方治疗DVT的专利,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4年3月.采用Excel进行频数统计,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分别进行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总结高频中药,分析复方四气、五味和归经分布,挖掘核心中药组合.结果 共纳入25项专利,涉及128种中药,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位单味药分别是当归、红花和三七;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心、脾经居多.关联规则中常用药对有红花-当归、当归-三七,常用角药有红花-桃仁-当归、红花-当归-三七;将相关度设为9,惩罚度设为4,得到15组3药的核心组合;采用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新方聚类组合共10组;再次聚类后,得到5个治疗下肢DVT的新处方.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DVT多以活血、通络、除湿为治疗原则,治病求本,标本兼顾.通过探索隐性规律,得到治疗DVT新处方,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深静脉血栓数据挖掘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用药规律

    杨锦潮刁一芮陈隽鹏高超...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裴晓华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国际门诊部看诊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采用Excel 2019描述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采用R studio 4.3.3软件分析关联规则、聚类,比较月经异常组、未诉月经异常组处方间Jaccard系数、组内φ系数,并进行可视化.结果 本研究共发现1 020首处方涉及226味中药,总频次为14 765次,高频药物有甘草、当归、川芎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肺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黄芪-川芎-白芷-当归关联密切,药对川芎-当归参与构成药物组合最多.聚类分析得到6类药对或新方.组间比较发现,92.36%的Jaccard系数<0.5,炒麦芽-焦山楂、醋乳香-醋没药为特殊药对.结论 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方规律为重视内调外透,善调女子冲任气血,对临床治疗和传承有重要意义.

    非哺乳期乳腺炎数据挖掘裴晓华用药规律

    唐蜀华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辨证论治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经验

    包迪妮苏晓明刘春玲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临床死亡率,但术后再发心绞痛已成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不容忽视.本文总结唐蜀华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治疗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经验.唐教授总结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基本病机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有余,为本虚标实证,基本治法为温补、活血、理气为主.临证时,需结合患者病程长短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辨证论治,临床获效显著,其诊疗经验可为临床拓宽思路.

    唐蜀华阳化气,阴成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绞痛

    基于"阳微阴弦"理论探讨虚、痰、瘀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

    蒋昉纯张会超范红玲袁彬...
    16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且其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心肌纤维化(M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特征性病理变化.MF是由心肌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心肌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过量聚集所致.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将MF归入"胸痹""心悸""心胀"等范畴,"阳微阴弦"是对胸痹病机的高度概括,提出胸中阳微不运,气化不利聚而生痰;血液不运,渐而阻滞脉道,导致疾病发生,病变之本为阳微则胸阳不振,病变之势为阴弦则痰瘀渐生.可见"阳微阴弦"与虚、痰、瘀三者关系密切,在MF的病理演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阳微阴弦"理论,从中西医结合角度阐明虚、痰、瘀与MF的关系,并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思路,提出急性期以"祛痰化瘀阻其变佐以补益",缓解期以"益气温阳治其本兼以祛邪",遵循病机变化特点调整用药方案,探讨和分析能否有效延缓或改善MF的病理改变,为中西医结合防治MF提供新思路.

    心肌纤维化阳微阴弦益气温阳祛痰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