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乌头不同叶片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及打顶对根的影响

    毛柳英陈灵丽田梅马青...
    1-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乌头传统栽培中打顶的生产工艺,对乌头不同位置叶片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打顶前后根进行质量及成分比较,以明确乌头叶片中化学成分的分布,为打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柱温 45℃,流速 0。4 ml/min,对乌头顶叶、不同部位的叶片(前 6 片叶)、打顶前后根部样品中二萜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检测,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打顶工艺对乌头的影响。结果 顶叶中分布着含量与数量极其丰富的二萜生物碱类成分,在顶叶检测出 60 种化学成分,其中 25 个为顶叶中的特异性成分,特异性成分类型为单酯型、双酯型及三酯型二萜生物碱。与顶叶比较,相对成熟的叶片(第1~6片)二萜生物碱类成分的个数明显降低,且不同类型化合物降低的程度依次为三酯型≈双酯型>单脂型>醇胺型,即双酯型及三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在成熟叶片中迅速降低。对乌头进行打顶处理后,根的产量增长10%/个,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打顶前后地下根中存在Songorine、7-deoxylycoctonine、Fuziline、chasmanine、14-acetyltalatizamine、10-OH-mesaconitine、mesaconitine等主要差异成分。结论 乌头顶叶中存在大量且特异的二萜生物碱类成分,打顶工艺对不同部位二萜生物碱的分布有影响且对乌头的增产有重要作用。

    乌头顶叶二萜生物碱打顶工艺

    首都国医名师钱文燕治疗痤疮的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吕书影曲保全林文君杨顶权...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归纳首都国医名师钱文燕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 2014年 1月至 2022年12 月钱文燕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门诊处方,数据筛选和整理后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以及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处方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核心组合等进行挖掘讨论。结果 共收集 301 例处方,涉及 170 味中药,累计用药频次 4690次,高频药物(频次≥40)29味。高频药物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主要归肝、肺经,功效以清热类药物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核心药物配伍组合为"金银花-连翘-黄芩-赤芍-蒲公英",K-means聚类得到新方3则。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了钱文燕教授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钱文燕教授临床治疗中多用寒、苦味药物,多入肝、肺经,临证治疗以清热泻火、除湿化瘀为主,临床疗效颇佳。

    痤疮钱文燕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蒲公英治疗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

    吴昭蓉杨素芳李文意陈少锋...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和体外实验探讨蒲公英治疗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STITCH、BATMAN-TCM、GEO、中药研究数据库、Bindingdb、DAVID数据库获取蒲公英的活性成分及卵巢早衰的潜在靶点,构建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KEGG富集分析。通过卵巢颗粒细胞在不同浓度H2O2 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选择最佳造模条件构建卵巢细胞早衰模型(模型组),另采用不同浓度的蒲公英甾醇预处理细胞,选择后续干预的最佳浓度。将细胞设置空白组、模型组及蒲公英甾醇高、低剂量组。蒲公英甾醇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蒲公英甾醇预处理 24h后和模型组一同加入H2O2,空白组不做处理。干预结束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质、细胞核中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结果 数据库共筛选出蒲公英活性成分 23个,相应的作用靶点345个,卵巢早衰相关靶点基因497个,二者共同靶点基因61个,涉及的通路有HIF-1信号通路、蛋白聚糖作用等。当用 600 μmol/L H2O2 处理细胞 4h,细胞活力最接近IC50。蒲公英甾醇浓度为 7。5、15。0 μmol/L时,细胞活力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ROS相对荧光强度高于空白组,蒲公英甾醇高、低剂量组低于模型组(P<0。05)。四组细胞质HIF-1α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细胞核HIF-1α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蒲公英甾醇高、低剂量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蒲公英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卵巢早衰,其代表性成分蒲公英甾醇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发挥治疗卵巢早衰的功能。

    蒲公英卵巢早衰网络药理学抗氧化

    消退素D1对结肠癌细胞K-Ras/Notch信号通路串话的影响

    杜恒吴安定余洁王飞...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消退素D1(RvD1)对SW620结肠癌细胞K-Ras/Notch信号通路串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和克隆形成方法评估RvD1(0。0、62。5、125。0、250。0、500 nmol/L)对SW620结肠癌细胞短期和长期增殖的影响;将SW620 结肠癌细胞分成空白组、RvD1 组、K-Ras组、K-Ras+RvD1 组。空白组不进行处理,K-Ras组和K-Ras+RvD1 组转染K-Ras质粒,RvD1 组和K-Ras+RvD1 组用 250 nmol/L的RvD1 处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L-6、K-Ras、NICD、p-p65、p65、vimentin、N-cadher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IL-6、K-Ras和NICD蛋白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水平。结果 125。0、250。0、500。0 nmol/L RvD1 抑制SW620 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P<0。05)。在RvD1 组中,IL-6、K-Ras、NICD、p-p65、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组,E-cadherin表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as 组的 NICD、p-p65、vimentin、N-cadherin的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E-cadherin表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as+RvD1组的NICD、p-p65、vimentin、N-cadherin表达及细胞侵袭和迁移水平均低于 K-Ras组,E-cadherin表达高于K-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D1 通过抑制IL-6 表达,抑制K-Ras对Notch信号通路串话,降低下游核因子-κB水平和上皮-间质转化特性,削弱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消退素D1结肠癌细胞串话RasNotch

    淫羊藿苷对骨折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吴启弘张永祥余江何立民...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淫羊藿苷对骨折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SD大鼠 5只,8周龄,雌雄不限,体重(290±20)g。麻醉大鼠,于右膝髌骨内侧做一切口,暴露股骨髁间凹,在髁内钻孔后,将克氏针插入胫骨髓腔,钢锯横行截断股骨,形成横行骨折,缝合。骨折后 2d,麻醉后断颈处死,剥离股骨,体外分离BMSCs。取第三代BMSCs分为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加入终浓度为 1、10、100 μmol/L的淫羊藿苷溶液)。检测各组BMSCs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矿化结节面积、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 5(STAT5)、p-STAT5 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光密度(OD)值、ALP活性、矿化结节面积占比均升高,JAK2、p-STAT5/STAT5 均降低(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OD值、ALP活性、矿化结节面积占比均升高,JAK2、p-STAT5/STAT5 均降低(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OD值、ALP活性、矿化结节面积占比升高,JAK2、p-STAT5/STAT5 均降低(P<0。05)。结论 淫羊藿苷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5通路促进骨折创伤大鼠BMSCs增殖及成骨向分化。

    淫羊藿苷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帅振虹张婉菁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40只SPF级SD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4组,对照组、模型组、TEAS组和激素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使用雷公藤多苷片连续灌胃 14d建立PO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TEAS组给予电子针疗仪刺激20 min,1次/d,共干预 2周;激素组给予戊酸雌二醇溶液 1 mg/(kg·d)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仅给予相同时间的抓取和固定,不予任何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TUNEL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微小RNA-23a(miR-23a)、SMAD同源物 5(SMAD5)、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2、AMH水平降低,FSH水平升高(P<0。05);颗粒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EAS组及激素组大鼠血清E2、AMH水平均升高,FSH水平均降低,颗粒细胞凋亡率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SMAD5蛋白表达减少,而miR-23a、Caspase-3 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TEAS组及激素组大鼠卵巢SMAD5蛋白表达增加,miR-23a、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 TEAS能够有效调节POI模型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可能通过miR-23a/SMAD5 信号通路,下调凋亡调控蛋白Caspase-3 的表达,从而减少颗粒细胞的过度凋亡,改善卵巢功能。

    经皮穴位电刺激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颗粒细胞凋亡miR-23a/SMAD5信号通路

    铁死亡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同娟刘靖芳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是最主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及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铁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其特征是铁依赖性活性氧生成、氧化还原失衡导致细胞膜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铁死亡不仅可以损伤肾小管,而且与肾小球系膜细胞、足细胞的损伤也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铁死亡的信号调控机制,以及铁死亡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铁死亡铁超载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具有"药辅合一"双重特性的中药凝胶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研究进展

    胡雨欣胡万萱赵杰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足溃疡常导致难愈性慢性创面,传统的纱布等敷料难以满足当前临床治疗的需求。新型"药辅合一"中药凝胶具备了治疗和敷料的双重特性,具有抗炎、抗溃疡和伤口修复等药理活性,同时能够提供创面修复所需要的湿润环境,有较好的伤口包裹性及优秀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本文就常见的"药辅合一"中药凝胶在创面愈合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及后续功能性敷料的开发研究提供基础。

    中药凝胶药辅合一敷料糖尿病足溃疡慢性创面综述

    电子舌技术在中药、蒙药中的应用概况及展望

    德格吉日呼包勒朝鲁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舌技术是一种识别、检测未知液体样品的智能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可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它取代了药物开发和生产常规分析中的人体面板,使用人体面板测试产品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获得更可靠的分析结果。这对于建立科学、合理、客观的药品质量评价模式,对促进医药发展,蒙药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电子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构成,综述电子舌对中药五味(酸、苦、甘、辛、咸)的评价、辨识、表征、物质基础、炮制、质量控制等研究概况,并以此为参考对电子舌技术在蒙药六味(甘、酸、咸、苦、辛、涩)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其今后在蒙药六味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电子舌中药五味蒙药六味展望

    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骏吉逯子衡蔡青城杨家祥...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骨关节炎(KOA)是以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退行性关节疾病,慢性低度炎症起核心作用。针刺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治疗效果显著,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未明确。针刺减轻KOA炎症反应的机制涉及巨噬细胞、细胞因子、肠道菌群、炎症信号通路等方面。本文总结近年关于针刺减轻KOA炎症反应的相关文献,对针刺减轻KOA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作一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膝骨关节炎针刺机制炎症反应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