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英语广场(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英语广场(下旬刊)
英语广场(下旬刊)

夏向东

月刊

1009-6167

Esteachers@163.com

杂志社编辑部:027-68892573宣传部:027-87615740

430077

武汉市武昌黄鹂路39号新闻出版局大楼1208室

英语广场(下旬刊)/Journal English Square
查看更多>>分为2大板块,主要刊登高、中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科研学术论文。聚焦外语学术前沿动态,促进外语高中等教育、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全国营造一个促进外语教学创新、加强研讨交流的学术环境,为各高等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小学等从事外语教学的专业人士和外语学习爱好者搭建一个活跃学术思想、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我们的办刊宗旨是:多层次、 多视角、 全方位探讨文学、翻译、语言学和教学管理与研究。改革创新,同步世界是我们的办刊特色;学术平等、无偏见选题、有益读者是我们的办刊原则。自2012年第1期起新刊栏目“国外理论译丛”,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惠赐佳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译入、译出语境下文学作品主题的"宏大化"与"世俗化"

    阮广红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张爱玲的两部译出作品——《等》和《桂花蒸阿小悲秋》以及一部译入作品——《五四遗事》为研究对象,探讨张爱玲在译入、译出两种翻译模式下,如何对作品主题进行解构与反转,将其进行"宏大化"或"世俗化"处理,藉此适应译入语的翻译生态环境,使译作得以生存.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翻译生态环境和翻译方向性的互动关系以及翻译方向性的运作机制.

    译入译出张爱玲解构与反转文学作品

    《苗族史诗》英译本比较研究

    肖玉莹周杰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苗族史诗承载了苗族的文化记忆,是民间文学的宝库,也是认识苗族的百科全书.《苗族史诗》的两个英译本存在差异,各有侧重之处.本文将从语言表达、翻译方法、文化移植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发掘其翻译特色.研究发现,Hmong Oral Epics的内容更丰富、与原文更贴合、章节更完整,三语对照的形式也更利于学者的对照研究;而Butterfly Mother为单语,篇幅相对较短,更适合想初步了解苗族文化的英语普通读者.

    《苗族史诗》英译本对比研究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视角下英文动画片字幕翻译——以《小猪佩奇》汉译为例

    卢欣怡艾格平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英国学前教育类的《小猪佩奇》系列动画片为研究对象,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视角下分析该英文动画片的语言特点,并从幼儿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对应关系出发,探究英文动画片的翻译原则、方法和技巧,以实现动画片的教育目的.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动画片字幕翻译

    基于理解与表达的自译案例——以林语堂《啼笑皆非》为例

    廖晓凤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两个重要步骤.理解原文的程度会影响译文的忠实程度,而表达的流利程度则直接影响译文的可读性,影响目标语读者的理解等.该案例节选自林语堂的自译作品《啼笑皆非》,从中分析译者在对原文有着高水平的理解和对译出语有着高水平的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所输出的译文与原文有何不同,以此来探讨翻译中理解与表达的统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思考翻译的生成力问题.

    自译案例啼笑皆非林语堂理解与表达翻译的生成力

    目的论视角下贵州苗疆走廊旅游资源外宣研究

    郭蕾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苗疆走廊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学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文章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从历史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三个方面对贵州苗疆走廊旅游资源外宣进行译介,从而总结目的论对贵州苗疆走廊旅游资源外宣的指导意义.

    目的论苗疆走廊旅游资源外宣研究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看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

    缪一泓沈梅英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生"这一充满中国哲学意义的概念成了贯穿理论架构始终的核心.21世纪之初,胡庚申教授首创性地提出"翻译适应/选择论",根据胡教授的理论,"四生"之间不仅是递进上升的,更是无限循环、持续飞跃的.这样一种有机的往复中,"化生"与"尚生"这两个环节,既是终点也是起点,无疑是整个翻译文本重生过程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在"尚生"阶段实现文本内生态环境构建自然成为生态翻译学进一步发展的必要研究课题.

    尚生生态翻译学"四生"理论文本移植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檀香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吴珍妮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体现.莫言的《檀香刑》是中国乡土文学的经典作品,其中文化负载词是翻译过程中的一大挑战.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译者葛浩文采用高度"归依"式的翻译策略,通过恰当的"选择"和"适应",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实现原文和译文的生态平衡.

    《檀香刑》文化负载词葛浩文生态翻译学

    种子移植理论下的《早发白帝城》英译研究

    周媛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苏珊·巴斯奈特提出的种子移植理论,深入分析《早发白帝城》三个英译本的文本特点,通过对译文中意象的分析来探讨文学翻译实践活动中种子移植的可能性.种子移植到不同的土壤中会长成不同的作物,诗歌翻译亦是如此,不同的译者由于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文本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从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译者的处理方法,并总结其翻译策略,得出意象移植的不同方法.

    种子移植《早发白帝城》意象翻译策略

    中国儿童绘本《团圆》中多模态情感隐喻分析

    陈俊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心理反映,但这种反映是抽象的、难以言语的,而隐喻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抽象的情感世界.多模态隐喻能够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模态符号具体、形象地呈现人类情感.本文运用多模态隐喻理论对儿童绘本《团圆》中的"喜悦""幸福""快乐"等情感进行多模态隐喻识别分析,进一步探索多模态情感隐喻的运作机理.

    儿童绘本团圆多模态情感隐喻体验

    基于涉华英语语料库的中国特色词英语表达式形成机制探索

    张秋楠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词承载中国文化信息,极具中华民族鲜明文化特征,了解并掌握其英语表达式则能够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发展.本文就中国特色词的分类和特征进行阐述,对中国特色词英语表达式进行语言分析,基于中国英语语料库的中国特色词英语表达式形成机制探索涉华英语语料库构建路径,为中国特色词英语表达式的完善提供借鉴.

    涉华英语中国特色英语表达英语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