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魏大成

月刊

2096-1278

xayybj@126.com

029-88445515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旺座国际城D座33楼

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运动训练指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

    赫美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运动训练指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5 月至 2023 年 5 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 10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与研究组(实施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运动训练指导+常规康复治疗),各 50 例,比较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研究组康复训练依从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3、6 个月后,研究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平衡能力与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后,研究组平衡能力与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运动训练指导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提升其居家康复依从性,改善其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促使其日常活动能力得以提升,对其预后改善存在重要意义。

    脑卒中偏瘫运动训练互联网平台居家康复依从性运动功能

    常用缩略语汇总

    40页

    阶梯性康复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

    原伟强许志伟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阶梯性康复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济源济钢医院 2021 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肘关节骨折并行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阶梯性康复训练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肘关节功能、主动运动关节活动度(ROM)及肿胀程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疼痛、运动、稳定性及日常生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运动、稳定性及日常生活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且研究组疼痛、运动、稳定性及日常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ROM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肿胀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梯性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肘关节功能,增加关节ROM,减轻肿胀程度,综合提升肘关节术后恢复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阶梯性康复训练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情况的原因调查研究

    王爱辉刘彬邵漫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原因。方法 将驻马店市中心血站 2022 年 6 月至 2022年 12 月 480 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单采血小板献血前,所有献血者均采集肘静脉血 4 mL并进行血样初筛,依据《血站技术规程 2019 版》确定血液筛查结果,统计 480 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结果与初筛不合格项目;另外对比男性、女性初筛不合格项目。结果 共计筛查 480 例,其中共 40 例出现血液初筛不合格,初筛不合格率为 8。33%;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项目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值>50 U/L占比为 17。50%、血小板计数检测值<150×109/L占比为 25。00%、血细胞比容(HCT)检测值<0。36 占比为 25。00%、血红蛋白(Hb)检测值不合格占比为 2。50%、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值不合格占比为 15。00%、乳糜血不合格占比为 12。5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占比为 2。50%;男性、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项目中ALT检测值>50 U/L、Hb检测值不合格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项目主要包括ALT检测值>50 U/L、血小板计数检测值<150×109/L、HCT检测值<0。36占比最高,男性初筛不合格项目主要以ALT检测值>50 U/L为主,女性则主要以Hb检测值不合格为主。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原因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研究

    杨礼波张康鑫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跟骨锁定钢板用于跟骨关节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和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2023 年 3 月浚县善堂中心卫生院收治的跟骨关节粉碎性骨折共 70 例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通过跟骨非锁定钢板开展内固定处理)与观察组(通过跟骨锁定钢板开展内固定处理)各 35 例,比较两组疗效、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治疗前后跟骨形态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跟骨交叉角以及跟骨结节关节角等跟骨形态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跟骨高度、跟骨结节关节角均较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宽度、跟骨交叉角均较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皮缘坏死、感染以及局部渗液等并发症占比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锁定钢板用于跟骨关节粉碎性骨折疗效理想,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出现,值得采用。

    跟骨锁定钢板粉碎性骨折跟骨形态并发症

    不同压力下快速输注去白红细胞对红细胞与血液质量的影响

    李艳慧秦强国王志霞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压力下快速输注去白红细胞对红细胞与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12月选取血液库中的4袋400 mL去白红细胞,将每份平均分为4小袋,分别使用不同型号(18 G、20 G、22 G、24 G)针头并对各血袋使用不同压力(0 mmHg、100 mmHg、200 mmHg、300 mmHg)进行快速输注,对比不同型号针头于不同压力下输注的流速及对血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血液质量的影响,并以 20 G针头为例,观察血液流经留置针前后红细胞形态异常情况。结果 同种输注压力下,随着针头型号的增加,血液流速不断降低,而使用同种型号针头情况下,随着输注压力的增加,血液流速不断升高,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型号针头型号输注前后的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压力下输注前后的RBC、HCT、HGB及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经 20 G针头后红细胞形态异常数明显增加,且随着输注压力的增加而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快速输注去白红细胞过程中,输注压力的增加可有效提高输注速度,不会对红细胞与血液质量造成明显影响,但容易增加红细胞形态异常的发生风险。

    去白红细胞快速输注输注压力红细胞血液质量

    体位改变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肠息肉中的应用

    刘喜庆李伟伟水楠楠高喜伟...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体位改变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肠息肉中的应用。方法 将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0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结肠息肉患者(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60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采用常规体位,术中不改变体位;研究组患者术中进行体位改变。比较两组治疗手术时间、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血清炎性指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术后排气、胃肠道功能恢复与对照组相比更短,手术出血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 2。33%、13。33%;术前组间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较术前上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开展体位改变可提升手术质量,降低手术创伤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体位改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肠息肉术后并发症

    术前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差异分析

    张鹏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术前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差异。方法 选择 2020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之间在商丘仁和中医院接受腹腔镜下卵巢癌根治手术的女性患者 102 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实施分组。分为对照组(n=51)以及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剂量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完成腹横肌平面阻滞,药物的总使用剂量为 0。3 mL/kg,观察组患者使用高剂量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完成阻滞,药物的总使用剂量为 0。5 mL/kg。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相关指标、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 24 h的认知能力、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状态下的疼痛程度以及两组患者在术后 24 h内的舒芬太尼使用剂量以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拔管时间、拔管时的呼吸频率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24 h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 24 h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本组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对照组静息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231,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654,P<0。05),且两两对比中,任意两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具有交互作用(F=17。087,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 24 h内的舒芬太尼使用剂量以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 0。5 mL/kg的罗哌卡因实施腹腔镜下卵巢癌根治手术前的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能够有效的改善术后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且不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明显损伤,同时可以提升患者的苏醒质量,改善镇痛效果。

    罗哌卡因腹横肌腹腔镜卵巢癌舒芬太尼

    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比较

    高晓丹孟宪瑞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年 1 月在濮阳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计 8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实行单期正畸治疗,研究组实行双期正畸治疗,对两组正畸标准指数(PAR)值、面部美学评分、矫治相关参数及咀嚼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PAR值下降,且研究组左侧磨牙关系、右侧磨牙关系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面部美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覆盖(Overjet)、覆颌(Overbite)、Y轴角(SGn-SN)、平面角(FMIA)、上下中切牙角(UI-LI)、颌凸角(NA-PgA)减小,下齿槽座角(SNB)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NA角、ANB角、Overjet、Overbite、SGn-SN角、NA-PgA角较对照组更小,SNB角、FMIA角、UI-LI角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咀嚼效率和咬合力提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期正畸治疗相比,双期正畸治疗应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虽然治疗时间较长,但更能够提高PAR值,改善面部美学及矫治相关参数,提高咀嚼功能。

    单期正畸双期正畸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临床效果

    Kessler缝合修补术在手部屈伸肌腱断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栋峰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手部屈伸肌腱断裂应用Kessler缝合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项城市中医院 2021 年 1 月至2023 年 6 月手部屈伸肌腱断裂患者(84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2 例,对照组行常规缝合术治疗,研究组行Kessler缝合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手部关节活动范围评估结果[掌指关节(MP),近端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短期疼痛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97。62%、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手部关节活动范围评估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P、PIP、DIP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均增大,研究组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 4。76%、2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 2 日、第 4 日、第 6 日、第 8 日术区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常规缝合法,手部屈伸肌腱断裂采用Kessler缝合修补术缝合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低、术后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好等优势,值得应用。

    Kessler缝合修补术手部屈伸肌腱断裂常规缝合术疼痛评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