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魏大成

月刊

2096-1278

xayybj@126.com

029-88445515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旺座国际城D座33楼

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雷珠单抗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吕东伟吕金华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复明医院收治的66例RVO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雷珠单抗治疗,联合组给予雷珠单抗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水平、视网膜黄斑厚度及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7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网膜黄斑厚度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RVO复发率(3。03%)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珠单抗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RVO疗效理想,有助于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降低视网膜黄斑厚度和RVO复发率。

    视网膜静脉阻塞雷珠单抗复方血栓通胶囊最佳矫正视力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贾雅卫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许昌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80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 80 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与良性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阳性表达,并分析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ER、PR、HER-2 表达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ER、PR、HER-2 表达阳性率(76。25%、75。00%、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26。25%、3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不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的ER、PR、HER-2表达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与ER、PR、HER-2 表达阳性率均存在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多伴有ER、PR、HER-2 表达阳性,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为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病理诊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相关性

    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及评估患者室壁运动异常的效果分析

    王艳辛红艳陈欣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对冠心病(CHD)患者的诊断与室壁运动异常的评估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6 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 100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为冠心病组(n=80)和非冠心病组(n=20),均接受心脏彩超检查,比较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心脏彩超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每博量);并采用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析心脏彩超的诊断效能及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效果。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高于非冠心病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每博量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心脏彩超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 97。00%、97。50%、95。00%、0。815;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 80 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心脏彩超检查显示 75 例患者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检出率为 93。75%。结论 心脏彩超检查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价值,可使患者的室壁运动异常得到有效评估。

    冠心病心脏彩超室壁运动病情程度诊断

    TgAb、TPOAb联合甲功五项检测在妊娠期Graves病中的筛查价值

    杨扬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与甲功五项检测[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联合检测方案在妊娠期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中的筛查价值。方法 选择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2021 年 8 月至 2023年 8 月收治的 100 例进行孕检且合并Graves病的妊娠妇女作为疾病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孕检的 100 例健康妊娠女性作为健康组,对比两组TgAb、TPOAb、T4、T3、TSH、FT3、FT4 水平情况。结果 疾病组TgAb、TPOAb、FT3 与FT4水平高于健康组,T3、T4 与TSH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Ab诊断妊娠期Graves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685,低于TPOAb的 0。715 和甲功五项的 0。816,TgAb、TPOAb、甲功五项的联合检测AUC为 0。852,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Graves病患者中联合TgAb、TPOAb、甲功五项检测可获得良好诊断价值。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Graves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妊娠期

    血脂异常患者载脂蛋白B代谢水平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王娜王雯茜周明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脂异常患者载脂蛋白B代谢水平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收入 150 例血脂异常患者为研究组,依据血脂异常类型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 150 例作为对照组,均开展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B)检测,分析研究组、对照组的血脂相关指标;检测分析结果并探讨载脂蛋白B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LDL-C、TG、TC、ApoB指标高于对照组,而HDL-C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 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其中 10 例为原发性血脂异常(6。67%)、140 例为继发性血脂异常(93。33%);TG、TC、HDL-C与ApoB无明显关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与ApoB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异常患者中常见为继发性血脂异常,ApoB代谢异常与低密度脂蛋白异常有关联,在对怀疑为高脂血症患者中,开展ApoB测定后可预判疾病发生和发展,对临床后续治疗方案拟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血脂异常血生化载脂蛋白B代谢

    128排上腹部增强多层螺旋CT在小肝癌诊断中的研究

    郭子祺田茜廉丽敏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128 排上腹部增强多层螺旋CT在小肝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 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1 年1 月至 2023 年 10 月收入的 72 例疑似小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 128 排上腹部增强多层螺旋CT、MRI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者诊断效能。结果 72 例疑似小肝癌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 53 例为恶性(73。61%)、19例为良性(26。39%),128 排上腹部增强多层螺旋CT中诊断准确率为 94。44%,高于MRI的准确率(8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疑似小肝癌患者中,经病理明确病灶大小,病灶直径<2 cm为14例、2~5 cm为34例、>5 cm为 24 例。MRI与 128 排上腹部增强多层螺旋CT明确病灶大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3 例小肝癌患者中,33 例为肝细胞癌、8 例为胆管细胞癌、6 例为混合细胞癌、6 例为转移性肝癌,MRI与 128 排上腹部增强多层螺旋CT肝癌类型确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 排上腹部增强多层螺旋CT疾病诊断准确率高于MRI检查,且在病灶大小确诊及肝癌类型确诊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能用于临床疾病早期诊断,为临床医师诊疗方案的实施提供合理依据。

    多层螺旋CTMRI小肝癌增强扫描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临床应用分析

    杨玉红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乳腺恶性肿块的临床诊断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均为平舆县中医院超声科于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收入 72 例乳腺肿块患者,对所有样本对象均实施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其在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72 例研究样本中,手术病理诊断为良性肿块 45 例,占比情况为 62。50%,恶性肿块 27 例,占比情况为 37。50%,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检测诊断结果为真阳性 25 例,假阳性 1 例,真阴性 44 例,假阴性 2 例,其敏感度为 92。59%(25/27)、准确度为95。83%(69/72)、特异度为 97。78%(44/45),其与手术病理诊断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746);良性与恶性肿块的血流成像特征情况方面,良性肿块形态、边缘、边界、微钙化灶情况均与恶性肿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块血管最高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动脉血流峰值、收缩期峰值流速均低于恶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恶性肿块的临床诊断中,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的价值较为理想,能够准确判断其良恶性情况,益于早期治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乳腺肿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流成像特征

    动态心电图及sST2、PAI-1在川崎病伴发冠脉损伤诊断中的研究

    陈晓光窦冰华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及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川崎病伴发冠脉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患儿是否伴发冠脉损伤分为两组,其中损伤组 40 例,未损伤组 62 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发热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25-羟维生素D3(25-(OH)D3)、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sST2、PAI-1]及动态心电图异常率,通过多因素分析川崎病伴发冠脉损伤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川崎病患儿伴发冠脉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损伤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血小板计数、CRP、CK-MB、NT-proBNP、sST2、PAI-1水平高于未损伤组,25-(OH)D3 水平低于未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患儿的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 60。00%,未损伤组患儿的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 16。13%,损伤组高于未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持续时间、25-(OH)D3、血小板计数、CRP、CK-MB、NT-proBNP、sST2、PAI-1、动态心电图异常是川崎病患儿伴发冠脉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以sST2、PAI-1、动态心电图异常及 3 项指标联合应用作为变量绘制诊断川崎病伴发冠脉损伤的ROC曲线,sST2的AUC为0。789,PAI-1的AUC为0。729,动态心电图异常的AUC为0。719,联合检测的AUC为 0。978。结论 动态心电图及sST2、PAI-1 水平诊断川崎病是否伴发CAL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川崎病冠脉损伤

    柔性管理法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钢板固定术后患者的影响

    周璐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柔性管理法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钢板固定术后患者负压引流(VSD)治疗依从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南阳张仲景医院自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期间创伤骨科收治的 70 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按照密闭信封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与实验组(n=35),对照组采用术后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柔性管理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依从性及干预前后下肢功能评分(LEFS)、自我应对能力[特质应对方式评分(TCSQ)]和护理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统计后期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精简版(SF-12)]。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护理依从性、LEFS评分、SF-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TCSQ应对能力中,实验组积极应对评分(PC)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N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柔性管理法可显著提升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钢板固定术后患者依从性,在面对自身疾病状况时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恢复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柔性管理法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负压引流依从性

    麻醉复苏室中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对麻醉术后患者康复水平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分析

    李岩支慧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麻醉复苏室中,基于循证理论下开展的预见性护理,对于麻醉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共计140例,均选取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复苏室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入待苏醒的全麻术后病例,依据护理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为研究组(n=70,采取基于循证理论下开展的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对照组(n=70,采取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恢复情况、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留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两组的血压、心率指标均升高,但研究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与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复苏室中,基于循证理论下开展的预见性护理,对于麻醉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苏醒期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升术后恢复情况,降低疼痛感,提高患者对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麻醉复苏室循证理论预见性护理苏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