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夏锦文

双月刊

1007-8606

xuebaogj@yzu.edu.cn

0514-87971605

225009

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的广大干部、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面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图书信息单位的工作人员,面向一切关心高等教育的广大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高校学术竞争的运行逻辑与个体行为模式

    吴彬高凌云都仁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政府作为学术体系的主要资源提供者,根据高校间、学者间的竞争进行学术资源配置,从而形成了以绩效评价决定学术等级、以学术等级决定资源配置的竞争运行逻辑.在行政主导的资源竞争性配置下,"绩效-等级-资源"的竞争循环更为牢固,学术竞争更为激烈、单一.与此同时,个体学者对学术竞争存在排斥和认同的双重看法,采取了两维度四种行为模式:内卷模式、异化模式、疏离模式和深耕模式.从宏观的制度效果看,当前的学术竞争模式有利于产出数量而不利于产出质量,对于研究生教育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要促进科研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变革当前学术竞争模式的根基——行政主导的资源配置模式,一方面加大简政放权,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的学术支持机制.

    高校学术竞争学术资源配置学术竞争逻辑学术行为模式

    职业本科教育政策生成逻辑的多源流理论探析

    吴舒洁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源流理论在分析职业本科教育政策的生成逻辑上具有一定适用性.利用多源流理论观点并结合中国本土语境,能够形成适用于我国职业教育本科化政策生成的多源流分析框架.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政策的生成逻辑是:"中国智造"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的不匹配成了问题源流;政策基础、院校实践与学者建议构成政策源流;中央决策、地方发展与人民诉求形成政治源流;政府、高校、社会三种力量共同影响并推动政策之窗的开启.

    职业本科教育教育政策生成多源流理论

    数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实践路径

    丁云霏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着力建设数字化校园,打造数字化教育生态系统;提高师生数字素养,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进行教学管理创新;建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创新高校治理模式,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进程.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教育强国

    论职前教师教材解读能力的培养——以数学教材解读框架和工作程式的构建为例

    陈算荣顾秋丹蔡金法
    2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解读能力是职前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素养,对丰富、完善与提升专业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职前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教材解读情境下由教材注意、教材解释、教材回应构成的教师关注概念框架,采用"设计型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一轮教材解读分析框架和工作程式的原构建实验,以及两轮教材解读实施的迭代与修正实验,可以构建符合职前教师现状的"读-析-定(RAD)"教材解读程式,包含"读"教材、"析"维度、"定"思路三个步骤,以及课程标准、知识结构、知识内容、学习困难、核心素养和教学方法六个分析维度及其要点,为职前教师教材解读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

    职前教师教材解读教材解读能力课程关注

    智慧教育时代国际中文教师的应对与转型——基于大语言模型应用的探讨

    陈晓夏杜玉生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及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国际中文教育模式与场域的变革,智慧教育的时代导向、国际中文教育的全球化推广与职业内生价值对国际中文教师的转型提出前置要求,国际中文教师应积极回应时代任务,顺应智慧教育新风口,提升数字能力、重构学科知识,并通过与大语言模型的"人智协同"赋能自身的"智慧素养",实现国际中文教育的"多师效果""个性定制"与"资源集成".具体来说,就是将GPT模型嵌入国际中文教育智慧课堂辅助系统,架构全新的国际中文智慧教育课堂;通过大语言模型的加持,引导国际中文"语言+技能"学习的发展趋势;融合数智化技术匹配中华文化供需,全面提升国际中文教师的语言服务能力.

    智慧教育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师大语言模型智慧素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探讨

    宋宽颜军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序列的最高层次,肩负着拔尖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仍然存在概念与类别属性混淆,分类培养体现不足;学科与行业目标脱离,产学融合层次不高;管理与评价单一固化,协同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必须分类招生,优化和创新人才选拔模式;分类培养,完善和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科学评价,提升内生动力和育人成效,以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高质量发展

    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学博弈、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

    孟祥林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导学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术成果的产出状况.师生合作意愿、导学互动情境、校园学术氛围、学生知识厚度等影响着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质量,进而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探索导学间的博弈机制和发现提升导学关系质量的帕累托改进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导学关系质量的改善需要依托导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任何一方的懈怠都能诱发对方不合作,导师的努力在改变导学学术对话状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导学间对话质量的提升,实际上是完善信息编码和信息解码链条的过程,导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志趣倾向.为了完善导学关系,需要深入分析导学互动逻辑和转化机制,在招生规模、推进机制、测评方式、培养模式、学习能力、预警机制等方面做文章,从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两方面进行系统思考.

    研究生教育导学关系学术对话导学博弈

    隐喻故事书写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效检验——基于准实验与现象学分析的混合研究

    李成齐刘淑贞
    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叙事治疗进行本土化改良,开发了隐喻故事书写疗法.采用单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对29名大学生进行隐喻故事书写干预,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成效进行评估,并对其中5名大学生在不同心理状况下的书写文本进行现象学分析,以深入了解改变历程.结果显示,经干预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得分显著降低.临床显著性检验表明,有焦虑或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恢复率分别达到40.0%和66.7%.改变历程可分为希望增强、全面理解事件、原谅自己或他人、获得新意义4个阶段.隐喻故事书写疗法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并为叙事治疗的本土化提供新视角,对于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叙事治疗隐喻故事书写疗法心理健康改变历程

    博士生心理健康危机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东琳谢鑫
    8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健康关乎博士生个人福祉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引起博士生心理健康危机的影响因素亟待考察.分析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的6 512份问卷数据发现:第一,可通过改善学生读博体验,降低学术性读博动机博士生出现心理健康危机的概率;第二,博士生对工作生活平衡、师生关系的满意度越高,出现心理健康危机的概率越低;第三,女博士生出现心理健康危机的概率明显更大,合作机会满意度、导师心理支持仅对其心理健康危机有缓释作用.为改善博士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单位应有效筛选和培育其科研兴趣,切实改善其科研与生活失衡问题,通过导师联合指导、实验室轮转制等推动导学匹配,并且充分关注女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劣势.

    博士生心理健康研究生培养环境导师支持心理健康性别差异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跨学科协同育人:内涵特征、逻辑演变与路径选择

    殷益蓉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由新质生产力所驱动的快速变革,这对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质生产力与教育模式的变革之间存在双向驱动的关系,面向新质生产力的跨学科协同育人在实践中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制度性障碍、资源配置不足以及文化传统的约束等.建立跨学科教育政策框架、构建全面的资源支持体系、鼓励教师跨专业发展、强化学生面向未来产业的综合能力培养,以及建立新的评估和反馈机制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选择.

    新质生产力跨学科协同协同育人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