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夏锦文

双月刊

1007-8606

xuebaogj@yzu.edu.cn

0514-87971605

225009

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的广大干部、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面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图书信息单位的工作人员,面向一切关心高等教育的广大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下我国大学学科治理现代化的行动路径

    龚添妙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是知识生产累积制度化的产物,学科治理是以科学善治促进知识发展的过程,学科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大学治理的根本,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要落到大学学科治理现代化.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从宗教化知识生产模式到科学知识生产模式1、再到社会弥散式知识生产模式2、再到协同创新的知识生产模式3的变革,大学学科治理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文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结构由线性走向扁平、方式由权威走向协商、资源配置由内部走向全球的新趋势,契合了学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但我国大学学科治理现代化仍存在着学科治理定位不清、权力越界、价值冲突、生态失衡等问题,需要重塑学科学术理性,激发治理内生动力;推进多元主体协商共治,重构学科治理结构;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和谐共生生态系统;探索数字化治理,提升学科治理效能.

    知识生产模式大学学科治理学科治理现代化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沈秋红洪林邵荣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通过对其内外部发展要素分析可知,外部要素对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序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充分利用外部要素发展的有利契机,密切加强校地联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速实施科教融汇、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耗散结构理论高质量发展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的知识图景及趋势——基于科学引文数据库1991-2021年的文献数据

    郝龙飞
    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科学引文数据库1991-2021年的文献,使用文献计量法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领域的研究概况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时空分布看,当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仍处于成长期,缺乏持续关注此领域的学者,整体呈现乏力状态,美国作为领头羊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从热点内容看,研究主要聚焦于为何认证、如何认证、认证的范围与影响等方面;从知识基础看,学习结果、能力素养和课程教学构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的知识底座;从研究趋势看,工具开发将成为获得认证的着力点、毕业生能力的细化研究将成为探究的重点.此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标准与方案在院校内部的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究,毕业生能力的探究应成为关注的重点.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热点知识基础研究趋势文献计量

    海归教师的学术素养优于本土教师吗?——基于3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的调查

    刘琳李梅
    3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学界对海归教师的学术素养水平存在"镀金论""凤尾论"和"追赶论"三种疑虑.基于3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的调查数据,通过对比海归教师与本土教师的学术素养差异,揭示海外流动对学术人才成长的意义.研究发现:海归教师的学术志趣、学科知识与学术能力显著高于本土教师;海外流动显著提升了大学教师的学术素养水平,且对其学科知识和学术能力的提升作用大于学术志趣;不同类型的海外流动经历对教师学术素养的提升作用从高到低依次是:海外博士/工作双重流动经历、海外博士留学经历和海外工作经历.对"追赶论"的检验发现,虽然中国本土学术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升,但依然与海外学术机构存在一定的距离.面对后疫情与逆全球化的挑战,中国高校既要警惕"唯海归论"的潜在风险,着力提升本土高校自主培养高端学术人才的能力,又要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引进一流国际人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建设高校海外流动海归教师学术素养

    高校初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学习意愿研究

    陈芳陈嫒琳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有助于高校初任教师实现终身学习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学,教师愿意学习是MOOC发挥作用的前提,而我国高校初任教师的学习意愿并不清晰.基于43所高校157名初任教师的问卷调查,采用UTAUT模型分析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的学习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有44.59%的高校初任教师已经学习过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超3/4的高校初任教师有学习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的意愿,学习意愿受到绩效期望、付出期望、社会影响的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学习意愿转化为学习行为还面临科研、教学任务重等障碍.因此,高校应优化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及MOOC平台设计,并在新教师培训中纳入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而"工学矛盾"的解决有待顶层设计的完善和高校理念的转变.

    初任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提升MOOC学习意愿

    知识生产视角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黄丽静延美丽朱敬
    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我国有序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新一轮改革经历了规模性走出象牙塔的知识导向、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性知识导向、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协同创新导向三个阶段.改革重心在于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明确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强化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实践性特征,构建内外协同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未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应进一步优化专业学位人才规模结构,完善产教融合特征鲜明和跨学科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多重螺旋高质量保障机制,以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高层次创新应用型战略人才.

    知识生产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改革知识协同创新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体系意识——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李润洲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位论文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命题组成的逻辑体系,因此,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研究生需确立体系意识.这种体系意识具体表现为:在构思时,澄清研究问题,预想竞争性观点;在写作时,界定核心概念,形成树状概念体系;在修改时,明确自己的知识贡献,搭建金字塔式对话结构.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体系意识研究生教育

    高校"Z世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探赜

    林超杨方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的"Z世代"呈现出区别于其他世代的特征.面向"Z世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教育主体权威性和话语权受挑战、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思政工作队伍素质相对不高、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现实挑战.高校针对"Z世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可以通过构建"三主多辅"新媒体矩阵、贯通线上线下课堂、赋能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搭建立体化实践育人体系、开展校地合作等措施,构建更有效的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Z世代""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创新

    学生党团建设发挥辅导员政治引领力探讨

    曹敏娟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高校学生党团建设显得愈发重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学生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骨干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引领力,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辅导员职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学生党团建设活动在组织方式、党建团建协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辅导员政治引领力作用的发挥也不平衡、不充分.充分发挥辅导员政治引领力作用,应加强培训和实践锻炼,全面提升辅导员的政治引领力在高校党团建设中的效度;划清工作职能边界,全面提升辅导员的政治引领力在高校党团建设中的深度,注重深入一线精准指导;全面提升辅导员的政治引领力在高校党团建设中的力度.

    学生党团建设高校辅导员辅导员队伍建设政治引领力

    以刊评文治理文件疲劳症:成因与对策

    王凌峰
    10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学术评价领域长期存在不当使用以刊评文现象.2003年以来,国家发布多份文件,对治理以刊评文问题提出原则指导,但实际效果不彰,出现文件疲劳症.以史密斯政策过程执行模型作为理论工具,分析政策文本可操作性、执行部门协作两方面以刊评文治理文件疲劳症的主要成因,可以通过统一国内中文期刊评价目录、自建国际英文期刊数据库、限定认可论文数量、非理论研究性质岗位非正高职称评定以考代评、建立引用救济规则等提高政策文本可操作性,通过政府主导顶层设计、一把手高位推动、以高校与科研院所核心利益为顶层设计及高位推动着力点等完善部门协作.

    学术评价以刊评文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