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莫晓虹

半月刊

2095-4530

ZDZYJYXS@126.com

0571-85170300-81013;81033

310013

杭州市天目山路40号1003室

职业教育/Journal ZhiYe JiaoYu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第一份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杂志,受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的直接指导,为广大职教工作者提供更多交流教学成果,发表科研论文的机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法治思想视域下高职院校法治建设探析

    陈金峰张晓荣
    3-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高职院校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在高校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法治建设的价值意义,把握其法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教育,营造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加强法治队伍建设,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建设依法治校

    民族文化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第二课堂建设探究——以桂西北地区为例

    匡义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文化进校园一直是我国各民族增进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推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在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不仅能传授语文知识,而且能在实践中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延展,在实践层面很好地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对大学语文从文本到实际的落地有积极意义.桂西北地区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大学语文第二课堂,成功打造出"校园壮族蚂拐歌舞社团""校园刘三姐山歌文化艺术节"等民族文化品牌.基于桂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第二课堂的成功实践,探索第二课堂与民族大学语文的融合路径,以期为民族文化传承、大学语文课程发展尽绵薄之力.

    大学语文文化自信第二课堂翻转课堂审美教育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四共三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郑周龙李华群
    15-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注重实践、突出应用的教育模式,为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职业学校必须持续关注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积极探索产教结合的方式,把学校的教育活动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这样不仅能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企业的生产活动有效地整合,还能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基于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的实践经验,探讨了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四共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评价体系,以及"产学研"融合、"教学做"融合、"赛学证"融通的做法,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产教融合"四共三融"人才培养

    "双高计划"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

    胡勇强孙培英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最为直接和重要的标准.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利用DEA模型评价了 48 所"双高计划"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发现:"双高"院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处于较高水平,人才培养效率与其投入之间并不存在对应关系,代表管理技术水平的纯技术效率不高、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是制约人才培养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双高"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构建特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院校治理能力、深化产教融合的建议.

    "双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资源配置效率DEA模型

    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电类基础课程区域教研模式构建研究

    邓颖莹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旨在连贯地培养具备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高质量的区域教研与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共同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电类基础课程作为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在中等职业教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学生后续专业技能的掌握.以电类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下构建高质量的区域教研模式,意在为具体实施可见、可评、可测的电类基础课程区域教研提供思路,为进一步落实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抛砖引玉.

    中高职一体化高质量区域教研电类基础课程

    新时代高职工科类学生劳动教育对策和途径探讨

    欧阳建友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充分理解新时代高职工科类学生劳动教育意义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高职工科类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进行高职工科类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和途径,提升新时代高职工科类学生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

    高职工科类学生劳动教育对策和途径

    新时代强化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与提升路径研究

    任远林姚庆锋沐娟曹子沛...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教育方针.高职教育是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其劳动教育也被赋予新的教育内涵与使命.针对劳动教育实施的诸多现实问题,深入探究其价值引领作用与提升路径,搭建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育人模式,提升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思想认识,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高职教育价值引领劳动实践

    数字化背景下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路径研究

    何晓薇
    39-4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了技术支持,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积极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品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显得更为重要且宝贵,但实践中积极心理品质培育面临形式大于内容、缺少实际抓手、系统设计不足等现实困境.雷锋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提供素材和抓手,为此,需进一步寻找数字化发展、雷锋精神以及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三者的关联性,探索技术与内容相融合的培育路径.

    数字化雷锋精神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

    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团活动育人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朱青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党团活动育人,能够发挥出思想引领、认同教育、情感凝聚、行为示范等作用,对培养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当前高职院校党团活动育人存在的活动内容主题不鲜明、活动形式多样性不足、活动保障机制不完善、活动主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从建设优质活动内容,强化党团主体认同共识;创新党团活动形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健全活动保障机制,提升党团活动育人效果;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推进党团育人走深走实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党团活动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美学精神在上海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许婧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阐述了中华美学精神与公共艺术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其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随后,通过整理分析上海高职院校的质量年报和官网信息,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梳理了中华美学精神融入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最后,探讨了实现中华美学精神融入上海公共艺术教育的路径,旨在为中华美学精神融入上海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提供参考,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推动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代的创新与传播.

    中华美学精神上海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