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艾滋病性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艾滋病性病

沈洁

月刊

1672-5662

aids2006@sina.com;aidsbjb@126.com

010-63030828

100050

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7号

中国艾滋病性病/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专门介绍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动态,科研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公开性的学术性刊物。1995年创刊以来,为中国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工作者,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成为本领域内唯一的不可缺少的刊物,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读者群遍及全国各个领域的部门,编委会为全国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IV感染急性期治疗对α4β7肠道归巢CD4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王蕊计云霞陆小凡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IV感染急性期ART对α4β7肠道归巢CD4细胞及其功能亚群的保护作用.方法 入组HIV感染急性期(AHI)cART患者71名、慢性期(CHI)cART患者29名和HIV抗体阴性健康对照者(HC)32名.采用流式分析方法,分别检测HC、AHI和CHI在cART基线(0周)、24周、48周和96周α4β7CD4细胞及其功能亚群α4β7Treg、α4β7Th1 和α4β7Th17比例;HC、AHI 和CHI 0周和96周CD38+HLA-DR+CD8细胞比例.ELISA检测 HC、AHI和CHI 0周和96周血浆可溶性CD14(sCD14)浓度.结果 与HC相比,AHI和CHI α4β7CD4细胞比例在0周均显著下降[AHI vs.HC:(8.214±3.074)vs.(10.027±2.617),P<0.010;CHI vs.HC:(7.290±2.295)vs.(10.027±2.617),P<0.010].cART96周后,AHI和CHI α4β7CD4细胞比例仍显著低于HC.AHI 0周和96周α4β7Th17细胞比例与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基线CD4细胞数量开展AHIcART过程中,α4β7Th17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0周α4β7Th17细胞比例与0周和cART 96周血浆sCD14浓度(0周:r=-0.310,P=0.018;96周:r=-0.270,P=0.039)、0周CD38+HLA-DR+CD8细胞比例(r=-0.279,P=0.042)负相关.结论 开展急性期cART可以有效保护α4β7CD4细胞亚群α4β7Th17细胞.

    艾滋病病毒急性期治疗肠道归巢α4β7Th17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在线投稿注意事项

    7页

    北京17例HIV合并猴痘病毒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

    房媛阎本永贾琳王富春...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HIV合并猴痘病毒(MPX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情况,为临床HIV合并MPXV感染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与免疫医学科自2023年6-7月收治的17例HIV合并MPXV感染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首发症状、临床表现、CD4细胞、HIV载量、cART情况及效果等情况.结果 17例患者均为MSM,中位年龄30(26,33)岁,中位发病时间8(5,9)天,发病前均有男男性行为,仅有1例患者在幼年时期接种过天花疫苗,其他16例均未接种过天花疫苗.患者临床表现以皮疹(17例)、发热(15例)、淋巴结肿大(8例)为主,典型皮疹表现在生殖器、四肢、颜面、躯干等部位.17例患者中有15例已接受cART,12例cART时间超过5年,10例CD4细胞计数≥500个/μL,13例HIV RNA低于检测值下限.17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均已好转出院.结论 临床上对于HIV合并MPXV感染者,尤其是CD4细胞<200个/μL的患者,务必给予足够重视.在有效防治MPXV感染方面,应优先为HIV感染者及MSM高危人群接种预防性疫苗,此外,对于未cART的HIV感染者及CD4细胞<200个/μL的人群进行积极健康宣教也至关重要.

    猴痘病毒艾滋病病毒临床特征

    2008-2022年我国报告女性HIV/AIDS患者特征分析

    秦倩倩李培龙金怡晨蔡畅...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2008-2022年报告女性HIV/AIDS患者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女性群体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8-2022年当年新诊断报告、性别为女性HIV/AIDS患者进行分析.采用Excel2016和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0软件,选用对数线性模型进行发现率时间趋势分析,计算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2008-2022年我国女性HIV/AIDS患者报告数先上升后下降,占全部报告数的20%以上.发现率从2008年2.7/10万上升至2019年5.0/10万,之后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降至3.4/10万;时间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5 年 APC=4.5%(3.3%~5.8%),2015-2019 年 APC=8.2%(4.3%~12.2%),2019-2022 年 APC=-12.8%(-16.2%~-9.3%);2008-2022年AAPC=1.5%(0.3%~2.8%).20~29岁女性发现率由 2008 年6.7/10万下降至2022年1.9/10万,AAPC=-8.8%(-11.1%~-6.5%);50~59岁和60~69岁年龄组呈现先快速上升后稍有下降的趋势,AAPC分别为12.2%(10.7%~13.7%)和13.0%(9.5%~16.6%).报告女性患者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2022年达96.9%(22624/23 357),感染方式以非商业性性伴(66.7%,15 087/22 624)为主.女性患者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2022年分别为49.5%(11 573/23 357)和28.6%(6 691/23 357).西南地区发现率远超过其他地区,由2008年7.2/10万上升至2019年 19.2/10万,APC=10.0%(8.5%~11.5%);之后下降至2022年 11.5/10万,APC=-16.1%(-23.3%~-8.3%).西北地区2008-2018年发现率在4.4/10万~6.1/10万之间,APC=2.1%(-0.2%~4.4%),之后有所下降,2022年发现率降至2.7/10 万,APC=-15.9%(-24.2%~-6.8%).中南地区 2008-2022 年发现率稳定在 3.4/10 万~4.3/10 万之间,APC=-0.7%(-1.4%~0),P=0.064.结论 我国2008-2022年报告≥50岁女性HIV/AIDS患者所占比例及发现率逐年上升,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且主要通过非商业性性伴感染.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报告发现率较高.需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开展有针对性地防控措施控制HIV流行.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女性特征

    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后预防的使用:一项系列横断面研究

    戴德磊杨梓杰张燕谭唯...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0-2022年深圳市MSM的nPEP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 1月至2022年12月,在深圳市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招募MSM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行为学以及nPEP使用等信息.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nPEP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2 900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2020-2022年深圳市MSM中三年的nPEP使用率依次为7.00%(55/787)、5.00%(59/1 183)和5.59%(52/9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药物滥用(aOR=1.720,95%CI:1.242~2.381)、近一年在诊所或男同场所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aOR=1.741,95%CI:1.068~2.836)、有启动 PrEP 的意愿(aOR=3.299,95%CI:2.256~4.832)、过去一年确诊患有性传播疾病(aOR=1.849,95%CI:1.139~3.000)、有做包皮环切术的历史(aOR=1.591,95%CI:1.029~2.459)的MSM使用nPEP的概率更高,而有固定性伴侣的 MSM(aOR=0.532,95%CI:0.375~0.755)、有套肛交性行为(aOR=0.377,95%CI:0.230~0.619)使用 nPEP 的概率更低.结论 2020-2022年深圳市MSM的nPEP使用率不高,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宣传,重点关注有固定性伴侣和有套肛交性行为的人群,提高nPEP使用率.

    艾滋病病毒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男男性行为者影响因素

    广西男男性行为者rush poppers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刘露刘君辉阮玉华江宇...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MSM中rush poppers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2年3-7月通过多种途径招募MSM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ush pop-pers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高危性行为的关系.结果 共调查1 006名MSM,18~24岁占34.0%,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0.0%,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2人占64.3%,近1个月发生过无保护肛交占30.6%(308/1 006),近1年rush poppers使用比例为35.7%.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rush poppers使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18~24岁和25~39岁[vs.≥40岁,aOR(95%CI)分别为2.93(1.66~5.14)和4.52(2.71~7.53)]、少数民族(vs.汉族,aOR=1.37,95%CI:1.03~1.83)、首次发生男男性行为的年龄<20岁(vs.≥20岁,aOR=1.80,95%CI:1.30~2.51)、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为2~5人和≥6人[vs.≤1人,aOR(95%CI)分别为3.08(2.22~4.28)和4.59(2.91~7.23)]、近1个月有固定男性性伴(vs.无固定男性性伴,aOR=1.69,95%CI:1.23~2.31)、近1个月发生无保护被动肛交(vs.未发生过无保护被动肛交,aOR=1.84,95%CI:1.30~2.62)、近1年使用过其他娱乐性药物(vs.未使用过其他娱乐性药物,aOR=4.21,95%CI:2.29~7.73).结论 广西MSM使用rush poppers的比例较高,其使用与年龄、民族、以及多性伴、无保护被动肛交等高危性行为有关.今后应进一步加强rush poppers获取途径的调查并加强监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健康宣教,提升MSM尤其是青壮年和少数民族MSM对rush poppers危害性的认知.

    男男性行为者rushpoppers使用情况高危性行为相关因素

    HIV阳转家庭双方的生命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

    郝晓宇韩瑜杨志敏霍俊丽...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HIV阳转家庭夫妻双方生命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120个云南省HIV阳转家庭的先证方和阳转方各120人,采用自制问卷和健康调查简易问卷(SF-36),对夫妻双方进行生命质量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阳转家庭先证方生理健康(PSS)得分(65.61±19.00)分,心理健康(MSS)得分(60.70±18.44)分;阳转方PSS得分(72.67±16.85)分,MSS得分(67.13±18.89)分,在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PSS及MSS,HIV阳转家庭双方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MH、PSS及MSS领域,先证方得分低于阳转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转家庭中先证方高收入和无HIV临床及合并症状是PSS得分的保护因素;高收入和有民政救助是MSS得分的保护因素.阳转家庭阳转方年轻和无HIV临床及合并症状是PSS得分的保护因素;有民政救助和无HIV临床及合并症状是MSS得分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阳转家庭双方多领域评分降低,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常模,影响阳转家庭生命质量的因素有收入、有无HIV临床及合并症状和有无民政救助,建议做好阳转家庭双方的抗病毒治疗和定期随访,控制及减少HIV感染相关症状的产生,同时扩大收入途径,采取民政救助等措施,改善阳转家庭生命质量.

    艾滋病病毒阳转家庭生命质量

    HIV/AIDS合并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

    张莎唐立闵海燕段月勋...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HIV/AIDS合并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干预及制定相关健康管理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治疗的HIV/AIDS合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93名患者角色功能(69.90±30.88)分、躯体功能(69.26±25.33)分、认知功能(65.21±27.72)分、情绪功能(62.78±30.22)分、总体健康(51.38±27.34)分、社会功能(48.71±12.81)分;角色功能得分在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有无照料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得分在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月收入、CD4细胞、VL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得分在居住地、职业、受教育程度、月收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功能得分在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健康状况得分在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VL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得分在居住地、职业、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有无照料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照料者的患者生命质量总得分高于无照料者(t=-2.642,P<0.05),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患者生命质量总得分高于小学受教育程度者(t=2.177,P<0.05).结论 HIV/AIDS合并肿瘤患者生命质量不容乐观,在总体健康和社会功能方面尤为突出;生命质量与患者是否被照料及受教育程度相关.建议医院采取个案管理、心理关怀等工作模式,主动对患者及照料者实施心理辅导.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肿瘤生命质量

    基于社会网络模型的泸州市≥50岁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分析

    陈小雪郎杰那么王若兰叶雨婷...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分析泸州市接受社区随访管理的≥50岁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主体网络特征,为开展社会支持、健康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定额抽样方法,以泸州市接受社区随访管理的≥50岁HIV/AI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设计社会网络矩阵问卷,调查社会支持的主体网络关系,Excel2016编制关系矩阵,ucinet6.0软件分析整体网络特征,NetDraw绘制2-mode网络图.结果 泸州市接受社区随访管理的280名≥50岁HIV/AIDS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19.27±7.14)分,各维度依次为社区(3.13±0.84)分,医院(3.08±0.86)分,家庭(2.80±1.10)分,亲戚(1.96±1.25)分,传统媒体(1.81±1.30)分,朋友(1.66±1.26)分,邻居(1.61±1.27)分,新媒体(1.40± 1.35)分,同事(1.06±1.20)分,社会组织(0.77±1.06)分.网络整体密度矩阵为(1.93±1.40),核心-边缘结构最终拟合度0.63,社会网络模型图拟合较好.中心度最高的集合为社区(度数中心度0.99,接近中心度0.97,中间中心度0.19).社会网络结构显示社区和医院位于核心位置,家庭位于次核心位置,亲戚、传统媒体、朋友、邻居、新媒体、同事、社会组织位于边缘位置.结论 泸州市接受社区随访管理的≥50岁HIV/AIDS患者主要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医疗机构获得社会支持,其次从患者家属处获得.政府政策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协作发挥了关键作用,未来的工作应注重减少歧视,拓宽社会支持来源,并继续加强政府、社区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改善≥50岁HIV/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也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社会网络分析法≥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主体干预措施

    基于知识图谱的艾滋病护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曾庆玲王庆梅张丽敏杨雨卉...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艾滋病护理领域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以艾滋病护理为主题的文献,运用Bibliometrix及VOSviewer软件进行分析,包括年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关键词.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3 416篇、英文文献3 095篇.该领域国内外发文量呈持续增长趋势.美国是主要发文国家(1 388篇).护理干预、评价指标、特殊人群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外研究热点围绕性行为、障碍、护理干预、预防和男性人群展开.国内则主要涉及护理干预、依从性、生活质量、老年人群.艾滋病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转变、艾滋病患者老龄化及慢病管理是该领域护理研究趋势.结论 未来我国护理研究者应立足本国国情,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跨地区或跨国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艾滋病慢病护理研究,逐步探寻我国艾滋病患者老龄化时代背景下的整体护理干预模式.

    艾滋病护理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