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增强扫描结合外显体LncRNA RP5-977B1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预后的价值研究

    王钺李晓冬王睿张银文...
    65-6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结合外显体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5-977B1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为NSCLC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均给予CT增强扫描,获得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峰时间(Tp)、灌注值;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患者血清外显体LncRNA RP5-977B1的表达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的方式对NSCLC患者随访3年.末次随访时间为2022年5月31日,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49)和死亡组(n=31),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CT增强扫描结合外显体LncRNA RP5-977B1对NSCL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NSCLC组PH、Tp、灌注值、LncRNA RP5-977B1 表达水平均明显较高(P<0.05),ROC曲线显示,CT增强扫描参数联合LncRNA RP5-977B1对诊断NSCLC的效能最高,AUC为0.929;相较于死亡组,生存组PH、Tp、灌注值、LncRNA RP5-977B1表达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ROC曲线显示,CT增强扫描参数联合LncRNA RP5-977B1对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效能最高,AUC为0.925.结论 CT增强扫描参数和LncRNA RP5-977B1表达水平在NSCLC患者均明显升高,其联合对诊断NSCLC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价值.

    CT增强扫描外显体LncRNARP5-977B1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

    高原性肺水肿治疗前后胸部MSCT的对比研究

    杨谨瑞次旦旺久索朗尼玛次仁曲珍...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部多层螺旋CT(MSCT)在高原肺水肿(HAPE)治疗前后对比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9年01月至2022年10月诊断为HAPE的胸部MSCT及临床资料50例.在胸部CT上对HAPE进行评分(SHAPE).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主肺动脉(MPA)及同层面升主动脉(AA)、降主动脉(DA)直径,计算MPA与AA、DA比值,比较其差异.结果 治疗前MPA直径(3.18±0.38)cm,治疗后MPA直径(2.83±0.42)cm,治疗后MPA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MPA与AA、D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E治疗前SHAPE为11.62±3.57,治疗后SHAPE为6.12±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78,P=0.00).治疗前、后的SHAPE右肺大于左肺,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APE表现为右肺病变重于左肺,合并MPA增宽,治疗后肺内病变减少伴MPA直径缩小.MSCT可用于HAPE治疗前后的评估.

    高原性肺水肿肺动脉高压多层螺旋CT

    双源CT在单心室合并单心房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王建军杨瑞刘继伟王倩倩...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门控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用于先天性单心室(SV)合并单心房(S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7名患有单心室合并单心房的严重复杂型先心病患者进行DSCTA检查,进行诊断分型并归纳其合并的畸形情况.结果 27例患者依据主心室腔的形态学特征分类,左心室型8例、右心室型12例、不确定型7例,相应占比分别为29.63%、44.44%、26.00%.心房正位9例(9/27,33.33%),心房反位1例(1/27,3.70%),心房不定位17例(17/27,62.96%,其中包含1例左心房异构,16例右心房异构);合并畸形30种188处.左室双出口、右室双出口和小梁囊在三种类型单心室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确定型与左心室型单心室在右房异构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方面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DSCT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评估左肺动脉直径、腹主动脉直径以及McGoon指数方面存在相关性.结论 DSCTA可准确诊断单心室、单心房及合并畸形,为外科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先天性单心室单心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脏磁共振评估非梗阻冠状动脉心肌梗死预后的研究

    李先江刘景梅郭拥军吕德勇...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磁共振(CMR)对冠状动脉非梗阻心肌梗死(MINOCA)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 对388名接受心脏磁共振(CMR)评估的MINOCA患者进行分析,并对其主要临床终点进行前瞻性追踪.结果 74%的心肌炎、心肌梗死和心肌病患者CMR能够确定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而正常CMR的确诊率为26%.5.7%的患者死亡,心肌病组预后最差(病死率15%,P<0.001),心肌炎组和正常心肌病组的病死率分别为4%和2%.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包括临床和CMR参数),心肌病的CMR诊断和心电图ST段抬高仍然是唯一两个有意义的死亡率预测因素.以心电图ST段抬高和心肌梗死诊断为危险指标,0、1和2个因素的死亡风险率分别为2%、11%和21%(P<0.0001).结论 MINOCA患者中,CMR(发病后37天的中位数)在74%的患者中确定了最终诊断.心肌病病死率最高,其次是心肌梗塞.死亡率的最强预测因素是心肌病的CMR诊断和心电图ST段抬高.

    心血管磁共振冠状动脉非梗阻心肌梗死心肌炎

    冠脉CT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赵勇郑水洁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定量参数在预测冠心病(CH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88例CH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随访1年内发生MACE的患者纳入为不良组(70例),未发生MACE的患者纳入非不良组(318例).均进行冠脉CTA检查,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冠脉CTA定量参数,CHD患者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CTA定量参数对CHD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不良组有糖尿病史、饮酒史、CHD家族史的患者占比分别为61.43%、24.29%、21.43%,高于非不良组的35.85%、12.89%、9.75%;相比于非不良组,不良组非钙化斑块体积、重塑指数、斑块总体积、总斑块负荷更高,最小管腔面积更小;斑块最小密度值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D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有糖尿病史、总斑块负荷高、重塑指数高、斑块最小密度值低(OR=2.479、2.838、2.662、2.776,P<0.05).总斑块负荷、重塑指数、斑块最小密度值及联合检查预测CHD患者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0.768、0.747、0.940,敏感度分别为64.29%、68.57%、67.14%、85.71%,特异度分别为70.13%、71.70%、70.44%、92.45%,其中联合检查的AUC、敏感度、特异度最高(P<0.05).结论 有糖尿病史、总斑块负荷高、重塑指数高、斑块最小密度值低是CHD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总斑块负荷、重塑指数、斑块最小密度值在MACE的预测中应用价值较高,其中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

    冠心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危险因素预测价值

    SSF技术对冠脉CT血管成像的优化及PCI术后再狭窄患者的评估价值探讨

    付雨菲熊鑫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在提高PCI术后CCTA图像质量中的作用并研究其在评估支架内再狭窄中的效能.方法 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127名(179支支架)患者.按照心率的高低分为高心率组(心率>70次/分)和低心率组(心率≤70次/分),均行常规技术重建及SSF技术重建,其中71名患者(共106支支架)在术后1年内行冠脉造影.对比两种技术重建的冠状动脉支架CTA图像质量在主观评分上的差异.将冠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技术重建和SSF技术重建在评估冠脉狭窄方面的一致性及诊断效能.结果 高心率组常规技术重建冠状动脉支架CTA图像质量平均评分为(3.23±0.427),SSF技术为(3.81±0.467).低心率组常规技术重建图像质量平均评分为(3.98±0.458),SSF技术为(4.38±0.490).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常规技术组灵敏度为80.56%,特异度为97.14%,阳性预测值为93.54%,阴性预测值为90.67%,准确率为91.51%;SSF技术组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98.61%,阳性预测值为96.77%,阴性预测值为94.67%,准确率为95.28%.结论 SSF技术可以降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运动伪影及支架伪影,并且较好的应用于支架术后患者的随访评估.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支架再狭窄

    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与浸润性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分析

    鲁果果王轩轩马爱珍
    85-8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ADCmin、ADCmean与浸润性乳腺癌预后因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了乳腺MR检查,并行乳腺穿刺活检术或乳腺癌根治术病理检查确诊.统计患者肿瘤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ER、PR)表达情况,比较不同表达状态的ADCmin、ADCmean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min、ADCmean值对不同因子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结果 Ki-67高表达的ADCmin值及ADCmean值均低于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阳性表达的ADCmin、ADCmin值高于阴性表达,ADCmi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ADCmin值预测Ki-67表达状态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ADCmean值预测Ki-67表达状态的最大AUC为0.889;ADCmin与ADCmean预测ER表达状态的最大AUC分别为0.682、0.578;预测PR表达状态的最大分别ACU为0.639、0.585;ADCmin值预测Ki-67、ER、PR表达状态AUC的均高于ADC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参数ADCmin值、ADCmean值有助于评估浸润性乳腺癌Ki-67、ER、PR的表达状态,ADCmin值对Ki-67、ER、PR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较大.

    乳腺癌扩散加权成像增殖细胞核抗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高频超声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王苏毛淑平赵欣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7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9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术后随访2年,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0例)和预后不良组(25例).比较组间表观弥散系数(ADC)、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等参数变化.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频超声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预后的预测风险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乳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较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ADC降低,PSV、RI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PSV、RI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DC、PSV、RI联合检测时对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高频超声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检测对乳腺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乳腺癌高频超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预后

    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杨自力寻静史志涛胡喜斌...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三阴性(TNBC)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80例,TNBC组49例,非TNBC组131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及IVIM及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资料、常规MRI征象和IVIM、DCE-MRI模型诸定量参数.结果 TNBC组的病灶不规则形较非TNBC组少见,强化多不均匀,环形强化占比较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TNBC组的Ve值小于非TNBC组(P<0.001),呈低度负相关(r=-0.439,P<0.001);TNBC组的D、f、Kep值高于非TNBC组(P=0.002~0.016),呈低度正相关(r=0.186~0.257,P<0.05).D*、Ktrans值在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0.86×10-3mm2/s、f≥38.1%、Kep≥0.359/min、Ve≤0.589为鉴别TNBC和非TNBC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Ve值的AUC为0.784,大于其他定量参数(Z=2.201~2.752,P=0.006~0.028).DCE-MRI模型AUC为0.817,大于IVIM模型(AUC=0.657)和常规MRI模型(AUC=0.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57;P=0.008;Z=2.516,P=0.012).联合DCE-MRI、IVIM模型,AUC为0.862,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模型(Z=2.194~4.649,P<0.05),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74.8%,准确度为80.0%.结论 DCE-MRI、IVIM模型可用于TNBC的诊断,其中DCE-MRI模型的Ve值诊断效能最高,IVIM联合DCE-MRI模型对鉴别TNBC及非TNBC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模型.

    乳腺癌,三阴性磁共振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MRI影像特征术前区分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及其与EGFR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曹静彭梅娟张士朋王彦龙...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CE-MRI特征、瘤周、瘤内ADC值、瘤周是否水肿及血管生成术前区分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的诊断价值及其与EGF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46例乳腺癌,并分为TNBC组与nTNBC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MRI特征、瘤周及瘤内ADC值、瘤周水肿、血管生成、EGFR表达的差异.结果 与nTNBC组比较,TNBC通常为圆形、边缘光整、环形强化,瘤周水肿多见、血管生成增加、EGFR高表达,且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的瘤周 ADCmean[(1.21±0.18)× 10-3mm2/s)]、瘤内ADCmean[(0.79±0.15)× 10-3mm2/s)]、瘤内ADCmax[(0.95±0.19)× 10-3mm2/s)]及瘤内ADCmin[(0.63±0.04)×10-3mm2/s)]均小于nTNBC组的瘤周ADCmean[(1.24±0.34)× 10-3mm2/s)]、瘤内ADCmean[(0.91±0.28)× 10-3mm2/s)]、瘤内ADCmax[(1.06±0.32)× 10-3mm2/s)]及瘤内ADCmin[(0.78±0.02)× 10-3mm2/s)],其瘤内ADCmean及瘤内ADC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ADCmean及瘤内ADC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瘤周及瘤内ADC定量分析、肿瘤形态、内部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及血管生成,可作为术前评估TNBC的影像依据,而TNBC中EGFR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

    三阴性乳腺癌非三阴性乳腺癌EGFR